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书记郑培民
2022-12-17策划姜茜昱
策划|张 恬 姜茜昱
作者|蒙志军
郑培民刚到湘西不久,听说湘西的财政是“坐在火山口的财政”。他不解,便向州长石玉珍了解情况。
石玉珍告诉他:“湘西州的财政收入六七成靠烟草,全州有 8 个县种烟草,有4个烟厂,比较好一点儿的凤凰烟厂、龙山烟厂也不太景气。现在是独木支撑,很难打开局面。若想摆脱困境,恐怕三五年办不到。”
郑培民问:“除了烟之外,还有酒吗?”
“酒厂的规模有限,在州财政中贡献不大。”
郑培民又问:“关于引进大电网的事, 据说议了好几年了,为啥总下不了这个决心呢?”
石玉珍告诉郑培民,湘西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力供应单一,依靠小水电站发电,到了旱季,往往就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那时,湘西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小水力发电布点的重点支持地区。要想在湘西发展火电,一方面要说服地方上有不同意见的领导,另一方面还得过国家相关部门这一关。“当时有关部门投资搞起来的小水电,曾经为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如果引进大电网就等于把它否了。”
电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没有电,工业就得不到发展;不能发展工业,社会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湘西建设火电厂迫在眉睫。
于是,郑培民专程来到北京,找到了相关部门的一位司长,把引进大电网的预想做了介绍。
司长问道:“湘西小水电是全国典型,小水电发展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引进大电网?”
“小水电在湘西搞得确实不错,自建成以来对湘西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可是发展到今天,已经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郑培民说。
“那这么说是不是小水电就没用了?当初搞错了?”
“小水电的历史作用是否定不了的,可它毕竟是小水电,受季节的制约。丰水季节好办,发电没问题,可到了枯水季节就发不出电。居家过日子照明没电还可以点油灯点蜡烛,可是工厂不行啊,工厂没电就得停产。过去湘西工业不发达,有几家工厂规模也不大,停也就停了。可现在工厂的规模都不小了,电源保证不了,总停产咋能受得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必须引进大电网,大小电网结合。因此我们特来请示,希望部里给予支持!”
“那你们就打个报告吧。”
…………
回到驻京办后,郑培民对秘书赵强说:“毛主席曾教导我们,工作就是斗争。我现在理解,这里的‘斗’字可能就是‘克服’的意思。如果能把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了,如愿地实现了奋斗目标,岂不是令人高兴?如果把大家的不同意见统一了,又能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阻力克服了,最终把我们引进大电网的事办成了,咱湘西经济腾飞就有了不竭的动力资源,不也是其乐无穷的大好事吗?”
赵强听后,感慨不已。他原以为郑培民会放弃,毕竟国家有关部门有阻力,自治州意见也不统一,“硬来,是有些冒险的”。但没想到的是,为了湘西的发展,郑培民没有放弃。他通过反复做工作,首先让州里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多次说明情况后,国家部委考 虑到发展大局,最终对这一做法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如今再看湘西经济的发展,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湘西贫困。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政府不得不从外地调入大量返销粮以度饥荒。
1992 年,自治州开始推行水稻两段育秧,即“双两大”新技术。这是一项弯着腰,在田中豆腐块大小的方格周围插两株秧苗的累活,细细的秧苗像银针似的,一般人可干不了。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看到的。郑培民深知,领导干部,光说不干就没有说服力。为了推广“双两大”,他带着机关干部们来到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挽起裤管下田,给农民做起了示范。
当天夜里,雨龙村在开村民大会,郑培民坐在一旁旁听。
一位村干部说:“州委郑书记今天来给咱当技术员,咱还有啥信不过的?这是成功的经验,是到咱雨龙村推广,早接受一年早增产一年,可不要再等了。”
另一位村干部说:“明天郑书记上我家田里做指导,你们想学的就到我家田里去看看。郑书记没当过农民,也不是学农的。郑书记都能掌握的农业技术, 咱们怎么就掌握不了?如果你们谁还拿不准,不想搞,就请郑书记再给你们说说!”
郑培民接过话茬:“我看不用说了,明天就到田里看吧!说一千道一万,这和打鱼一样,你在岸上看人撒网,就不如自己撒上几网。头一网没撒圆,再撒第二网。只要你亲自练,终有撒圆的时候。如果你总也不提网绳不撒网,怎么能练出打鱼的本领呢?咱们明天再看一天,后天就自己动手干吧!怎么样?”
湘西的水田,是由梯田埂子砌出来的,一层一层的,梯田埂矮的1米多高、高的3米多。
插秧的5月,在湘西山区已是燥热季节了。
第二天一早,郑培民换了一丘田,又挽起裤脚下地做起了示范。他按照“双两大”的要求,一次次地弯腰,在豆腐块大小的方格内插下一棵棵秧苗。
有的农民在一旁观看,有的也挽起裤脚下田试插。
看明白的农民陆续走了,后面来的还在观看。大家态度转变了,村干部与工作队的干部都很高兴。
秘书赵强来到郑培民跟前:“郑书记,你吃药了吗?我看你脸色不太好。”
郑培民有高血压、心脏病。他说:“一会儿吃,先把这丘田插完。”
赵强说:“别搞得太累了。大家都认可了,我看也就行了。插不完他们自己插嘛!”
郑培民回答说:“干活就像写文章,写不完总得到段吧。不画个句号,半截秃噜撂在这儿,我心里不舒服。”
赵强只好说:“那好吧,我也把我那丘田插完。”说罢就离开了。
终于,郑培民把那丘田插完,直起腰走向田埂。此时的他只觉两腿发软,眼冒金星,想赶紧坐下来歇歇。他恍惚中看到眼前有一顶草帽,便坐了下去,结果晃悠一下,坐空了,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
赵强只听有人一声大叫,回头一看,郑书记不见了。他赶紧四下寻找。这时,有人喊:“郑书记摔下来了,快来人啦!”赵强赶紧跑过去。原来郑培民从 3 米多高的田埂上摔了下去,躺在杂草丛中的乱石堆里,头上、身上全是泥。
“郑书记,郑书记,你怎么了?”赵强焦急地呼唤着。
农民彭国民也赶紧跑过来帮忙。
慢慢苏醒过来的郑培民脸色煞白,开始呕吐。
赵强说:“怕是脑震荡,赶紧去医院吧。”
大家流着泪,轮换着把郑培民背到了高坪乡政府,上了车,一路往医院飞奔。
…………
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