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未来技术学院为载体的双师型双创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思考

2022-12-17陶祥令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载体

陶祥令 戚 豹 徐 程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部为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下发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6号,以下称《指南》),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对未来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出了建设计划[1]。未来国家之间的发展和竞争离不开技术的竞争,谁掌握未来技术人才的竞争谁就可以有主导话语权。国家对未来技术学院的定位也是基于高等教育体系对人才的未来定位,体现为超前布局、前瞻规划。全球各技术强国都纷纷启动工程教育改革,试图实现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转型。国内“双一流”高校首先对“新工科”改革,对课程体系、人才模式等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新模式培育。为了跟上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步伐,我国政府重视并鼓励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2]明确了高校和科研院可以面向大学生开放共享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低价、优质的专业服务,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的技术含量和成果孵化。“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组成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改革[3],未来技术的攻关产业技术工人不可或缺。从实践层面来看,无论是科研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或高职院校,都在思考未来技术学院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从研究层面来看,与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实践相比,学界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未来技术学院开展的载体研究成果较多,但载体承担院校样本还较少,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类的院校。为此,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归纳、搜集分析相关文本资料,对未来技术学院为载体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进行了思考。

一、未来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以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为载体参与未来技术竞争,中国在基础技术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形成了联合国工业门类里全部领域的布局,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追跑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巨大提升,在部分技术领域甚至已无对手,这也需要我国下一步对技术领域的趋势进行研判,在产业布局和面向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到主动思考。技术对产业的贡献需要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4]。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未来技术学院建立长效育人和多元培养的基础,也是取得人才竞争胜利的关键。

(一)“技术专攻”变为“凝练技术特色”

未来技术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实际、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培养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专攻型技术技能人才,还应凝练独具优势的、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以未来技术学院专业或学科为载体,利用学校学科优势,产业产研优势,形成典型的“企向校”资源转化模式,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将企业、学校和人才团队共同混组的技术特色机构,如未来技术学院对培养人才的跨专业、跨学科、融通学习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应的师资也应该具备跨界思维。目前的大部分师资都是从校到校,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实际经验,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因此,未来技术学院应从技术专攻到凝练技术特色转型,打造跨学科交叉和基础融合的师资队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组织形式

学科的融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审辨思维、持续发展、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必要。那么,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培养人才保障载体,如何才能有效组织和开展教学,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和发展?关注学生兴趣点、充分发掘潜力、完善导师制度和优化遴选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培养应改变教学组织方式,开展案例式、项目化、翻转教学,形成理实一体,激、导、放、收“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师资的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学生竞争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师资如何引导学生科学猜想、科学预见和科学规律等教学组织提出颠覆性的要求,瞄准未来技术发展,鼓励师生共同探索基于项目的动态教学组织形态。

(三)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适应能力

发展高水平学科教学,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意义。围绕未来技术学院定位和发展,推动大师领航,建设立德树人、造诣深厚、学科交叉、学缘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未来技术学院要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同构及人才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导师资队伍好学力行,将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四)融通国际,深化管理机制

指南中还强调了“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和互学互鉴”[5]。培养优秀人才必须要选派优秀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互访互学,为人才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主流学术团队及研究方向创造条件。深化“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化交流管理机制,未来技术学院可先通过拔尖高校进行试点建设,再扩展到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国际定位,不盲目扩大。

二、未来技术学院师资队伍面临的难题

(一)师资成长和培训体系不完善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首先,高水平“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尤为繁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单一,个人成长路径和团队融合度一直以来是业界思考的问题,这部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和学习时间较短、机会较少,甚至一部分教师进行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其次,未来技术学院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较高,需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如果自身不具备领航能力,就难以在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另外,还有的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缺乏对前瞻技术的科研探索,缺乏对企业技术需求方向的把握,存在对未来技术只重视研究不具备方向把握的欠缺。同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机制不健全,难以调动教师融入未来技术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一直是各高校人事管理方面探索的问题,如何将未来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人员层次、年龄结构和学历学缘进行合理优化值得思考。目前来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中坚力量,缺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从目前国内师资总体来说,还存在教师职称偏低,晋升渠道狭窄等问题;受制于各地方和地域因素的限制,未来技术学院在吸引高层次、双师型的青年骨干教师方面还存在较多难题,如区域待遇差异大、人员流动性较大、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等。另外,在教师组成结构上缺少具备未来技术教法能力强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等高端人才。从企业技术研发领军人才中聘任的部分教师尚未通过教师执业专项培训,对教学认知不足,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技能明显不足,对未来技术人才的教学理解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多用于专项讲座、技术拓展,而不能尽快适应长期教学。

(三)双创师资激励体系不健全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虽名为“技术”学院,实则需要在面向全球未来竞争的科学、技术、工程、环境、创新、创业等方面构建综合人才培养体系[6]。未来技术学院不管建成什么模式,所培养的人才较为准确的定位就是要满足未来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师资方面需要认清现状,制定更为贴合实际的激励体系,完善师资资金投入机制,提供多元培训平台,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由于目前国内对师资激励体系描述性内容多于深层次分析内容,缺乏客观定位,脱离国情实际,缺少双创师资培养和激励模式的优化策略。因此,需要对未来技术学院中双创类师资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 提升未来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要对标国际,用颠覆性和创新性方式对各类改革予以推进。国内是基于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社会公共行为。充分利用好国家体制优势,以更加宏观的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未来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国内“双一流”高校已经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姚”班、北京大学整合科学实验班、珠峰计划、强基计划等[7],但还应该拓展到职业教育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各类型高校积极参与创新性人才的建设,建设理念也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现状,不求做大、做全,而应做小、做精。

(二)未来技术学院的载体效应思考

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来技术学院、产业技术学院、校企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都作为载体较好地承担了一些任务。高校不能单纯将未来技术学院理解为人才特区,而是要以未来技术学院载体建设为契机,全面审视高校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律,重新凝练人才培养理念,彻底理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重新设计载体的功效,利用载体效应走出一条高校未来人才的自查自纠、自诊自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职业院校也要充分认识到未来技术学院这个载体的建设不仅仅是“双一流”高校的专属,要积极融入学校办学成效的标志性价值,从培养创新创业专才、未来产业技术工人等高端人才的大趋势,形成汇聚全校资源和行业资源的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定位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聚焦对未来有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创新思维培育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要明确总体定位和建设理念,做好师资团队建设的定位,有预见性地培养能够适用新时代中国教育模式的未来人才。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载体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