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研究
2022-12-17蒲姗姗
蒲姗姗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一、引言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图书馆根据教育部若干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而开设的一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1984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84〕教高—字004号)的通知,文献检索课从此成为高校图书馆开设的唯一课程[1]。从 1984 年至今,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从无到有,从初次尝试到日益成熟,业已经历了 30余年的发展历程。文献检索课即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问题,具体而言即馆藏纸质文献、各个数据库、互联网信息资源、电子图书以及音像视频等的获取、搜集以及使用。文献检索课内容繁复、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属于典型的文理交叉学科,强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发展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
翻转课堂是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中,教师在课前上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协同合作完成问题讨论、作业讲解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兴起绝不是偶然,而是顺应智慧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研发和推行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雄厚的教学资源,增强了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精准性和专业性。其次,翻转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形式也更加自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最后,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客观上促进了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发展的现实困境
翻转课堂的兴起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比如北京大学推行的“翻转课堂MOOC北大”、重庆大学推行的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等。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形式有待创新和改进,是属于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授课——上机练习——课后考核”三个阶段。此外,文献检索课的课时较少。除了课容量受限之外,其直接影响就是实习课时不足,只能依靠学生课下自行实习。由于欠缺及时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学生课后实操练习的积极主动性普遍不足,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堪忧。由此可见,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已经无法承担为高校教学提供支持服务的需求,无法适应智慧社会建设的时代需求,更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需求。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变革是大势所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纲要更进一步提出: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是以信息化的手段为主要载体,是对学习流程的颠覆性重构,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与互动性[3]。文献检索课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网络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产物,强化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这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革新是智慧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大势所趋。首先,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革新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大学生将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获取和创造更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革新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健康转型与良性发展。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负有重要的责任。翻转课堂影响下的文献检索课借助现代化智能设施和智慧技术,强调以大学生为主,让大学生主动学习、自助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再次,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革新有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献检索课在翻转课堂的强力助推下如虎添翼,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加以研究。
(一)宏观层面
1.树立文献检索课转型观与定向服务意识
翻转课堂的兴起彰显了现代化智慧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教育学领域运用的强大优势,为文献检索课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强劲活力,教师的教学负担进一步减轻,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进一步提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活动得以强化。高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文献检索课转型观与定向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从图书馆走出去,深入各个院系调研高校师生的文献检索诉求,努力实现文献检索课与翻转课堂的深度融合。例如,设置专业的文献检索课学科馆员,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Bristol University Library)设立了包括学科馆员助理、系部图书馆代表、学科馆员等专业岗位在内的文献检索课学科馆员教学体系,为学校文献检索课的传授和传播保驾护航。
2.加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与师生认可
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之一。然而,高校图书馆历来被边缘化,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国际化发展等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未能彰显。不少高校图书馆已顺应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引进了众多的高精尖智能设施设备、网络信息技术、学科数据库平台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软件等,为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高校图书馆应立足共性、彰显个性,在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特色、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以及馆内文化等多维度提炼或形成自身行为标识;在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布局和宣推标语等方面凸显和强化自身教学特色;采取多样的宣传手段,引起领导重视和师生认可,以争取更多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
3.加快专题知识库等资源平台的建设与更新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文献检索课强调知识的传授是在课前完成的,需要课前准备各种学习资源、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比如制作微课教程、虚拟导览系统、自测系统、入馆教育、培训资料、电子课件和教案等针对性的课程素材,并将这些准备好的教学资源提前发布到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讨论空间;大学生可以从这些学习平台和空间提前下载、预习和学习这些教学资源,自主完成课前学习和互动交流。高校图书馆应始终坚持以课堂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专题知识库数字资源建设,将专业馆员的个人教学资源放入教学专题知识库进行共享。此外,对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只是教学专题知识库建设的一部分,对翻转课堂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分析才是专题知识库建设的核心任务[4]。高校图书馆应在对用户信息行为、文献挖掘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
4.提升专业馆员的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
专业馆员是文献检索课的具体践行者,他们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高校的专业馆员需要冲破固化的、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新思考、定位和建构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的良性沟通和交流的师生关系。专业馆员只有通过加大与各院系教师的联络和互动,才能真正地了解高等教育的真实诉求、专业教师的教学期待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对专业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科技知识、更前沿的智慧手段、更精进的专业技能、更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更强大的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专业馆员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其业务水平、专业技巧和智慧手段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更多“走出去、多学习、勤交流”的机会。
5.重视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的评价、反馈机制
系统的、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的评价和反馈数据是分析高校师生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学生掌握检索技巧情况以及课堂成效的宝贵一手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大胆革新文献检索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合作技能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实行考试、实习、文献调研报告三结合的考核方式,把学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将要撰写的论文等直接当作文献检索课的实习内容,让学生独自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搜集,定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及时进行指导,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5]。此外,与学校教务处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课程学分,将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有机结合,督促大学生充分关注和重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检索课。
(二)微观层面
1.课前自主学习
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视频资源、教学PPT、电子资源等专题学习资源。学生需要按要求完成各种在线学习任务,积极与教师、同学沟通各类学习问题[6]。其次,学生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通过网上练习题自我测试,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专业馆员及时归纳、总结学习数据,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翔实的数据分析和教学指南。再次,专业馆员应采用配套的信息技术辅助课前自主教学,如信息共享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社区、在线辅导等增加专业馆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2课中合作探讨
翻转课堂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但这并不等于不要课堂;课堂学习仍是关键所在,只是教师从课堂上的传授主体变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消化应用等的合作主体。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重视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专业馆员从旁观察、对知识要点加以梳理总结。总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专业馆员将文献检索利用经验、体会和学生交流、共享,努力营造协同学习、创新合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模式。此外,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和知识内容进行总结,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展示,促进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的成熟。
3.课后反馈评价
由于高校的文献检索课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践操作要求高,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不能仅限于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还需要课后的补充、反思和评价。首先,专业馆员应就课程涉及的数据、项目等加以分类、整合与保存,及时完善资源平台上的项目库、教学案例库、专家知识库等以方便师生随时查阅。其次,专业馆员应持续跟踪辅导,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文献检索服务。例如,通过邮箱、微信、留言板、在线咨询平台等进行互动、沟通,开展专题信息推送、私人定制、知识挖掘等特色服务。再次,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综合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成绩结合起来以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评价,有利于学习者以后的学习。而教师也可掌握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今后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7]。评价方式应力求多样,如撰写活动报告、课堂观察、网上评教、书面测验、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个人实操能力检测、团队项目合作等形式。
五、结语
文献检索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锤炼学生团队协作素质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学界和图情界专业人士广泛的关注和支持。高校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文献检索课的不足,解决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弊端,是顺应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常态,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的更新、加大文献检索课的宣传力度、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专业馆员队伍的综合素养、营造自主的教学氛围、肯定学生个性化需求,努力翻开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模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