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效果观察及生存质量评价

2022-12-16唐晓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2期
关键词:灌流终末期毒素

唐晓磊

(吉林省松原市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的日益提高,临床收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已经发展到最后阶段,并引起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因为肾功能出现衰竭,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造成大量毒素蓄积在体内无法排出,进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表现,包括钙磷代谢紊乱、水肿、皮肤瘙痒等[2]。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实际上因为经济因素、缺少肾源、肾移植之前配型不合适等原因,造成绝大多数患者无法通过肾移植而得到救治[3]。目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血液透析将血液内的毒素清除,减少毒素残留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4]。近年来,部分文献[5]报道指出,针对终末期肾病使用单一的血液透析对毒素分子清除不彻底,尤其是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有限。血液灌流方法则有利于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改善患者体内毒素残留现状[6]。基于上述分析,为证实终末期肾病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的综合疗效,更好地指导更多终末期肾病治疗,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8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78 例确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收治时间范围: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分组依据:抽签分组法,组别: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 例,男性、女性分别有25 例、14 例,年龄范围在34-75岁,平均(55.84±7.52)岁,原发疾病方面: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分别有21 例、10 例、8例;其中16 例合并高磷血症、13 例合并高钾血症。观察组:39 例,男性、女性分别有24 例、15 例,年龄范围在35-76 岁,平均(55.87±7.50)岁,原发疾病方面: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分别有22 例、11 例、6 例,其中17 例合并高磷血症、11 例合并高钾血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可比性要求。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综合诊断为终末期肾病;(2)不同患者或家属了解对应的治疗方案,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患者;(4)研究前3 个月患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5)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估等资料均有保存者。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其他急危重症者;(3)合并不同精神疾病患者;(4)合并肝、心、肺功能异常者;(5)中途放弃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该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单纯血液透析,具体使用HF16 聚砜膜空心透析器,透析液使用碳酸氢盐,抗凝剂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血液透析期间血流量速度需控制每分钟不超过500ml。初期血液透析中,每周1 次,每次<4h,完成5 次血液透析后进行维持阶段,此时可每月透析2 次,每次不超过4h。连续血液透析6 个月。

观察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参照对照组,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如下:完成2 次血液透析后进行血液灌流,选择一次性树脂灌流器,抗凝处理并建立通路,启动血泵后逐步增加速度,体外循环控制在每分钟150-200ml。血液灌流期间持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周血液灌流1 次,完成4 次治疗后可调整为每月血液灌流1 次。需要注意的是血液灌流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抗凝处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灵活为患者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个月,并在治疗完成后进行各项指标与参数的整理分析。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Ccr 水平或Scr 水平变化予以评价,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cr 增加≥30.00%或Scr 减少≥30.00%;有效:绝大多数症状体征消失,Ccr 增加在5.00%-30.00%或Scr 减少在5.00%-30.00%;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没变化,Ccr 或Scr 无改变,显效率与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7]。

(2)患者治疗前后的钙磷代谢水平,对不同患者在治疗前后常规采集血样与离心处理,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磷(phosphorus,P)、血 钙(calcium,Ca)、甲 状 腺 旁 激 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检测。

(3)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高 密 超 氧 歧 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常规采集血样,并通过TBA 法、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予以检测。

(4)毒素分子清除情况,包括尿酸(uric acid,UA)、尿 素 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

(5)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常规采集血样,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检测,包括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

(6)生存质量情况,具体使用SF-36 量表分析,百分制,分值高对应生存质量越好[8]。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相关的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 中,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性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差异性卡方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钙磷代谢水平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钙磷代谢指标均有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改变,且观察组治疗后对应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n=39)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n=39)

组别 MDA(nmol/ml) T-AOC(U/ml)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8.45±10.23 60.43±8.16 25.58±9.25 19.68±6.44 34.56±9.84 43.46±9.20对照组 78.38±10.15 72.62±9.34 25.54±9.30 25.25±5.21 34.61±9.91 36.67±9.43 t 0.030 6.138 0.019 4.199 0.022 3.218 P 0.487 <0.001 0.492 <0.001 0.491 0.001

2.4 两组毒素分子清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UA、BUN、Cr 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分析(±s,n=39)

表3 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分析(±s,n=39)

组别 白蛋白(g/L) 总蛋白(g/L) 血红蛋白(g/L)观察组 35.88±7.14 62.53±8.36 107.69±10.42对照组 32.21±7.19 57.60±7.40 94.80±10.33 t 2.261 2.757 5.486 P 0.013 0.003 <0.001

2.6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84.92±3.28)分,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75.88±4.35)分,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2,P<0.001)。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各类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此阶段患者肾脏功能已经无法发挥作用,造成患者体内出现代谢紊乱,比如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其中高血磷会引起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与此同时,部分文献报道指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钙磷代谢水平紊乱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长期高磷血症存在诱发心脏瓣膜、软组织转移性钙化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还存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累积,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清除,可对人体不同组织、器官产生影响,引起内分泌紊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同样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上述分析,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尽早实施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终末期肾病治疗中可使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其中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其实际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证实,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部分文献指出血液透析过程中主要是清除小分子有毒有害物质,针对大分子有毒有害物质清除效果一般,造成患者在血液透析后依旧有大分子物质残留,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使得患者出现症状表现[10]。部分文献[11]指出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且两者之间可互相影响,通过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并对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本研究结果证明,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钙磷代谢水平的调整;能够帮助患者清除有毒物质,调节代谢紊乱,改善消化道症状,逐步缓解患者食欲不振问题,提高患者食欲,保证合理的饮食,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依靠血液透析清除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而通过血液灌流可清除亲自性的疏水性物质、与蛋白结合的毒素等,并在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方面有更好效果。通过将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的有机结合,可同步促进患者体内大中小分子毒素的有效清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调节钙磷代谢,纠正内环境紊乱,促进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纠正营养不良等问题。上述相关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因疾病所产生的相关症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当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各项指标的监测,随时了解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则需要做好对症支持治疗[12]。

综上所述,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可提高血液中毒素分子的清除效果,改善钙磷代谢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状况,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综合疗效与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灌流终末期毒素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为什么做了血透还要做血液灌流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