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研究
2022-12-17郑清山
文 /郑清山
引 言
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来说,时空观念属于核心思维,指的是在特定时间联系与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及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形式有历史地图、大事年表、阶段特征、年代尺、历史时序与纪年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深刻理解历史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内涵,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助推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其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时空观念的重视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对学生历史思维意识的培养,加上学生是初次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缺少历史问题分析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只是按照教材中编排内容的顺序强调重点与难点知识,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他们形成思维惰性,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时无法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对历史史实难以准确把握。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当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堂动力不足,通常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解课本知识,当遇到一些有特殊时空的历史史实与人物时也是如此,也不注重课外历史资料的补充,导致搭建的时空框架存在问题,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常学习与理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简单地记忆教材内容,并不理解一些历史史实在特定时空中的特殊意义。
(三)历史时序表述混乱
历史时间与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也是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一大障碍,无法准确掌握时序与时间,将会影响后续历史知识的正常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陌生的学科,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初中生对历史时序表述得较混乱,不理解一些历史事件同历史时间与时序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无法找到史事之间的横纵联系。
(四)历史空间表达困难
初中历史对学生的空间辨识能力有较高要求,能够读懂历史地图,是学生不具备的技能。比如,部分学生表达历史地理空间时较困难,不会使用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历史地图中的基本要素去认识历史,还有部分学生对古今地名认识不清,导致对不同朝代的版图疆域记忆得不够准确。
(五)历史现象理解不足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个时空点的,往往在时间与空间上有相邻的事件,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这就如同数学中的坐标系,横纵坐标确定一个中心点,历史事件同样如此,时间与空间能定位到具体历史事件的位置。不过一些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存在偏差,无法理清历史现象、本质及主次关系,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导致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层,无法理解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历史现象,不具备历史时空观念[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建议
(一)巧妙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理清历史事件的时间脉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巧妙绘制时间轴,使其在绘制过程中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内在联系,完善他们的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指引学生绘制时间轴,将本课中出现的历史大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整合到一起,使其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优化教学内容,让他们学会以动态的眼光学习历史[2]。
例如,在“五四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绘制时间轴,从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开始,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是民主思想高涨的必然结果。接着,教师指引学生把1919 年1 月至5 月当作时间轴上的第二个时间段,按照顺序依次标记出1 月的巴黎和会,4 月的山东权益转让日本,5 月的青年学生集会与抗议;然后把1919 年6 月的“六三罢工”当作第三个时间段,使学生在绘制时间轴过程中了解与五四运动前后有关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整个过程及产生的重要影响,达到培养他们时空观念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地理位置不仅能影响军事行动,还关系到政治、文化与经济等方面,而地理信息通常呈现在地图中,一幅历史地图能够直观、清晰地呈现各个地理位置,体现出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必要时可引入一些课外历史地图,带领学生认真剖析地图,使其有效认知历史事件的地理关系,从空间视角观察和分析历史,从而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3]。
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课本27 页中出现一幅插图《时局图》,这是一幅特殊的历史地图,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及时、形象、深刻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警示作用。教师可合理利用《时局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并结合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指出当时的瓜分情况:北方的“大黑熊”代表当时的沙皇俄国;长江流域的“狼狗”代表英国,这时整个长江流域都已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整个中南半岛都已属于法国的势力范围,一只“蛤蟆”在伸手觊觎着“老迈”的大清王朝;“黑太阳”代表日本,入侵大清王朝的东南地区;胶东有“毒蛇”盘绕,代表德国。通过《时局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视角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
(三)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讲述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和出现过的现象与人物,与现代社会明显不在同一个时空内,这为历史教学的实施带来些许困难。不过古人也留下一些文献、文物和遗迹等,这些已经当作图片素材被穿插到历史教材和其他历史资料中,同样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环境。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时空的历史场景中,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4]。
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组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图片,简单介绍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指出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由此创设时空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说一说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使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起义的名称、领导人、结果或意义,让他们探讨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随后,教师可播放电影《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的片段,加大情境的渲染力度,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研究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和经过,着重分析与归纳历史意义,完善他们的时空观念。
(四)对照历史事件时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运用时空对照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对照增强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相近时间区间和相邻地理区间的史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对照这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能够以宏观视角进一步掌握彼此的联系,清晰掌握历史事件[5]。
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学生对照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背景、起止时间、标志事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比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深度与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很多,以此让学生在对照分析过程中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让他们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时空观念。
(五)善于梳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都城、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每个朝代的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发展痕迹与社会风俗,整个历史内容可谓既复杂又庞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将所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体系加以整理,突出时间发展顺序与空间分布位置,使其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内容,由此增强时空观念[6]。
例如,在“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借此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比如,政治上,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上,农耕继续发展,出现曲辕犁与筒车;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
(六)适当加强中外关联,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虽然历史事件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也就是空间不同,但不少历史事件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即在同一时间内有多个不同历史事件在不同空间内发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强中国历史同外国历史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时空视角,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广阔的环境,使其在学习历史时通过更宽广的时空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与人物进行分析和研究[7]。
例如,在讲授“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过程中,当学生学习完本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疑: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古希腊、古罗马和同时代的中国相比哪个文明更先进?利用中外关联引导他们集中思考和分析。学生整理后归纳如下:古希腊是传统的以工商业奴隶制为经济基础的成年公民民主政体,古罗马无论共和时期还是帝国时期,都是奴隶主贵族制,这两种体制都与中国传统的秦之后的小农为主体的东方专制主义相去甚远;从时间上来看,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差不多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全球思想爆炸的时代,罗马的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很大一部分与中国的秦汉重叠。如此,学生的时空观念便能得到自然而然的培养,历史学习视角也能得到拓展。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观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禁锢,在讲述历史事件、现象与人物的同时,融入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的热情,使其围绕时空观念这一线索深入学习与研究历史,理清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