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16曹海鹏李品魏胜良杨平
曹海鹏 李品 魏胜良 杨平
(1. 方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南阳 473200;2.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郑州 4500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占20%[1]。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人们血脂水平也会随之升高[2-3]。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易出现混合性血脂异常,随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亦更高[4-5]。老年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风险约是年轻人的40倍。因此,老年ASCVD患者的降脂治疗更加重要。此外,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改善,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国人因血脂异常引发的患病率逐年增高[6]。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7-8]。研究显示,LDL-C水平越低,ASCVD发病率及死亡率也越低[9]。目前临床上多用调脂类药物来降低LDL-C水平,其中他汀类药物应用最广泛[10]。但据老年ASCV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并不高[11]。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SCVD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用药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在ASCVD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日后老年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SCVD提供临床依据。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79例老年ASCVD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74.56±11.09)岁,随访时间截止2020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5.47±2.69)年,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他汀类药物组(简称S组)176例和非他汀类药物组(予阿司匹林治疗,简称C组)103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基线资料、肝功能基线水平、心功能及合并用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P>0.05)。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须符合ASCVD患者的诊断标准[7];②有明确的既往病史并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③没有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没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情况,无恶性肿瘤;④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不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③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④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1.4.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第一次入院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基线资料和服药情况。统计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TC、TG、HDL-C、LDL-C、肌酸激酶浓度检测值变化情况。并且用日立公司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采血化验。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出现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全因死亡、ALT、AST、肌酸激酶浓度异常情况。
1.4.2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随访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例数表示,随访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累计发生率的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及血脂变化幅度比较
根据随访结果显示,S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LDL-C水平明显低于C组(表2,P<0.01)。虽然S组TC、TG、非HDL-C水平均低于C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P>0.05)。随访结束后,对两组血脂变化幅度统计得出S组HDL-C与LDL-C水平的变化幅度都显著高于C组(表2,P<0.05),但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P>0.05)。
表2 随访后观察指标比较(±s ,mmol·L-1)
表2 随访后观察指标比较(±s ,mmol·L-1)
内容 分组 TC TG HDL-C LDL-C 非HDL-C随访结果 S组 3.61±1.01 1.47±0.98 1.21±0.27 2.12±0.76 2.41±1.05 C 组 3.64±0.99 1.50±1.12 1.03±0.39 2.49±0.63 2.59±1.04 t值 -0.24 -0.23 4.54 -4.17 -1.39 P值 >0.05 >0.05 <0.01 <0.01 >0.05变化幅度 S组 -0.34±1.18 0.41±1.06 -0.39±0.31 -0.26±0.91 -0.31±1.22 C 组 -0.45±1.07 0.27±1.23 -0.18±0.36 0.03±0.89 -0.31±1.09 t值 0.78 1 -5.14 -2.59 0 P值 >0.05 >0.05 <0.01 <0.01 >0.05
2.2 随访结果事件比较
在随访期间,S组全因死亡率、ALT轻度升高率、MACE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表3,P<0.05);虽然S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ALT异常升高率、AST轻度升高率和肌酸激酶轻度升高率均比C组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P>0.05)。
表3 随访结果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一些关于降脂治疗的综述中将所有的研究患者按照MACE的发生率分成5个等级(≥30%、<30%且≥20%、<20%且≥10%、<10%且≥5%、<5%)后发现LDL-C每降低1 mmol/L,MACE发生率分别降低21%、19%、21%、31%、38%[13-14],且还发现每降低1 mmol/L的LDL-C,全因死亡率可降低9%~10%。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综述的研究,证明了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老年ASCVD患者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肌酸激酶浓度异常所引起的肌炎、肌痛以及横纹肌溶解[15]。本研究中S组患者并没有出现肌酸激酶的异常升高,因此他汀类药物在老年ASCVD人群中的安全性较佳。由于他汀类药物半衰期长、容易吸收、不需要在体内代谢和转化并且生物利用度高[16],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降脂药,在老年ASCVD患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男性患者;②本研究主要是对血脂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以往的临床研究有大量数据表示,他汀类药物也会引起老年ASCV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新增糖尿病等风险。因此,日后研究若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综合分析老年ASCVD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认知功能、血糖含量等方面的变化会使研究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