新时代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
2022-12-1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孙宏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重新思考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提升青少年运动素养提供了重要的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全体人民的健康素质,尤其关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与健康,先后发表了系列关于体育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纲领性、系统性,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理论指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思考其中蕴藏的价值内核,对家长、教师以及少先队工作者理解新时代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目标与宗旨,对发展少年儿童运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体育的价值旨归
从有人类以来几乎就有体育活动,如爬树、行走、奔跑、攀岩等。到了近代体育的概念逐渐形成,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逐渐得到重视,体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高度肯定体育的重要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一贯坚持。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则强调“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体现”,江泽民认为“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胡锦涛号召要“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髓,把体育的重要价值推向了新高度。
1.体育的高度:与强国梦、中国梦息息相关
把体育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强国梦、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第一个价值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准确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这是赋予了体育事业更高的历史站位。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青少年运动健康等的论述均是站在国家昌盛与民族振兴的高度去谈论与思考的,这首先指出了体育的价值高度。
这一价值内核生成已久并一以贯之。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代表时就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时再次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本次冬奥会、冬残奥会,称其“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是“冬奥梦与中国梦的精彩交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体育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辩证关系,是体育强国思想的哲学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体育对加强人文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例如,2014年在南京青奥会上,他对运动员们说:“你们将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少年风采,这是你们的崇高荣誉,也是你们的崇高责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对巴赫说:“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普及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契合的。”他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时也说:“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可见,体育不仅是强国的基础,也是促进人文交流、对外交往、展现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2.体育的宽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第二个价值内核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康、全民小康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战略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创新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他多次强调,“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同样,在关于体育的多次讲话和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等群众体育的理念。
全民健身、全民体育的重点人群是青少年及儿童。2020年“六一”,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少年儿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他认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他希望孩子们“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他号召运动员们“带动全国广大青少年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他认为体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要进行分类指导。在多次对青少年体育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青少年理想、学习、体质、精神多方面平衡的重要性,为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体育是很有宽度的,体育不仅是运动员的事,不仅是竞技体育,体育还是全民的事,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群众运动,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从城市到农村都要动起来。只有全民积极开展健身运动,才能发挥体育的最大价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体育的战略宗旨,即持之以恒地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建设全民健身的体育强国。
新媒体平台中,微博最为典型。因此,本研究将新浪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利用Gooseeker数据抓取软件,通过对“取消计划生育”“停止计划生育”“放开二胎”“放开二孩”“单独二胎”“单独二孩”“全面二胎”“全面二孩”等与计划生育政策变迁紧密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抓取,得到2009年8月14日到2015年10月28日期间的1 980条微博数据[注]数据采集于2017年3月15日。另外,由于微博数据量极大,关键词搜索只能随机呈现其中一部分,因此1980并非是全部相关的微博量,特此说明。 。去除无效和重复数据后,按转发量进行排序,选取前500条微博作为样本。
3.体育的长度:健康第一,享受乐趣
习近平总书记喜欢体育,热爱体育,非常重视体育发展的策略,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为了让我国体育运动走得更好更远,他多次强调要“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他还强调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体育改革有较为完整的思路,是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深化体育改革,尤其需要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在序言中就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把“健康优先”作为遵循原则之一,指出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了青少年体育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不仅要把健康放在首位,还要让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而要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就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第三个价值内核,即健康第一、享受乐趣的理念,这样才能使体育有更长远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价值内核,为我们勾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体育“长、宽、高”的规划,即体育与实现中国梦、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不可分割,体育与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把健康作为体育的根本宗旨,积极健身,在运动中感受运动乐趣。
二、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既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育,也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意志品质的养成,帮助少年儿童调节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但是,长期以来,少年儿童运动方面还存在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少年儿童健康体质提升。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讲话与论述,促进少年儿童积极健身与运动。
1.尚未形成科学的运动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形成积极合理的运动与健康观念的重要时期,如果对运动缺乏科学认知和刻板印象,就会对体质健康与运动锻炼缺乏重视。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7城市3314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43.0%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比运动重要,13.9%认为爱运动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对全国7城市4093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初中生认为学习比运动重要的比例为32.7%,认为爱运动的人学习成绩不好的比例为10.9%。可见,少年儿童对运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可能是妨碍少年儿童积极运动的重要因素。可见,少年儿童对运动的价值还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虽然他们也比较认可运动带来的积极意义,如运动使人坚强、运动使人懂得团结合作等,但是当运动与学习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时,很多少年儿童宁可为了学习放弃运动。调查数据显示,有32.8%的小学生表示曾经为了学习放弃运动。
2.尚缺乏积极的运动意愿
对运动的看法与认知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对运动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运动意愿。有了积极的运动意愿,才能更好地坚持运动。调查发现,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小学生占比22.8%,初中生占比17.5%。另外,很重视日常运动的初中生比例仅有四成(41.8%)。教育部要求学生每天在校内校外各进行1小时体育活动。按照这个要求,学生每周要进行约6-7次运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建议6至17岁少年儿童每天的运动量应有60分钟或更长时间中高强度活动,并且建议包括有氧运动以及跑跳等加强骨骼的运动。但是我们对4000多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调查却发现,认为每周运动5-6次比较合理的比例只有两成。还有近一成认为一个月运动一两次或不需要运动。
3.尚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
调查发现,少年儿童的运动时间与运动次数能达标的比例也较低。虽然运动是少年儿童休闲时间的主要活动,但是2020年对全国12个省/直辖市11139名少年儿童的调查发现,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日每天运动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38.0%,休息日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47.3%。2021年对全国7城市4093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平时、周六日等休息日、寒暑假不运动的青少年分别为9.0%、13.5%、11.0%。而且,年龄越大每天不运动的比例越高。以寒暑假为例,不运动的初中生占比7.5%,高中生10.3%,大学生14.4%。而且年龄越大运动频率达标的比例越低,其中初中生占比28.3%,高中生28.6%,大学生占比16.1%。可见,少年儿童尚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时间和频率均更少,能达标的比例也更低。
4.尚缺乏有力的运动支持
要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需要有强有力的运动支持。例如,适合少年儿童的运动器材与场地、符合少年儿童水平的运动消费、兴趣相投的运动伙伴、专业的运动教师指导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少年儿童的运动兴趣,使少年儿童由衷地热爱运动。但是,对11139名少年儿童的调查发现,导致运动不足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没时间(58.2%)、没人一起(34.3%)、不懂运动方法(31.8%)、不喜欢运动(23.3%)、没地方(21.0%)。认为运动太辛苦、太麻烦、太花钱也是影响少年儿童积极参与运动的原因。可见,影响少年儿童参与运动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时间,比例接近六成。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少年儿童的休闲时间逐渐多起来,这个问题会得到缓解。让他们有运动伙伴、学习运动方法、有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021年对全国7城市4093名青少年的调查也发现,他们认为非常需要的运动支持分别是: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64.5%)、运动器材或设施(61.0%)、运动费用(57.5%)、一起运动的朋友(50.9%)、提供运动时间(50.2%)。
从少年儿童存在的四个主要的运动问题可以看出,当代少年儿童在运动观念、运动态度、运动行为、运动支持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健康第一、全民体育的新时代体育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发现,产生上述运动问题主要有四个原因:
(1)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
成年人对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少年儿童的评价仍较为单一,“成绩好一切都好”的观念依然存在,一白遮百丑。对体育运动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说明家长、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把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少年儿童获得美好生活的高度去认识,因此难以在生活与教育中把体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出现“两张皮”现象,一边对少年儿童强调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一边重视学习成绩远超过身心健康。
(2)对主体性认可不够
成年人对少年儿童的闲暇生活安排较多,少年儿童能自主休闲的时间较少。对11139名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平时有48.1%每天自主休闲时间不足1小时,休息日有29.5%自主休闲时间不足1小时。可见平日有近半数、休息日有近三成少年儿童没有1小时以上的自主休闲时间,他们更难以安排运动。少年儿童同样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享有休闲的权利。自主休闲的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独立性,调动少年儿童的运动积极性,也有利于少年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3)对健康第一理念理解不深
长久以来,少年儿童的健康往往被忽视,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代名词,他们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健康似乎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事情。少年儿童时期更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有的家长对孩子头疼脑热、睡眠不足、感冒发烧并不在意,只怕孩子耽误学习。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少出意外减少体育时间,有的少年儿童为了完成作业、玩网络游戏而晚睡、少睡。这些都是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缺乏深刻认识的表现。
(4)对运动需求把握不准
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运动需求有很大差异,小学生与初中生、男生与女生、城市与农村的少年儿童……要使少年儿童更好地享受运动乐趣,需要精准地了解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在运动课程或项目的设计上更好地契合他们的运动兴趣。学校体育课是少年儿童喜欢的运动形式,但是很多体育课程重考试评价轻乐趣,缺乏灵活性和多元化,评价标准也比较单一,使少年儿童对运动的魅力感受不足。
三、促进新时代少年儿童运动的对策建议
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有健康的体魄和热爱运动的精神风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本质是幸福梦,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少年儿童的健康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是少年儿童成长为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素质。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等所有成年人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价值内涵,更好为促进与发展新时代少年儿童体育。
1.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
健康需要长期与系统的坚持,需要健康第一的理念来保障与引导。成年人要更新教育观念,要站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认识体育和少年儿童运动的关系,把健康作为少年儿童培养的第一目标。家长和教师要本着强烈的使命感来关注少年儿童的运动与健康,把少年儿童的运动与健康作为养育和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者要把是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作为工作考核的目标之一。全社会要营造健康第一的育人环境,把健康作为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
2.提高少年儿童对运动价值的正确认知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度成为人们对体育运动爱好者、从业者的概括,少年儿童对此也存在刻板印象与错误认知。然而,通过对少年儿童体育成绩与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爱运动的少年儿童学习成绩更好,朋友更多,更善于沟通与合作等。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少年儿童及家长充分认识运动的价值,认识运动对智力、情商、情绪等的促进作用,减少对体育的片面认知。
3.发挥少年儿童在休闲中的主体作用
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把休闲的权利归还给少年儿童,在少年儿童运动中强化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青少年的运动积极性,更好地坚持全民体育、群众体育的策略,使青少年在运动中体验到平等与尊重。尤其要注意发挥少年儿童休闲的主体作用,允许少年儿童自由支配休闲时间和安排休闲内容。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引导少年儿童的休闲活动,多引导他们进行运动性的休闲活动,避免把休闲时间变成单调的上网时间。
4.强化少年儿童的运动获得感
兴趣是影响少年儿童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要让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就要使他们在运动中有收获,体会到运动的“甜味儿”,这样才能逐渐爱上运动,慢慢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和老师、少先队工作者多帮助少年儿童挖掘运动中的获得感。例如,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设计少年儿童喜欢的运动项目,学校体育课不仅要传授运动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要创造少年儿童与伙伴一起运动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在运动中也获得友谊,开拓视野。对于青少年感到运动本领恐慌的现象,要调动多方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服务,例如创造条件使退役运动员走近青少年,使体育企业走近社区等,为青少年运动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性的指导。
5.把加强体育运动与塑造健康人格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少年儿童能获得平衡的生活状态,兼顾学习与运动,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这一论述为构建少年儿童的体育素养提供了重要框架与思路,即要重视少年儿童的体育技能、情感、人格、意志等的培育和提升。家长、教师、少先队工作者要把少年儿童的运动技能作为基本层,注重培养少年儿童对体育的情感,使少年儿童享受体育乐趣,领悟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要帮助少年儿童锻炼意志,使少年儿童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
6.打通资源壁垒促进体教融合
青少年的休闲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如何高质量休闲,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方式很重要。有学者认为,休闲氛围包括知识性氛围、运动性氛围、游憩性氛围、文艺性氛围、娱乐性氛围、游戏性氛围、虚拟性氛围和社交性氛围。要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健康部门、宣传部门等要一起行动起来,打通资源壁垒,形成社区、学校、企业、媒体的多方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与体育类企业、休闲娱乐的网络平台、运动明星偶像均可以为构建良好的运动氛围服务。
7.加强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
要用积极的体育文化引导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给少年儿童传达具有正能量的体育观和健康观。少先队组织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可以通过发挥组织优势更好地构建体育文化。例如,开展与体育有关的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通过少先队实践活动传承体育文化。少先队可以通过教育基地、研学基地、文化场馆、儿童中心等把少先队活动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带领少先队员既强身健体又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形成热爱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