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对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2-12-16申梦丽王高彪于丽

上海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酸中毒药师

申梦丽 王高彪 于丽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 郑州 450016)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 是寄居于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比例升高,其所致血流感染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延长病程,影响预后,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1]。因此,早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尤为关键。本研究为临床药师参与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9岁。2021年11月19日因“发作性胸闷5年,伴少尿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5年前活动后发作胸闷气短,伴有心慌出汗,经休息后症状可缓解。20余天前开始出现少尿,血肌酐512 μmol/L,当地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 d前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量少。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10/90 mmHg,现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等降压治疗。1年前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可见40%~50%狭窄,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

查体:体温36.6 ℃,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9/96 mmHg,体质量77 kg。

入院诊断:①冠心病;②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③高血压3级。

2 抗感染治疗过程

入院第1天(11月19日,D1),患者精神差,体温正常,间断咳嗽、咳痰。听诊肺部少许湿啰音。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9.6%,C反应蛋白(CRP)66 mg/L,降钙素原(PCT)11 ng/mL。肾功能:尿素36.78 mmol/L,肌酐582 μmol/L,尿酸522.2 μmol/L。肝功能正常。行CRRT治疗。考虑肺部感染,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送痰培养。

D2,患者夜间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 ℃。血常规:WBC 6.31×109/L,N 80.7%,CRP 242 mg/L,PCT 14.6 ng/mL。行血培养检查。

D3,患者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8 ℃。肾功能:尿素 23.71 mmol/L,肌酐 320 μmol/L,尿酸 243.3 μmol/L。微生物培养示:上下肢需厌氧菌血培养均报警,涂片提示革兰阳性球菌(首次报警时间17 h 24 min)。临床药师会诊建议: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予万古霉素0.5 g q12h ivgtt,停CRRT时减量为0.5 g qd ivgtt。隔日查万古霉素谷浓度。

D5,患者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症状。血常规:WBC 5.36×109/L,N 90.2%,CRP 73.56 mg/L,PCT 6.68 ng/mL。万古霉素谷浓度13.02 mg/L。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45.6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36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49 U/L。痰培养阴性。上下肢需厌氧菌4瓶血培养均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利福平等敏感。临床药师会诊,考虑不排除万古霉素引起肝损害可能,根据药敏结果改为利奈唑胺0.6 g q12h ivgtt抗感染,监测利奈唑胺谷浓度。继续护肝,严密监测肝肾功能。

D7,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快,嗜睡,利奈唑胺谷浓度 13.34 μg/mL。血气分析:pH 7.286,氧分压(PO2)113.3 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 26 mmHg,乳酸4.3 mmol/L。持续循环灌注,动态复查血气,继续CRRT治疗。临床药师考虑利奈唑胺浓度较高,不能排除其副作用所致酸中毒及精神状态改变,建议停用利奈唑胺。

D9,患者体温正常,意识清醒。血气分析结果无异常,酸中毒完全纠正。PCT 0.91 ng/mL;肝功能:TBil 43.6 μmol/L,ALT 100 U/L,AST 58 U/L。患者感染指标仍高,血流感染治疗疗程不足,临床药师建议减量给予利奈唑胺0.6 g qd ivgtt,密切监测患者血药谷浓度。

D16,患者体温正常,感染指标正常,血培养连续3次回报阴性。停用利奈唑胺。转肾内科继续治疗。利奈唑胺用药情况及血药谷浓度监测见图1。

图1 患者利奈唑胺用药情况及血药谷浓度监测

3 讨论

3.1 给药方案的选择

入院时,结合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和感染指标,考虑存在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前在当地医院住院,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可针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经验性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覆盖HAP常见致病菌。入院第3天,血培养提示革兰阳性球菌,考虑患者长期留置CRRT管道,不能排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即目前用药不能覆盖的耐药球菌血流感染。因此,建议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治疗。

表皮葡萄球菌属于CNS,是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也是造成血培养污染最常见细菌,一旦血培养检出CNS,必须首先判断所报细菌是污染菌还是感染菌[2]。有研究对142例血培养CNS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ime to positivity,TTP)分析,提示血流感染最佳截断点为TTP=24.90 h[2]。该患者首次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为17 h 24 min,且上下肢需、厌氧菌血培养均检出CNS,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因此判断CNS为感染菌。药敏试验对苯唑西林耐药,提示为MRCNS。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MRCNS血流感染的指南,我院病原学流行及药物敏感性数据显示,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敏感性基本一致,故MRCNS感染的治疗可参考MRSA。根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3],MRSA感染首选糖肽类药物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是糖肽类药物的代表,具有亲水性和大分子量的特点,是治疗MRSA血流感染的首选[3-4],相比利奈唑胺在血液中具有更高的治疗浓度,故选择万古霉素。

3.2 万古霉素用药期间的药学服务

3.2.1 万古霉素剂量确定和治疗药物监测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的时间依赖性杀菌剂,根据《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 更新版)》推荐,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应以肌酐清除率为参考,给予初始给药方案[5]。经计算,该患者肌酐清除率为21.01 mL/min,万古霉素给药为0.5 g qd ivgtt。目前,对行CRRT治疗患者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仍未形成统一意见。万古霉素主要经肾脏清除,重度肾功能损伤时CRRT可能是其主要的清除途径。指南推荐CRRT万古霉素初始维持剂量为7.5~10 mg/kg q12h[5]。因此建议给与万古霉素0.5 g q12h ivgtt,停CRRT时减量为0.5 g qd ivgtt。

万古霉素的治疗窗很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以在保证临床疗效同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5]。指南推荐血药谷浓度或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24-hour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0~24h)作为万古霉素TDM的监测指标,而监测AUC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5]。对于普通感染,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应控制在10~15 mg/L。而对于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复杂性感染,推荐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维持在10~20 mg/L[5]。该患者入院后D3加用万古霉素,D5测谷浓度13.02 mg/L。

3.2.2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监护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万古霉素较多被关注的不良反应之一[4]。根据其说明书和相关文献报道,除肾功能损害之外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红人综合征、药物热等过敏反应及血细胞异常、皮肤黏膜综合征、耳毒性、伪膜性肠炎、肝损害等[6]。该患者用万古霉素2 d后,出现肝功能恶化,是否为万古霉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万古霉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报道很少。为排除该不良反应,药师做了进一步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版)》[7]指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属排他诊断,并推荐采用RUCAM量表对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按照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对该患者进行评分(表1)。经计算,R值为5.42,肝损伤类型为肝细胞型(R肝损伤类)。该患者RUCAM量表评分总分为8分,万古霉素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相关性为很可能。停用万古霉素后,其他治疗用药不变,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因此,该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很可能是由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所致。

表1 万古霉素肝损害的RUCAM量表评分情况

3.3 用药方案的调整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8],血流感染治疗疗程一般需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后7~10 d。停用万古霉素后仍需继续治疗。

药敏报告提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利奈唑胺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对于万古霉素治疗失败和肾功能不全的败血症病人,可选择利奈唑胺作为替代药物[6]。利奈唑胺说明书推荐,对于老年患者≥65岁、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给药剂量。因此,建议利奈唑胺给与常规用量0.6 g q12h ivgtt。

3.4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监护和TDM

虽然利奈唑胺说明书提示老年、轻中度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患者无须减量,但有报道显示,肾功能不全、老年等特殊人群,常规剂量可能因药物浓度过高导致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9]。该患者老年,存在肝肾功能不全,需警惕利奈唑胺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用药过程中TDM非常必要。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全程TDM监测。

利奈唑胺用药第3天,患者出现嗜睡、呼吸加快,血气分析提示乳酸酸中毒,测谷浓度13.34 μg/mL,血药浓度较高。该患者乳酸酸中毒发生在感染得到控制、炎症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故可排除感染加重引起。考虑可能是因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利奈唑胺代谢和清除降低,导致其浓度升高和乳酸蓄积。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其死亡占比高达25.5%[10],一旦发生,必须紧急处理。故对该或者立即停用利奈唑胺,给予CRRT,纠正酸中毒;在血流感染治疗疗程不足[3]、血药浓度下降后对其继续应用利奈唑胺,剂量调整为0.6 g qd ivgtt,并持续监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使其达到正常目标范围。此后,该患者未再出现乳酸酸中毒。

骨髓抑制是利奈唑胺较常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通常易被临床所关注,而乳酸酸中毒等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被忽视。在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仅要监测血常规,还需要监测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嗜睡等临床表现,以预防乳酸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结语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些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临床药师协助甄别[11]。该病例使用万古霉素出现肝损害、利奈唑胺出现乳酸酸中毒等在临床都不常见,因为有药师的参与,避免了严重用药危害的发生。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临床实践中,临床药师不仅要依靠专业优势,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利用TDM,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还要提高对罕见和严重不良反应的认识,从而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酸中毒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药师“归一”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