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
2022-12-16李和志谭新宇叶智淼
李和志,周 密,葛 莎,谭新宇,叶智淼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路桥工程系,湖南 湘潭 411100)
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体系,并通过新增、更名、合并、撤销等方式,专业总体调整幅度超过60%。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新版《简介》),作为专业目录更新的工作延伸,新版《简介》对专业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权威的阐释。新版《简介》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展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在数字化背景下改造升级的最新成果,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 349个专业,其中,中职358个,高职专科744个,高职本科247个[1]。新版《简介》的专业简介框架统一调整为9项内容,分别是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类证书举例、接续专业举例等[2]。
1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在新版《简介》中的课程体系分析
1.1 市政工程类专业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将新版《简介》中市政工程类专业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三个层次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汇总,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中职和高职专科层次的职业面向是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高职本科层次的职业面向是市政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等三类。分析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层次重点是培养市政工程的现场施工和市政设施现场维护人员。高职专科层次在中职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方面的内容,并将现场施工管理定位在中小型市政类工程项目。高职本科层次在高职专科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市政工程的设计,并将现场施工管理定位在大型复杂市政类工程项目。
表1 市政工程类专业职业面向与培养目标定位
从表1培养目标定位可以看出,3个层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呈递进关系,即普通→高素质→高层次。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条的描述“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看,职业教育均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新版《简介》中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值得商榷。其实从不同层次的职业面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的描述来看,三者的层次已经很明确,对于素质的定位应均为高素质,层次的不同主要应体现在技术技能的内涵中。
1.2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与课程体系分析
将新版《简介》中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与对应课程进行了罗列,具体见表2。从表2来看,主要专业能力要求均由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予以支撑。特别是新增的《BIM建模技术》《市政工程智慧检测》等课程,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展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从表1高职专科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看,为强化市政工程制图、测量知识和技能,应增加独立性的市政工程制图和测量的实习实训。
表2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与对应课程
2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考
2.1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已有课程体系分析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城建职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13年,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已经发展为市政与交通土建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2021年在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检查中,该校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评为优秀等级。基于初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政与交通土建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基础课程“完全共享”专业核心课程(含独立开设的专业综合性实践)“分立共享”专业拓展课程“互选共享”为原则进行构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与对应课程见表3。专业拓展课程属于选修性质,由于选修的课程或课程类不一样则对应的专业能力不一样,即不具备普及性,所以未列入专业能力支撑体系。
表3 湖南城建职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与对应课程
湖南城建职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体现了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课程“共享、互选”的特点,又体现了专业自身“分立”的特点。有利于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的共享,并且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和对群内其他相关专业的适应性。但是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土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不够。
2.2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原则
2.2.1 以新版《简介》为指导
新版《简介》是介绍专业基本信息与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的标准文本。新版《简介》是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工作的延伸,它对专业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权威的阐释,更是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依据。在新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未发布之前,新版《简介》是职业院校重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2.2.2 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地域的学校开设,学生就业区域的差异,其就业岗位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学校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的初始就业岗位、迁移岗位、发展岗位。根据岗位需求,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一线教师、毕业生代表等进行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进而组建专业课程、确定教学内容(见图1)。
2.2.3 贯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2021年4月召开,孙春兰副总理指出,“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3]。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应将“市政施工员”职业标准、“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工程测量赛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BIM)赛项”等专业技能竞赛有关内容及要求,1+X“路桥工程无损检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2.2.4 探索“中高本一体化”培养
“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4]。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探索“中高本一体化”培养的前提是设置与之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递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递进,二是相同课程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递进。如三个层次均设置某课程,高职阶段该课程应对中职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可设置拓展学习任务对高职本科教学内容作铺垫。
2.3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设想
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可划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基于对新版《简介》中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市政类专业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的分析,根据初始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同时体现专业群建设理念,贯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索“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提出“夯实专业基础、强化核心能力、拓展专业视野”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设想。
2.3.1 夯实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能力是同类专业,即专业群内专业共有的通用能力,是专业能力的基础,所以对专业基础应重点夯实。表4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能力要求、与其配套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与表3的不同之处是将原来的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工程CAD两门课程合并设置为一门课程,即工程识图与CAD。BIM技术基础原为专业拓展课程,改设为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岗课证融通。
表4 专业基础课程
2.3.2 强化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岗位中起主导作用、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所以对专业核心能力应重点强化。根据岗位、专业的不同有其独立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见表5。与表4的不同之处是新增市政设施运行及维修养护组织管理的能力,新开设市政设施维修与养护课程。
表5 专业核心课程
2.3.3 拓展专业视野
专业拓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拓展是打破专业壁垒,限定互选(选修)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3门核心课程,以实现学生专业面广度的拓展,满足迁移岗位需求。纵向拓展一是为了满足学生从初始就业岗位到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如从施工员到土建工程师,从测量员到测量工程师,从预算(造价)员到造价工程师等;二是对高职本科开始的部分课程进行铺垫。故开设8门任意性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进行任意选修,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程(如表6所示)。
3 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3.1 多方协同,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专业群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实施的前提是具备完善与健全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企业参与,院校自治”的局面[5]。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政府工作人员、校内行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毕业生代表、在校生代表组成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行业专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制(修)订等。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工程技术标准等,制定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形成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优化机制。
表6 专业拓展课
3.2 多措并举,打造专业教师教学团队
具备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化教师队伍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一是内培,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育计划、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提升计划、“党建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能力。二是外引,在行业企业引进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认识实习、专业周、毕业设计、岗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扩充专职教师队伍。
3.3 校企合作,建设虚实结合教学基地
推进校企合作,建设虚实结合的教学基地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支撑。专业基础课对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施,群内专业完全共享,以学校建设为主,企业为辅。将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项目引用到专业核心课、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主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认知性、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4 结语
以新版《简介》为指导,根据院校自身特色,基于人才需求调研,融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初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符合数字化时代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