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体系管控要点研究

2022-12-17潍坊歌尔置业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支模施工人员模板

陈 涛 潍坊歌尔置业有限公司

1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对高支模使用控制不当或建筑技术使用不合理,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力物力损失。在具体施工中,如果施工单位需实施高支模施工技术,须进行专项研究论证才能投入使用,要确保严格规范的施工,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2.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念

为营造高大空间效果,在土建施工中会经常碰到高支模施工项目,但因为高支模施工中所支撑部位形成较大的荷载,且以高跨度支撑体系相对普通支撑体系存在不稳定性,如果施工不够严谨,将会引发安全事故。在利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明确管理重点,为技术应用奠定基础。施工前,需提前开展测量放线工作,确定轴线的长度,合理搭设脚手架;安装完成施工模板后,还要进一步组合固定模板,最后再浇筑混凝土。高支模施工中,需开展区间衔接工作,水平杆应该伸向立柱。当进行模板拆除作业时,应根据合理顺序及规定按支模顺序开展,同安装顺序相反,对于衔接处应多加注意,已完成拆除的材料,不可以出现抛掷行为,防止出现事故。

就该项技术来讲,模板管理是相当关键,应全面规范施工环节,为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图纸设计环节,需要确定支架参数,其中涉及附近梁板问题,保证根据预设方案,有效完成建造目标。处理建造中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建设数据问题。当开展梁板安装时,需先安装底板,接着才是侧板。另外,无论是剪力墙还是柱板,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都应结合柱子垂直度明确。正式开展浇筑前,要做好检查工作,试验结束之后,方可开展浇筑。

2.2 高支模施工技术优势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住宅工程中新建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高层建筑的建设标准也逐步提高,也导致施工难度的增加。为了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施工工艺层出不穷,实现了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建筑标准和建筑目标。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容量,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高支模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优化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不同功能的需求。采用高模板施工技术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及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需要高空作业,在实际应用中风险很高,要引起施工企业的重视。在施工前,必须详细分析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骨料和高度,为建造优质工程创造条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高支模的基本技术设计规范,确保建筑技术在严格的标准下安全有效地进行。

3 高支模施工常见问题

当前高支模施工技术现场施工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及隐患,比如施工中缺乏规范性。在开展高支模施工前,需要严格检查施工材料质量,只有材料质量达标才能安全设立高支模体系,以保证后续施工作业的安全顺利完成。例如钢管的质量,钢管表面有裂纹、凹陷、锈蚀情况,还有部分是接长钢管,都属于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扣件材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表面不得有裂纹变形、锈蚀等质量问题,材料合格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和保障。

在安装高支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计图纸的规定,但很多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加上设计方案可能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高支模安装时需进行调整。有的高支模体系在验收阶段发现质量安全隐患,不得不重新拆除调整。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能力等不达标,也会降低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效果。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技能培训不到位,导致一些技术不达标,影响了高支模体系安装的效果,甚至威胁整个高支模体系的安全。

4 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4.1 方案设计

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制定良好施工方案是关键。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要确定梁线的具体位置,然后确定控制线和轴的水平方向。完成这部分工作后,可以安装和铺设支架、安装模板和侧模板。在板底,龙骨应安装在上部支柱上。在安装楼板模板时,必须将梁和板牢固地连接起来,并使用混凝土材料浇筑,达到材料的强度后,拆除水平拉杆、横梁、模板,然后对模板进行清洗整理。

4.2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材料准备。在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提前准备合格的施工材料。因为高支模工程施工条件比较特殊,所以要严格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准备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需检测材料性能。此外,还要检查钢筋强度、模板强度、张拉度、抗压度等出厂证明和合格证。

第二,参数设计。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要保障设计模型和参数的精确性。施工前,需做好参数设计工作,结合施工需求计算数学模型,确定模板的荷载重量和上部所支撑构件的重量以及活荷载,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第三,测量放样。在测量放样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注意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支撑体系基础稳定,并在工程测量阶段完成放样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利用墨线标记边线和中线,以保证施工构件的位置准确,即使发生变形、误差也在允许范围内。并且还要注意复核模板的标高,支撑完成后进行复合,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保障高支模施工质量。

4.3 施工中安装工作的技术要点

施工人员应准确把握模板位置,并结合模板位置放置模板定位控制线,同时借助经纬仪在偏轴上方引出约800m 长的控制线。之后,检测各节点轴线的方位是否存在差异,其中,中轴线应采取抽样检测,其他位置重点检查外侧轴线即可。高支模施工中的满堂架拼接工艺同样要求工人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

首先,要规范放置竖向扫地杆;其次,垂直放置并固定立杆、扫地杆后,在扫地杆处逐个添加3 根立杆;最后,规范放置平杆,并检查平杆质量与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确定无误后,再从初始位置逐一搭设平杆。

在柱模板安装前,施工人员需清除板内杂物,并吊装模板加固用柱箍;给予首片模板临时支护处理,并在第二块模板装设前处理好模板缝隙,使用连接螺栓连接并固定模板,以确保模板拼接严密。待柱箍稳固安装后,要全面检查柱模板安装质量,重点查看对角线、截面等部位。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须立即调整,以确保柱模板安装质量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4.4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对于支架的设计,需通过专业人员合理规划,同时与施工者充分交流,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失误的情况。检验结果与诸多方面有关,例如建造进度等。施工结束后,需组织专业人士开展支架检测,若存在问题,要及时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有效解决,为建设提供全方位保护。应明确检验制度,开展全方位检查,管理者应落实好审核工作,一旦存在问题,要求第一时间重做,以获取良好的建设成果。

4.5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对整个项目的建筑水平有直接性影响。在开展房建项目施工时,要根据现场浇筑需求,以2h 为时间间隔,将浇筑高度控制在1m以下,避免出现一次性浇筑过高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浇筑工艺标准,采用分层浇筑模式,不断优化和规范混凝土浇筑流程,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科学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将厚度控制在50cm以内,并沿着从中间向两端的方向对混凝土展开均匀化、全面化浇筑。

另外,要保证混凝土振捣的稳定性、连续性,避免振捣操作不规范,降低混凝土浇筑效果。最后,还要全面、实时监控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一旦发现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达标,要对其予以科学调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

4.6 高支模拆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后,可以开始高支模拆除工作。工作人员要根据高支模跨度差异做好拆除方法的合理选择。对跨度在8m以上的高支模,要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上再将模板拆除;不超过8m的高支模在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可拆除模板。

在拆除模板过程中需要重视如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养护,加强监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明确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第二,在高支模拆除阶段要严格遵守拆除顺序,逐次拆除侧梁模板,然后拆除柱模板。第三,搭设专门的高支模拆除平台,从而保证拆模工作便捷,减少拆模的安全风险和难度。第四,拆除模板后需要分类堆放,并且清理干净模板上的杂物,做好防腐处理,及时修复模板缺陷,保证模板质量,提高模板重复利用率。

5 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5.1 高支模施工材料管理

高支模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是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管理人员要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避免影响高支模系统的承载能力。施工单位要建立相关的质量监督管控体系,通过质检、招投标等方式以避免不合格的钢材、模板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实际操作时,需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标准,严格核查高支模系统的钢管、碗扣等零部件的质量、型号等。

管材厚度、尺寸不符合设计标准,会导致高支模支架体系的承载力不足,因此,需要严格核查相关材料的尺寸和规格,可通过实验室采样检测的方式核查相关材料的参数。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要检查现场施工材料的变形情况、受损情况,及时将不合格材料清退出现场。

5.2 加强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高支模施工技术工艺难度较大,对施工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该技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因此,针对该施工工艺的安全管理也更加严格。一方面,在施工初始阶段,安全管理人员须审核施工方案,并严格审查入场施工材料,包括模板材料、混凝土材料等均需要经过验收后才能运入场内。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管控材料配比,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此外,施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完备的施工纪律,并针对该作业进行重点巡查。安全部门要审核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资质,并针对性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另外,高支模施工必须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技术方案包括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搭设与超出,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过程观测及安全控制方面要求,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施工前应向作业人员明确施工隐患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5.3 做好施工人员培训

作为高支模施工作业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支模安装的质量安全,只有保证施工队伍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才能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提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在正式开展高支模施工作业前,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参建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其中,不但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工作责任心等。

在培训中,要帮助工人学习更多的高支模施工知识,介绍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定期开展技术能力测评,播放操作规程,宣讲工作要点,所有人员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操作,进而确保高支模施工过程科学化推进。新员工要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作业,并在实践中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其加强监督、指导,力争从源头上控制高支模施工质量,充分发挥技术效能。

5.4 完善责任制度

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所有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安排安全工程师指导高支模施工。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开展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了解所要操作项目的重难点及关注点,同时定期测评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施工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以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要提高监督指导力度,充分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用,并完善安全责任制度,为施工人员配置齐全的防护帽和安全服等,避免在恶劣天气开展高空作业。还需要安排专业管理人员监督和管理施工,加强监督管控技术,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确保其施工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通过对高支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分析,在工作中还要强化前期设计与准备工作,关注各环节技术要点控制,保证材料质量,做好人员培训以及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支模施工人员模板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