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分析与探讨

2022-12-16高世存刘中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2期
关键词:线片征象异物

高世存,刘中玉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鄂伦春 165450)

0 引言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我国急诊常见病症,好见于5 岁以下婴幼儿,小儿年龄较小,认知及自理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外界环境具有强烈好奇心,极易因家属监管不到位,误食玩具、食物等,出现异物堵塞气管、支气管等情况,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易导致呼吸困难、憋喘、呛咳,甚至出现窒息死亡[1]。因小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小儿误食后异物易进入气管,于临床接诊时,首要明确异物堵塞位置,开展早期治疗,可有效避免不良预后发生。放射影像技术为近年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首选方案,临床常用X 线片及多层螺旋CT 进行诊断,明确异物形状、大小、位置,依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误诊情况的发生率;因小儿年龄较小,检查配合度较低,选取安全、精准的放射影像检查手段尤为重要[2]。本研究笔者特针对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选取常规X 线片及多层螺旋CT 进行诊断比对,了解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情况,为疾病早期诊疗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1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医院接收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86 例,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43 例给予常规X 线片检查,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20 例,年龄区间8 个月-9 岁,年龄平均值为(4.51±1.06)岁,其中左侧支气管异物16 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7 例,主气管异物10 例;一组43 例给予多层螺旋CT 检查,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20 例,年龄区间7 个月-9 岁,年龄平均值为(4.49±1.09)岁,其中左侧支气管异物17 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7 例,主气管异物9 例;统计分析上述两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一般资料,排除组内男女性别差异、年龄、异物阻塞位置等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进行数据分析(P>0.05)。

纳入标准:(1)所选86 例患儿均由监护人陪同就诊,就诊前均伴有误食行为,入院时伴有呛咳、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等典型症状;(2)所选86 例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遵医嘱开展常规X 线片及多层螺旋CT 检查,可辅助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观察;(3)所选86 例患儿均具有完整病历资料。

排除标准:(1)合并气管、支气管炎、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患儿;(2)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患儿;(3)患儿家属治疗依从性较差,或拒绝参与研究;(4)于治疗期间因不可抗因素脱落人员。

1.2 方法

一组43 例给予常规X 线片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AMX-4+X 线摄片仪,指导患儿检查前禁饮禁食4h 以上,指导患儿检查体位呈仰卧位,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情况,引导患儿进行呼吸,为避免患儿躁动,可借助约束带或由家属固定患儿肢体,对气管、支气管进行扫描,观察有无异物,评估纵隔摆动及透亮程度。

一组43 例给予多层螺旋CT 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64排多层螺旋CT仪,设定扫描参数,管电流150-250mA,管电压120Kv,层厚2.50mm,依据患儿年龄及镇静情况,必要时可予以灌肠镇静,指导患儿检查体位呈仰卧位,借助多平面联合曲面扫描重建模式,调节内窥镜,确保镜下视野清晰,对患儿气管、支气管、肺部进行扫描,观察有无异物。

两组患儿放射影像检查均由相同医务人员操作,由科室内资深2 名专家学者阅片。

1.3 评价标准

(1)观察常规X 线片、多层螺旋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间接征象及直接征象,比对检出率。

(2)观察常规X 线片、多层螺旋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异物征象,主要征象包括支气管阻塞、肺炎、肺不张、纵隔位置改变等。

(3)评估两组放射影像技术图片质量,若图片成像清晰,未见伪影,图像质量评估为优;若图片成像清晰,存在少量伪影,不影响图像阅片及判断,评估为良;若图片成像清晰度不佳,可见明显伪影,影响临床判断,图像质量评估为差,计算优良率[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放射影像技术检出情况比对

多层螺旋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检出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常规X 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放射影像技术检出情况比对

2.2 两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对比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异物征象检出率高于常规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对比[n(%)]

2.3 两组放射影像技术图片质量对比

多层螺旋CT 检查图片质量优良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常规X 线图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放射影像技术图片质量对比

3 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于5 岁以下婴幼儿,因小儿年龄较小,咽喉、咀嚼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机体功能较为娇嫩;且因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不佳,在进食过程中,极易出现误食情况,是导致近年儿童误食致窒息、死亡发生的主要因素[4]。随着近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升高,急诊接收病例增多,急救时机与其抢救效果呈现正相关性,极易因家属疾病重视度不足延误就诊时机,错失最佳抢救时间,对小儿机体健康、身心发育具有极大影响,易导致不可逆性功能损伤,且具有较高死亡率。

既往临床针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多以临床症状、体征为参照,通过家属问询,了解小儿误食情况,以评估异物堵塞风险性,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但因小儿咽喉直径较小,若将玩具、食物置入口中,极易因哭闹、惊吓等出现痉挛性咳嗽,导致异物进入气管,出现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甚至诱发肺气肿、肺不张、肺炎等异物间接征象,单独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则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情况,不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5]。随着近年影像技术不断优化,放射影像技术成熟,在临床应用中借助高清图像,便于医护人员动态掌握病灶情况,针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通过动态影像,反复观察异物置入情况,及时发现气管堵塞现象,有效明确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开展早期措施,将异物取出。

现阶段临床常用放射影像技术主要包括常规X线片、多层螺旋CT 检查技术,针对症状较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可通过开展常规X 线片,通过胸部透视,有效探查患儿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情况,通过了解纵隔运动轨迹,以评估小儿呼吸功能是否受到异物影响,预见性评估异物置入情况;同时可借助常规X 线检查,以了解肺气肿、肺不张、肺炎等间接征象,来推测气管内是否存在异物;临床操作简单,性价比较高,为急诊常用放射影像检查技术。但因小儿年龄较小,就诊期间多伴有哭闹等情况,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过程中,若其症状较轻或异物不完全阻塞气管,经由常规X 线片检查则无法有效评估纵隔摆动及肺气肿情况,难以确诊异物位置,存在一定漏诊情况,降低异物检出率,对医生临床判断存在误导可能性。

多层螺旋CT 检查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可有效明确异物位置,便于医生进行病症诊断,临床应用精准性及特异性较高,可借助多平面联合曲度摄片方式,有效探查小儿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情况,了解其变化及特征;并依据异物堵塞情况,制定治疗方案[6]。随着近年多层螺旋CT 诊断敏感性不断提高,在传统螺旋CT 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摄片,有效探查气道内异物堵塞情况,全面探查气管、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异物阻塞位置;同时,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可借助多层螺旋CT动态影像技术,探查气管状态,了解肺部状况,对患儿机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诊断时效性较高,可有效缩短诊断时间;同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了解气道变化情况,可清晰探查异物堵塞位置及异物大小等,便于医生依据其置入角度、异物状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及时取出异物,以减少异物处理中的医疗创伤,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

多层螺旋CT 诊断技术可借助多角度成像,全面探查气道壁情况,最大程度降低误诊情况;其诊断精准性显著高于常规X 线片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可依据患儿机体状况,合理选择放射影像技术,针对X 线检查成像不清晰、高度疑似患者,可采用多层螺旋CT 进行检查,有效提高成像清晰度,有效探查异物形状、大小、堵塞位置等信息;同时对患儿气管、支气管、肺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间接征象检出率,可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减少窒息死亡病例[8]。医护人员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接诊时,需给予高度重视,有效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安排早期开展放射影像检查,经由影像探查,了解异物堵塞情况;并依据小儿年龄、临床症状程度、并发症风险等相关参数,合理选择放射影像检查技术,以精准探查异物阻塞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降低漏诊率,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早期取出异物。同时在放射影像技术使用过程中,借助自身专业知识,依据动态影像信息,对小儿气管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相关并发症,及时进行气道处理,稳定小儿生命体征,避免出现窒息、死亡病例,保障小儿生命安全。研究比对数据显示,多层螺旋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检出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常规X 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异物征象检出率高于常规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由研究结果可知,多层螺旋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检出率显著优于常规X 线片,多层螺旋CT 特异性较高,影响因素少,受伪影影响小,可经由动态影像信息了解异物性状、大小、位置等;因两者均为无创操作,操作简单,为获取高质量图像,可进行重复摄片;在检查过程中,对小儿检查依从性要求较高,可辅助镇静技术,约束患儿四肢,以减少伪影发生,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经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图片质量评估可知,多层螺旋CT 检查图片质量优良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常规X 线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 图片质量较高,可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精准数据参照,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常规X 线片、多层螺旋CT 等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 异物检出率高,可有效明确异物征象,图片成像质量高,可有效检出异物位置,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早期诊断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线片征象异物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X线片联合MRI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人工智能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识别假体的应用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