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提升我省环渤海港口群 促进沿海经济快速崛起

2022-12-17省政协委员杨玉成

乡音 2022年2期
关键词:环渤海港口协同

■ 省政协委员 杨玉成

(作者为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我省海岸线长487 公里,辖区海域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有深水岸线44.5 公里,可建25 万吨级超深水泊位,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以唐山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等组成的我省环渤海港口群区位相近,腹地交叉,岸线资源紧密相连,具有建设环渤海港口群和沿海经济崛起带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征程中有广阔的空间。但也存在受行政分割体制限制,港口群协同发展进程较慢,沿海经济发展未达到预期等问题。

一、我省环渤海港口群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港口功能定位有待完善提高。我省的港口目前仍以大宗货物集疏功能为主,港口功能存在同质化问题。大宗商品交易结算、服务贸易、供应链金融、保税交易、船代货代等高端港口服务水平方面发展滞后,港产城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

(二)绿色型港口转型升级尚需加强。绿色港口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健全。我省环渤海港口吞吐量大、船舶活跃度高、排放污染物多。在环境保护方面侧重于粉尘、噪声、溢油等方面的治理,尚缺乏对靠港船舶空气污染方面的控制,全面绿色治理尚需加强。

(三)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缓慢的掣肘。复合型人才管理体制需完善。贸易、物流、金融、信息等专业人才不足,特别是缺乏对外贸易和自贸区高质量运营专业人才。非核心业务员工待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也不占优势。

二、关于整合提升我省港口群水平,加快沿海经济快速崛起的建议

(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港口定位。我省港口群面临南(山东港口群)北(辽宁港口群)双重挤压,临位(天津港)并存共生的局面。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合理规划港口群资源,调整和优化各个港口的功能定位,互补错位发展,实施陆港集群建设工程,合理布局内陆港,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

(二)健全港口群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遵循公平和自由贸易原则,消除地区间不合理、不规范政策差异,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科学规范各地港口群编制,减少不必要混乱产生。建立和完善由政府、港口群经营企业、上下游经营者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对话机制。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协调有序发展。

(三)合理规划港口群资源,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群应深化“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开发区”政策协同,尽快解决各港区有效统筹协调及建立管理机制问题。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大力促进工业集聚,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经济。优先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带动和形成港口物流、市场交易、港口金融等业务的融合。加快建设滨海特色城镇,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

(四)调整优化港口定位,推动港口安全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为导向,谋划港口群的绿色发展,调整定位,合理布局和分工,坚持节约用地,坚决守住土地红线,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恶性竞争。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支持引导北戴河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五)强化人才战略支撑,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的港口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借力高校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管理等专业培养,打造产业经济、智慧港口、自贸区建设、跨境物流等复合型专业技术专家团队。搞好顶层设计,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长效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着重培养和引进一批“三高”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港口专业人才和高层次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环渤海港口协同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港口上的笑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