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形制演变分析
2022-12-16李树霞张春明
李树霞, 张春明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青岛 266071)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是中国云纹体系中最具构图美感和设计感的纹样之一,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价值观念,体现了明人的审美情趣和高水准的设计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开展了研究工作,薛雁[1]介绍并总结了四合如意云纹的构成、布局及与其他纹样的组合方式。苏淼等[2]对明清暗花丝织物的品种类型与纹样题材进行了系统分类梳理与总结,并举例介绍了四合如意云纹的三种使用形式。在传统云纹的研究方面,练春海[3]、张玉杰等[4]、赵敏婷等[5]分别以汉代壁画云气纹、云纹,汉代织物云气纹和剔犀漆器云纹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云纹或云气纹的由来、艺术特征,以及其深刻内涵,张玉杰和赵敏婷还探讨了传统云纹纹样的提取方法与现代应用思路,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在对纹样艺术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崔艺[6]、雷广文[7]分别以无锡七房桥明墓出土纺织品纹样、明清时期帝王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为研究对象,整理了纹样的题材构成和造型特征或比较排列布局、造型特征等存在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并从不同角度对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王忆雯等[8]分析阐明了如意纹眉勒的造型特点和纹样特征,并认为如意云纹眉勒吉祥纹样表达了制作者的理想化境界与审美意识。刘淑强[9]、华强[10]、张春佳等[11]分别对明代潞绸织物上的纹样、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襕纹样、莫高窟壁画中忍冬纹的名称、来历、含义、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与解读。
综上,目前学者大多以出土或传世织物上出现的各种纹样、如意云纹、传统云纹,特别是汉代云纹为研究对象,集中于对纹样的造型特征、文化内涵及现代应用方面进行研究,而专门针对明代四合如意云纹的研究却鲜有文献报道,缺乏对该纹样发展脉络的系统整理,在明代的特征对比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不够深入。四合如意云纹虽属于明代团云纹的一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并且其发展变化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变迁和审美意识的转变。鉴于此,本文主要依据墓葬出土及传世织物、画像及历史文献进行互证,来梳理总结明代四合如意云纹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演变,从单元造型、组织形式、色彩表现及面料工艺四方面比较分析其在明代的形制演变,对后续四合如意云纹的年代判断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概述
云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象征吉祥高远,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图1);商周时期发展为回旋往复螺旋状的云雷纹,严谨古朴;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为卷云纹,其中内敛式卷云纹被认为是如意云纹的基形与雏形[12]56;汉代发展成为云气纹,茱萸云纹出现了新的构形元素“云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气纹发展为流云纹;唐宋时期,将吉祥器物如意和灵芝与云纹结合,形成了如意云纹和灵芝云纹;元代的勾卷朵云纹,轻松自由具有组合性、规律性和对称性;明代承袭元代游牧民族粗犷豪放、自由散漫的风格和唐宋艺术传统,融合汉族人民含蓄内敛的审美特征,借鉴写意画、工笔画等传统绘画中双勾填色的绘画手法和散点式构图的布局方式继续发展成团云纹,仅从外在形制来看,云纹由几何抽象化的写意形式发展成精致细腻的写实样式,最终成为团云纹的典型代表。年鉴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曾指出:服饰史包含面料、工艺、成本、文化性格,社会风尚与社会阶级制度等各个层面,当社会剧烈变动时,服饰才会进行相应变革。纹样作为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是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嬗变的映射。
图1 历代云纹演变Fig.1 Evolution of cloud patterns in past dynasties
四合如意云纹,因其完整造型像花蕾也称“骨朵云纹”,其以一个单体如意形为基本元素,分别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向内聚合,形成一个完整均衡的四合如意形,然后在其四周向外装饰不同形态的云纹[1]。四合如意云纹中的“四合”见于唐代诗人李白《拟恨赋》中“楚歌四合”一词,形容一种四面被围的危机困境,“四合”寓意四面八方,四方合一,代指天下,亦指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如意”原是一种抓痒的工具,象征吉祥,出自《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13]此处“如意”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在古人看来,云具有吉祥高升的吉祥寓意,其本源是古人在农耕时期对云、雨的期盼和敬畏。四合如意云纹,意蕴四方合一,天下太平,吉祥如意,是人们赋予或诉诸四合如意云纹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认识,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物化表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祝愿。
2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发展脉络
根据社会风气的变化,可将明代划分为三个时期:明代初期为洪武至宣德(1368—1435年),明代中期为正统至正德(1436—1521年),明代晚期为嘉靖至崇祯(1522—1644年)。社会风气变化大致为明代初期淳厚俭朴、尊卑有序的严谨社会;明代中期浑厚之风渐衰,社会渐趋奢侈;明代末期竞相奢华、违礼逾制[14]。如表1所示,四合如意云纹是逐渐演变而成的,元代朵云纹结构松散,由三朵云头组成,无云尾,明代延承元末风格发展创新,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年间由三朵云头逐渐演变为四个涡卷四面斗合而成的云头,上、下云尾相连,一侧有小飞云,云尾较粗;至明代中期天顺年间逐渐出现三条云尾、四面斗合的套云,云纹排列规整;弘治年间逐渐形成四面斗合、上下两侧四条云尾的形式,但云尾不固定;到正德以后四条云尾的四合如意云纹形成定制;明代末期四条云尾的四合如意云纹逐渐程式化和定型化。明代各时期的四合如意云纹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这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织绣水平、政治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表1 明代云纹的发展演变Tab.1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loud patterns in the Ming Dynasty
续表1
3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形制演变
通过对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博物馆传世织物及明代肖像画进行实物分析,将明代各时期的四合如意云纹进行比较,分析明代各时期四合如意云纹在单元造型、组织形式、色彩搭配、面料工艺方面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探讨其发展演变过程。
3.1 四合如意云纹单元造型演变
四合如意云纹是自然物象图案化的结果,即概括提取如意形与云纹的特征精髓,注入人们的主观意念进行适当组合排列,创造出新的具有形式美的纹样。明代的四合如意云纹由四合如意形与云纹组合排列形成。从形式上看,四合如意形以单体如意为基本元素,再添加一个如意头,通过均衡的构成形式向心聚合,使之成为一个形似如意形的对称云头,具有稳定和谐之感,四周联结云尾作对称式展开,给人以俯视感,线条优美,造型灵动,结构疏朗。明代各时期的四合如意云纹具有传承性的同时,各时期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发展和时代特点。
从骨骼结构来看(图2),四合如意形由四个互逆对旋的涡卷曲线四面斗合而成。以每个涡卷曲线起点为运动起点,明代初期短涡卷曲线通常约为300°~360°;长涡卷曲线运动角度通常约为495°~660°,在约495°~660°时出现第一次转折,之后每约30°~90°出现一次转折,最终曲线交汇构成四合如意形。明代中期短涡卷曲线运动角度通常约为180°~270°;长涡卷曲线运动角度约为400°~500°,并在400°~500°时出现第一次转折,间隔约60°出现第二次转折,之后每约30~60°出现一次转折,最终汇合形成四合如意形。明代晚期短涡卷曲线运动角度通常约为270°~370°;长涡卷曲线运动角度约为340°~495°,在340°~495°时出现第一次转折,间隔约60°出现第二次转折,之后每约30°~45°出现一次转折,最终汇合形成四合如意形。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明代晚期,四合如意形的涡卷曲线运动角度和转折角度范围呈现变小趋势,说明涡卷曲线转折角度规律性和对称感逐渐变强,涡卷曲线逐渐平滑圆顺。
图2 四合如意形骨骼结构Fig.2 Sihe Ruyi-shaped bone structure
从造型来看(表2),明代初期四合如意形自由松散,外部廓形近似圆润的不规则三角形,线条简洁,单云,较为具象;造型相对瘦小,地部空隙较大。明代中期是四合如意形的过渡期,由早期的松散简洁逐渐向丰满圆润过渡,上下稍尖,两侧较缓,有了更强的对称美感和稳定性;单云、套云皆有;外部轮廓近似瘦长圆润的菱形,线条较早期更圆顺平缓;四合如意形尺寸也增加,地部空隙渐小。明代晚期较早中期四合如意形更加稳定,充满秩序感;造型最为丰满繁复,形式美感更强,逐渐形成定制;外部廓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线条更加圆润顺滑;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多以双重套云或三重套云最为常见;地部空隙更小,四合如意形尺寸更大。
表2 明代各时期四合如意形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Sihe Ruyi shap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与四合如意形联结的云尾线条弯卷曲折,尾部收紧呈细长形,具有流动感,有长小飞云、短小飞云、带状流云几种形式。各时期四合如意云纹如表3所示,明代早期四合如意形联结三条云尾,上下两条云尾相连,一侧饰短小飞云;单线云尾呈不规则状,自由灵动。明代中期逐渐由三条云尾发展成上下左右四条双线云尾,云尾造型逐渐形成定制。明代晚期四条双线云尾的四合如意云纹盛行,规则端庄,有卐字形、壬字形、X形等;云纹线条较之前明显圆顺流畅,造型更加稳定,趋向程式化;联结云尾根数逐渐增多,出现了四条以上云尾长短粗细组合搭配的形式,丰富灵活。
表3 明代各时期四合如意云纹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Sihe Ruyi cloud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研究发现,从明代初期到明代晚期,四合如意云纹涡卷曲线逐渐平滑圆顺,造型渐趋丰厚繁复,结构渐趋复杂、程式化,外部廓形逐渐圆顺丰满,形象日趋精致,活力与动感逐渐变弱。四合如意云纹在明代演变和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造型变化,多体现于四合如意形向内弯曲聚合形态的变化及联结四合如意形的云纹形态的变化,即四合如意形与不同形态云纹的组合形式的变化。四合如意云纹相较于其他纹样,具有鲜明的平面组合性,其突出特征在于诸多构形单位向心聚合形成富有对称性和秩序感的平面化结构,造就“俯视”的形象[13]70。其平中见曲、稳中寓动、动静结合的造型特征,充分诠释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以“意”为美与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高度体现和适应了明代人民特定的审美心理与审美需求。
3.2 四合如意云纹基本组织形式演变
四合如意云纹作为一种单独纹样,既可以单独用于装饰,也可以作为单位纹样用于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或与其他纹样组合使用,因而其构图形式丰富多样。单独形式根据其应用方法和布局特点可划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边饰纹样、角隅纹样,一般作为补子的辅助纹样在明代比较常见。连续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形式。二方连续多见于缘边、斜襟、袖襕、膝襕、下摆等部位。四方连续又分为散点式、连缀式和重叠式,多见于衣身面料图案,如表4所示。散点式和重叠式将四合如意云纹作为一个独立单元,错落有致,连缀式是云尾相连的四合如意连云纹,其中双向连缀式在明代比较常见。明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三向连缀和重叠式的连续方式,明代晚期增加了四向连缀的形式。
表4 明代各时期四合如意云纹四方连续构图Tab.4 Tetrahedral continuous composition of Sihe cloud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组合式设计构图是指将四合如意云纹与其他题材纹样巧妙地组合使用,遵循形式美原则,以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思想为核心形成新纹样。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明代中后期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吉祥纹样组合,如表5所示,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与龙、凤、仙鹤、麒麟、狮子、蝙蝠等动物纹样组合;二是与杂宝纹、八宝纹等人文纹样组合;三是与“卐”字、“寿”字等文字符号组合;四是与灵芝、寿桃等植物纹样组合。四合如意云纹根据不同主体与场合的不同需求,以表达吉祥寓意为核心,结合当时的织造工艺,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组合方式,灵活多变,进一步增强了吉祥寓意,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四合如意云纹组织形式的日趋丰富,还是组合式构图的逐渐多样,其排列布局依然遵循规整、严谨的原则,充满规律性和秩序感,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表5 明代中晚期常见四合如意云纹组合连续式构图Tab.5 Continuous composition of common Sihe Ruyi cloud pattern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3.3 四合如意云纹色彩表现演变
四合如意云纹作为服饰或织物上的装饰纹样,其色彩由地色、纹色两部分构成。本文基于对色彩保存较好的出土文物、传世和馆藏四合如意云纹资料,结合相关史料,将四合如意云纹分为同色地、纹和异色地、纹两类。明代初期崇尚勤俭朴素,多以素色(本色)和单一浅淡的同色地、纹为主。《明史》记载:“五年,民间妇人礼服惟紫絁,不用金绣,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20]而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织造工艺的进步,对色彩的运用更加普遍和讲究,色彩转向纷繁艳丽,异色地、纹织物逐渐丰富。《木棉谱》记载:“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漂坊,染黄糙为白;杂色坊,染黄、绿、黑、紫、古铜、水墨、血牙、驼绒、虾青、佛面金等。”[21]明代四合如意云纹地色以赤、青、黄、绿四大色系为主,如图3[17,19,22]所示。其中,同色地、纹最为常见,通常以暗纹提花形式呈现。
异色地、纹常见搭配规律有以下几种:1) 地、纹对比色搭配,通常以冷暖两色搭配、高纯度色相对比来凸显纹样,对比强烈,增加面料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2) 地色为单色,纹色为多色,常伴随着有违自然规律的色彩搭配,带有很强的主观成分;3) 在地组织织物上用金银饰以花纹,地、纹呈现金光闪闪的效果;4) 纹样轮廓色和纹色交错互换搭配或用五彩色系勾边,突出纹样主体和结构,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起到调和与丰富图案画面的作用。常见搭配有赤色系地搭配黄色系纹,黄色系地搭配红色系纹,绿色系地搭配黄色系纹,青色系地搭配红色系、黄色系纹。四合如意云纹色彩由明初的单调浅淡逐渐纷繁艳丽,明朗生动,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色彩特征。
图3 四合如意云纹色彩搭配Fig.3 Color matching of Sihe Ruyi cloud patterns
3.4 四合如意云纹面料工艺演变
从出土和现存的四合如意云纹织物来看,明代常见面料有丝绸和棉麻等。本文对四合如意云纹所用面料种类进行了粗略统计,如表6所示。由表6可见,明代有着严格的服饰质料等级区分,上层贵族服饰用料主要为丝织类,士庶阶层主要以棉布、粗绸为主,商人阶层只能用素绢与布。明代初期以棉麻织品为主,少见丝织品,缎织物是上层贵族应用非常广泛的服用品,四合如意云纹常以暗纹提花呈现在缎类织物上。明代中后期随着织造工艺的提高,面料逐渐丰富有缎类、绸类、纱类、罗类和绫类织物等。明代《经世文编》记载明初“衣皆布素”,而中后期“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23]。表7[19,22,24]为明代常见四合如意云纹所用面料分析。由表7可见,服用面料根据季节和面料性能有所差异,夏季以凉爽透气的纱、罗面料为主,而春秋季则以质地紧密厚实的绸、缎面料为主。
表6 明代各时期四合如意云纹所用面料统计Tab.6 Statistics of fabrics used in Sihe Ruyi cloud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表7 明代常见四合如意云纹面料分析Tab.7 Analysis of common Sihe Ruyi cloud patternfabrics in the Ming Dynasty
面料表面通过织、绣、绘、印等工艺方法加工而成各种纹样。明代中晚期的四合如意云纹织造工艺多种多样,别出心裁,常见工艺有提花、妆花、织金、织成等。组织结构以缎纹组织、斜纹组织和平纹组织最为常见。每种面料因品质与工艺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绫类织物通常2/1斜纹地以1/5斜纹组织或片金线显花,有暗花绫、缎花绫等;罗类织物通常由经线与地纬以四经绞组织交织而成为地,以平纹组织或片金线显花,有暗花罗、织金罗、妆花罗等;绸类织物通常以平纹或经斜纹地上纬斜纹组织显花,有暗花绸、妆花绸等;缎类织物通常在五枚经缎地上以五枚纬缎或片金线显花,有暗花缎、织金缎、妆花缎等;纱类织物通常在平纹组织地上以二经绞组织显花,有暗花纱、织金纱、妆花纱等。织成工艺常用于官服补子的制作。因缎类织物较好的光泽感,易显奢华,明代中后期妆花缎和提花缎广受欢迎。明代四合如意云纹织物品种类型的丰富和应用的平民化,反映出明代中晚期高超的织造技术和时代特征。
4 结 语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是吉祥文化内涵与形式美的统一,寓意四方合一,天下太平,吉祥如意。其在元代朵云纹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洪武年间逐渐形成四面斗合、三条云尾的形式,至弘治年间形成四条云尾,正德以后形成定制,装饰性逐渐增强。从明代初期到明代末期,单元造型由结构松散、自由简洁逐渐丰满圆润、结构稳定,涡卷曲线运动角度和转折角度范围逐渐变小,规律性、圆顺度和对称感逐渐变强,四合如意形外部廓形由自由简洁的不规则三角形逐渐演变为圆顺平缓、灵活多变的菱形,线条更加顺滑流畅,尺寸逐渐增加,连接云尾根数逐渐增多;组织形式由单一严谨逐渐丰富多样,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散点式、重叠式、连缀式四方连续等,组合式构图增强了吉祥寓意;色彩由素色浅淡、贵贱有等到纷繁艳丽、违礼逾制,有同色地、纹和异色地、纹两种,地色以赤、青、黄、绿色系为主,异色地、纹有四种搭配规律;面料工艺由用料有等、技法单一到竞相奢侈、精巧别致,由以棉麻为主、丝织物少见逐渐丰富多样,有绫罗绸缎和纱类等,常见工艺有提花、妆花、织金、织成等。四合如意云纹的产生与演变发展,是明代生产生活方式及审美意识在服饰纹样上的体现。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