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州生态渔业发展探讨

2022-12-17农瑞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文山州网箱库区

农瑞斌

(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文山 663000)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所处纬度低,气候资源优越,水面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境内几条主要河流上的电站库区水面,在发展渔业生产、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力的日益加大,当地渔业发展空间大幅萎缩,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文山州急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通过有效的人为调控,促进渔业生态与生产的和谐发展。

1 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

1.1 宜渔水域资源

文山州水域面积约2.69万hm2,宜渔水域面积1.95万hm2,其中:主要河流有11条,河流总水域面积为0.62万hm2,可利用养殖水面为0.15万hm2;湖泊面积为0.1万hm2,可利用养殖水面为0.09万hm2;水库292座,总库容12.3亿m3,正常蓄水位水域面积0.74万hm2,可利用养殖面积0.48万hm2;池塘面积0.23万hm2;电站库区可养殖面积1万hm2。此外,还有宜渔稻田面积2万hm2。丰富的水域资源为文山州渔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 渔业发展现状

2020年,文山州水产养殖产量5.27万t,养殖面积(不含稻田养鱼)1.17万hm2,其中:大水面渔业养殖面积 0.99万 hm2(水库0.9万 hm2、湖泊 0.07万 hm2、河沟0.02万hm2),占水产养殖面积的84.6%,养殖产量3.28万t,占养殖产量的62.2%;池塘养殖面积0.18万hm2,产量1.8万t;稻田养鱼面积0.02万hm2,产量0.19万t。文山州渔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当地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推广大水面增养殖和网箱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2020年,全州共开展库区网箱标准化健康养殖 40.4 hm2,产量1.9万 t;大水面增养殖0.9万hm2,产量1.2万t。二是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项目,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达到“一水两用、稳粮增渔”的良好效益。2020年共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69.3 hm2,实现“千斤稻,百斤鱼”的目标,综合产值突破7.5万元/hm2。三是转变养殖方式,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砚山县开展了鲟鱼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示范,配置水质调控、集污、过滤等系统,降低了污水排放的氨氮含量,进一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开展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和科学配药、科学投药等多种规范用药减量措施,使渔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10%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开展库区网箱清理,推广大水面生态增养技术。为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的相关要求,文山州积极开展河湖网箱养鱼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1年底,共清理取缔非法新增新建、废旧网箱99.2万m2,逐步推广生态健康网箱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增养殖。

2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 生态环保政策对渔业养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突出,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约束,电站库区网箱养殖受到的冲击加大[1]。文山州境内电站库区逐步开展了网箱的拆除和清理整治,出现了养殖面积缩减、水产品产量大幅降低的局面。与“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相比,养殖面积减少了0.38万hm2,水产品产量减少了2.59万t,渔业产值相应减少了7.2亿元。

2.2 渔业基础设施薄弱

文山州渔业基础设施较差,池塘老化,水、电、路、排灌等设施不配套,标准化程度低;大水面养殖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健康标准化模式不多,养殖单产低,一、二、三产业不配套,效益不突出。

2.3 渔业产业化程度低

传统渔业养殖占比大,水面资源利用率低,多为零散养殖,集约化水平不高。缺乏渔业龙头企业带动,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产业链,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2.4 渔业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加剧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加剧以及工业、生活污染的增加,严重影响了渔业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3 面临的机遇

3.1 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机遇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组织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要求[2],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州渔业发展生态健康、环境良好的目标。

3.2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机遇

依托省、州实施“一二三”行动、持续发展“一县一业”、发展“6个百万”产业基地、打造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等大发展背景,渔业也将乘势而上,加大产业基地、龙头培育、技术支撑、品牌打造等扶持力度,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现代渔业的跨越式发展。

3.3 科技创新增强带动的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5G、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农业交互联动,水产工厂化、循环水、“稻+综合种养”等养殖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3.4 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端特色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以及畜禽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市场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水产品作为优质的蛋白来源,在今后的市场需求中将显现出重要地位。

4 发展思路

以发展生态渔业为目标,依据本地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禀赋、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科学布局、分类实施。依托电站库区、水库、湖泊等大水面,以低密度、不投饵、增殖放养的养殖模式,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良性循环;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努力向苗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作业机械化、销售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方向转变,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绿色农业发展目标。通过上述措施,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3-4]。

5 发展对策

5.1 开发大水面生态渔场

按照文山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分类制定不同功能区划的管控措施,确定养殖容量。以保护水质为前提,优先发展增殖渔业,合理放养滤食性鱼类,达到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

5.1.1 发展天然牧渔业。一种方式是采取 “以水养鱼,以鱼养水”的放牧式作业,在适宜水库和电站库区设置围栏,人工放流鲢鱼、鳙鱼等品种;另一种方式是发展保水渔业,在适宜的限制类养殖湖库区,学习“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稳步发展湖库滤食性增殖,实现以渔控藻、以渔保水、以渔净水。全面清理整顿非法养殖行为,严禁投肥投粪养殖,确保大水面实现绿色健康养殖,达到水质改良和生态渔业发展的双赢效果。提高牧渔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等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5]。在水库、湖泊及电站库区,在人工增殖的基础上,实施限额捕捞,提高大水面捕捞技术和成效。到2025年,发展大水面天然牧渔场1万hm2,实现产量1.5万t,促进库区渔业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5.1.2 开展大水面增殖放流。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加大对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土著鱼种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攻关研究,努力将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尽可能为增殖放流提供更多的土著品种。通过增殖放流,一方面可减缓水库建设及运行对原水域鱼类的影响,有利于恢复当地土著鱼类种群;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库区生态渔场的形成,增加鱼类种群资源量。

5.1.3 限制网箱、围栏养殖规模。认真执行《文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依照循序渐进、严格控制网箱投放密度、合理布局的原则,在限养区内电站库区水域限制和规范发展网箱、围栏养殖。按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0.25%的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容量。重点加强生态网箱的科学布局,推广投饲渔药投入品的减量,做好网箱养殖环保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

5.2 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

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目标,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对旧鱼塘清淤扩容改造,加固塘埂及护坡,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精准饲喂、增氧机械等生产设备,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通过标准化改造、养殖技术的提升,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方向转变。2022年分别在文山市、砚山县实施圆桶循环水养殖、流水养殖标准化建设及改造、尾水治理示范,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带动了全州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池塘养殖面积将稳定发展到0.18万hm2,实现产量1.8万t,逐步扩大流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模式比例。

5.3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

充分利用优越的宜渔稻田资源,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拓展渔业养殖空间,实现立体农业开发[6]。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7〕25号)、《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指导下,打造文山州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采取土地流转(租赁)的方式,实施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开展稻+鱼(虾、蟹、鳖)、稻+鱼+鸭、稻+鱼+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种养模式,着力打造稻鱼绿色品牌。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延伸拓展稻田产业链,增加稻田综合种养效益。2025年,稻田养殖面积巩固发展到0.67万hm2,实现产量4 000 t。其中,建设标准化稻渔工程0.07万hm2,水产品产量达1 200 kg/hm2,努力把稻田综合种养培植成文山州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亮点工程。

5.4 抓好养殖品种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和品种的不断优化,文山州水产养殖品种发生了较大改变。2015年,全州罗非鱼养殖产量2.8万t,占养殖总产量(7.8万t)的36%,成为以网箱养殖为主的第一大养殖品种。随着库区网箱养殖面积的不断缩减,2021年罗非鱼产量仅占到养殖总产量的12%。与此同时,在工厂化流水养鱼的带动下,鲟鱼产量不断提高,由2015年的280 t左右上升至2021年的1 250 t,增长了4倍以上;在市场刚性需求下,鲈鱼、斑点叉尾鮰等品种养殖面积逐步扩大,显示出较强的发展趋势;其他市场表现良好的名特优品种如小龙虾、罗氏沼虾、牛蛙等同样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稳定常规品种的前提下,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增加水产品总量和提高质量兼顾并进,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种比例,争取使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20%以上,促进全州渔业提质增效。加强品种创新,积极推广新品种,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5.5 扶持壮大休闲渔业

在稳步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对文山州传统渔业生产类型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把渔业发展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起来,在风景旅游区、公路沿线、城郊以及湖区、库区、池塘、稻田养殖区引导和培植“渔家乐”等集垂钓、稻田观光、渔业生产体验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积极培育捕鱼、餐饮等各种游客体验模式,与文旅、科普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渔业增收渠道。计划到2025年,重点建设和完善休闲渔业示范15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渔业示范,实现综合产值3 000万元。

5.6 加大土著鱼种保护与开发

以省级水产原种场西畴县龙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场为主,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开展软鳍新光唇鱼、西畴金线鲃、光倒刺鲃等特色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养与繁育,每年生产土著鱼种苗500万尾以上。同时,水产技术部门要做好土著鱼杂交品种的推广养殖工作,实现水产科技成果的转化。文山市德厚水库鱼类增殖站在做好倒刺鲃等品种繁育生产、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时,选择本地性状独特、科研和经济价值高的土著鱼类,开展驯养、繁殖和培育,丰富了文山州土著鱼人工繁育品种,加快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了全州生态渔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文山州网箱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网衣的清洗方法
文山州总工会:对城镇困难职工开展“遍访”工作
文山州总工会:圆满完成第十五期医互活动收缴工作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