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乡村振兴的调查分析与路径研究
——以广西来宾市为例

2022-12-17李丽娜甘少琴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2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文明生态

李丽娜 岳 兴 甘少琴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1.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乡村振兴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把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分别写进党章,更是创造性地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充分发展与全方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全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做好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水土资源保护等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为例,对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实际有效问卷960份),并就调查数据及样本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来宾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广西样本。

2.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乡村振兴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来宾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位居广西中部,属西江经济带城市之一,故有“桂中”之称,有5个县(市、区)通航,千吨级船舶可直航珠三角,内河通航里程341千米。全市土地面积13411平方千米,处桂中低山丘陵区,素有“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盘古文化之都”“中国观赏石之城”等美称。全市耕地面积322万亩,人均近1.5亩,居广西之首。甘蔗、蚕茧、水果、食用菌、茶叶、八角、金银花、绞股兰等物产丰富。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有被誉为“中南第一泉”的象州温泉,有美丽神奇的金秀圣堂山风景区,有被誉为世界罕见峡谷风光的武宣百崖大峡谷,有“壮乡故宫”的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

2.1 项目组对来宾市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振兴情况开展调研,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新时代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

调查问卷,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观念及意识层面上的调查时,民众总体回答倾向于“重要、一般重要、愿意”,只有极少部分村民选择不重要或持否定态度;在“您愿意深入学习如何传播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吗?”调查中,62%的被调查者选择“无条件愿意”,23%的被调查者选择“如有补助,愿意”,11%的被调查者选择“麻烦,不愿意”,仅4%的被调查者选择“无所谓”;在“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调查中,90%的被调查者选择“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建设与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可知,村民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2.1.2 巩固脱贫成果靠产业,生态经济建设显成效

在调查问卷时,针对样本所在村庄的经济情况、生态扶贫产业、生态项目设置了相关问题。在“本村生态项目或生态扶贫产业有哪些”调查中,87%的被调查者选择“生态农业”,13%被调查者选择“重大生态工程”,65%被调查者选择“生态旅游业”,42%被调查者选择“电商扶贫”。由此可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借助电商扶贫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可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特色产品品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2.2 虽然来宾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2.2.1 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生产污染逐渐增多,生态承受能力减弱;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环境保护部门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强、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等。在对“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谁的责任”调查时,8%的被调查者选择“居民”,78%的被调查者选择“政府”,14%的被调查者选择“企业单位”。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才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极少人认为村民自身应该肩负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2.2.2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专门针对样本所在村庄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就现存问题、破坏源头、阻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污水处理措施设置了相关问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梳理问卷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可知,样本村庄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老问题依旧存在的同时,新问题还在产生,破坏环境的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在“您认为当前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有哪些”调查中,8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7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4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对“对生态文明最大的破坏源头是什么”调查中,72%的被调查者选择“企业、工厂工业排放污水和气体”,3%的被调查者选择“大规模养殖排放污水”,25%的被调查者选择“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

3.生态文明视域下广西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产当中,实现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智慧平台建设数字乡村。积极探索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研究开发“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破解乡村基层治理管理难、办事难、互动难等薄弱环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如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实践“平台管理+专栏部署”,破解基层管理难:金秀高度重视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在三角乡小冲村累计投入90多万元,完成光缆铺设、公共场所视频监控、4G基站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集党建引领、“我要办事”、疫情防控等29个功能专栏的“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在日常管理中,村干部可通过平台不同业务专栏实时管理、部署、推进村委会日常业务工作;群众可通过"我要办事"专栏进行线上申报办理计生救助、医保养老等事项。

“终端推送+专窗对话”,破解干群互动难:“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开设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农户信息、惠农政策、云广播大喇叭等专栏,实时远距离广播(喇叭)疫情防控、春耕生产、森林防火等信息,日均播报4-5次,实现村干部远距离“不见面办公”。村民可通过平台手机客户端接收村委会信息,实时了解乡村事务动态;村民可通过书记信箱、民情上报等平台专窗,提出问题疑问、意见建议,反馈民情民意,上报社会矛盾、邻里纠纷等,实现干群沟通互动、共谋发展。

“监控曝光+随手拍摄”,破解环境整治难:将重点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接入“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村委会监控室、村“两委”干部手机端实时监控或返回追踪交通要道、学校、危险水域等重点场所情况。目前,在六眼屯、小冲屯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9个,对垃圾堆放点、卫生死角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乱丢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行为及时远距离喊话制止。设置“乡村治理”专栏,构建村容村貌环境“一改、二清、三包、四治”治理工作体系;设立“曝光台”“随手拍”栏目,鼓励群众对不文明行为或环境乱象等随时拍摄曝光,对正能量行为或优美环境等抓拍宣传,帮助村干部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做好整治,督促群众自觉注意环境保护、参与村容整治,深入破解基层环境整治难问题。

“网上供销+直播带货”,破解群众购销难:将“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与电商平台联网,通过“供销服务”专栏,向群众展示涉农政策、市场动态、农资直供、农具租赁、农技服务等信息,为群众提供农资、农产品网上购销便利渠道。依托平台打造“带货直播间”,邀请乡镇书记、乡长或村委会主任、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将旱稻红米、茶油、八角等土特产品包装冠名,依托直播带货将本地土特产销出山村。

3.2 循环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特色资源,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在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发展基础上拓展发展空间,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在挖掘旅游潜力发展特色产业中提升发展质量,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金秀瑶族自治县,发挥瑶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传承发展瑶医药,瞄准市场、主动出击,健全瑶医药服务体系,推进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瑶医药特色康养品牌,助力瑶医药实现“走出去”,全力打造特色鲜明、面向粤港澳、辐射东盟的瑶医药新高地。建设广西金秀国际瑶医医院项目,将为金秀发展健康产业提供医疗基础,为瑶医药发展提供临床基地,并作为金秀瑶医药研发、交流、实践的核心基地。进一步打造以医疗促进科研、以科研发展医疗,结合金秀大瑶山天然药用植物资源,致力打造瑶族大健康养生第一品牌的企业。

3.3 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护好绿水青山,办好民生实事。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如来宾市忻城县鑫峰矿区的绿色蝶变是忻城县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典型案例。2016年,年产2万吨硫酸锰的原忻城鑫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相关法规,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停产。停业后,未处理选矿时使用的化学污染物,存在污染隐患,周边群众反映强烈。该县及时成立整治工作组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核查、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并形成整治方案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治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答复、有回应、有落实。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抽查监管和信息公开、常态化工作,监督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各项污染整治,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严格守住环境风险底线。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环境监管执法178次,出动执法人员548人次,立案查处3件,处罚金额30.3万元。为解决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忻城县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40万元及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00万元,用于污染地块环境治理,治理面积51826平方米。项目竣工后,场地内裸露地表覆绿率达90%,Ⅱ类固废安全处置率100%,污水处理率达100%。目前,鑫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已完成地下水风险管控、配套设施建设、清挖、建(构)筑物拆除、固体废物处置工程等项目,惠及周边群众500多户2300多人;针对正在开采的矿山,严格按照来宾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制定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引导矿山企业自觉投入绿色矿山建设,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矿山“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决不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的老路。打造绿色矿山和发展碳酸钙、特种新材料等产业园同步进行,走精加工、深加工之路,打造石材产业深加工品牌,构建一条龙式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3.4 发展县域绿色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聚焦“特色产业”,着力“提质增效”。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增强土地“造血”功能,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聚焦“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用勤劳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如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把发展短平快的豆、瓜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同时有效解决土地撂荒、农村闲置劳动力难题。六定村党支部积极向广西金秀聚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管理和销售等服务,运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经济增收,已采收的市场价格2元/公斤,每亩收入可达到3000-4000元,目前已实现增收一万多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文明生态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