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几点思考
2022-12-17董火民
□董火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海内外的创新发展实践看,一个区域结合创新创业的特点做好生态培育塑成竞争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结合工作实践,参考国内外的典型做法,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创业潜力
高校院所建立创业导向的文化至关重要。一是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深走实。高校对于学生,应该是一个开放型的综合成长平台,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扎实的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增强技能,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思维、勇于创业实践。二是形成青年博士人才全周期发展服务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吸纳博士及以上人才的主要载体,我省持续推进“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青鸟计划·就业服务季”,多措并举强化青年博士人才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建议进一步帮助博士人才建立职业发展的梯次计划、组建核心团队、突破标志成果,实现从青年人才到创业领军人才的转变。三是建立激励高级研究人员创业和服务产业的机制。积极引导大学教授为产业界提供咨询、到产业界兼职或者在职创业,并邀请富有产业经验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任教或担任创业导师,健全人才走向产业的激励机制。四是将技术转移转化和商业化纳入教师晋升评价。青岛科技大学规定,近三年主持横向项目到账经费或转化收益达300 万元(理工)可以直评教授、收益达100 万元(理工)可以直评副教授,有效提升了高校教师推动科研技术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五是积极与科技企业共建学科和产业学院。山科科创现代产业学院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先期遴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5 个专业,以校企共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等项目为依托,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优势互补的良好共建效果。
二、支持建设更多适宜的创新载体
一个良性的创新创业生态,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好载体培育工作。一是建立与创新链关键节点相匹配的创新载体,通过建立一批研发实验室、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产学研对接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载体,形成与产业链相匹配的创新载体体系。二是创新载体要有明确的有影响力的技术方向。博科控股集团植根于医疗健康产业,充分利用海外引才站、离岸研发中心、特色孵化器等载体,在生物安全防护等领域搭建了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生态集群。三是要完善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体制机制。北京市制定“五新”机制,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突出新的运行体制、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新的绩效评价机制、新的知识产权激励、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更好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创新载体要有充分授权的运营机制。江苏产研院以“一所两制”路径兼顾高水平创新研究与高效率技术开发,实现创新载体的运作效率的提升、成果所有权和处置权的独立。五是提升创新载体软硬服务支撑。创新创业工作既需要相关的科研设备等硬件支持,又需要借助学会、协会、联盟等载体凝聚一批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技术综合服务。
三、发挥好产业链引领支撑作用
初创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一是提升区域代表性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影响力。海尔集团在青岛上合落地的卡奥斯项目带动了青岛人工智能、5G 等一系列产业,打造了“青岛制造”品牌。二是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要发挥高新技术驱动作用。近年来,湖南省26 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工程机械领域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带动湖南全省工程机械产业稳步迈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轨道。三是区域产业要有创新研发支撑。近年来,上海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已建成15 个功能型研发平台,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核心技术突破,已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四是建设创业企业进入国企应用场景的支持渠道。要有顺畅的支持渠道,推动创业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对接。山东省国资委支持省科创集团等单位建设“山东国资科创基地”,推动创新资源围绕国资国企应用场景,共同研发专用技术、孵化新兴产业、培育新增业务,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产业集群。五是畅通区域创业渠道。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成为大趋势,区域组织、科技、人社、产业、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建立顺畅的支持渠道,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利用优质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灵活用好特色园区载体
近年来,“双创”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未来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继续用好特色园区载体,服务区域科创生态。一是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园区模式。成立研究园、大学走廊、衍生企业加速器、共享实验空间、孵化器、创新和生产集群等,促进骨干产业集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健全协同孵化机制。被誉为“全球化工橡胶业的硅谷”的橡胶谷,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及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催生了一批橡胶领域国际水平的技术成果。三是建立企业间关键平台、渠道共享机制。围绕园区入驻企业需求的变化,高效组合各种要素资源,推动研发平台、检验检测设备、市场渠道等要素,以适当方式开放共享。四是健全园区与创新机构的对接机制。省科创集团(槐荫)科创基地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共同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6 家。同时,建立园区与外部创新机构定期对接机制,充分挖掘创新机构人才、项目资源。五是创造适宜的园区人文环境。便捷舒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健全的子女教育、医疗健康配套已成为高质量园区的必备要素。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配置了高标准、国际化大型文体公园、科技博物馆、国际学校等功能设施,配建了高端人文社区,为园区发展注入了人文力量。
五、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方应共同努力将政产学研金服用各要素落实、落细,形成专业、友好、包容的服务生态体系。一是区域适配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全周期支持政策。对人才和创业活动,应当建立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样品、量产等主要节点,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政策体系和落实机制。二是要有稳定的政策环境。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应当立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深入研究、科学谋划,要保持产业方向的相对稳定,尤其是应当保证创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因换届等人为因素“推倒重来”。三是以专业化平台推动政策横向畅通。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的平台机构,打通和协同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措施。有的地方省级平台充分发挥其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了“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等关键政策的制定出台,引导人才到基层挂任科技副职。四是围绕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配强专业化机构和人员。省科创集团围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公告征集、多方考察等方式,聚拢了企业评价、科技咨询、创业及企业治理等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形成了创业服务“便利精品超市”,初步形成了对创业企业的体系化服务。五是建立重要领域的容错纠错“白名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创业孵化等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建立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的政策和程序“白名单”,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