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2-12-16于志远宋思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点红军

于志远,宋思萌

(天水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一、引言

(一)研究现状

由于红色文化概念的特殊性,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国外学者对于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21世纪初期就有英国学者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红色”一直是党的象征色,红色成为一种历史进程,是中国革命重要经历的象征。学者将红色文化分为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的红色文化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红色文化,如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等;精神方面主要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的制度规范,如革命纲领、路线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代精神等。[1]红色文化旅游自提出以来就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旅游产品和项目,红色旅游对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红色景点的挖掘和开发。

近年来,红色旅游人数明显增加,人们的关注度增大。已有学者对中国红色旅游景区按不同时期分类,运用数学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2]有关红色景区发掘和保护方面的研究也陆续增多。东部地区对红色景区、景点的挖掘、保护研究工作已较完善。西部地区除川陕、大别山等地区的研究较多外[3-4],其他地区红色旅游景点的研究相对滞后,关于川甘青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有关川甘青三省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传承、传播展开,川甘青毗邻区①本文所指川甘青毗邻区,地域包括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青海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所欠缺。[5-9]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首先,通过网络资源、数据和报刊查询获取研究区的红色景点相关资料,进而准确地认识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然后,从了解川甘青三省红色景点空间分布入手,进一步对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分布进行具体研究。

2.地理集中指数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省红色景点数量,n为研究区涉及省的个数;T为研究区红色景点数量。G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证明红色景点越集中。

3.离散度指数

通过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数据收集,对景点进行定量化处理,一般从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等入手具体研究离散度;认识并对比数值差异,进而得出研究区红色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4.洛伦兹曲线

对研究区的红色景点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实际分布情况、均匀分布情况和集中分布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洛伦兹曲线的上凸程度分析红色景点的集中性。

二、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一)游客红色旅游偏好分析

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其中,7.1%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超过5次,40%以上的游客经常、自主选择红色景区参观学习。报告还指出,游客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文化氛围的评价,满意等级以上的占94.5%,其中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达到79.1%。游客喜爱的“红色+”融合业态中,最喜爱的是“红色+影视”,其次是“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第三位是“红色+动漫/游戏”,这三项总占比为40%。在2021年游客最喜爱的红色旅游项目类型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红色民宿和红色实景演出,两项占比均接近20%。[10]根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2021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10]

报告显示出,超过40%年轻旅客对红色景点的兴趣在于“沉浸式体验”,利用VR等现代科技达到从表面讲解到深度体验的效果,从而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历史。报告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游游客的年轻化,“90后”“00后”的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51%以上,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2%。[10]

(二)川甘青地区红色景区空间分布

据查询,国家重点打造的300余处红色景点景区中,川甘青地区共有71处[11],其中地处四川省的有50处,甘肃省16处,青海省5处,具体见表1。

表1 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文化景区名录及数量

(三)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

川甘青毗邻区域内共有红色景点14处:地处四川省的:甘孜州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西镇毛泽东住地旧址,甘孜县朱德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市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黑水县芦花会议会址。地处甘肃省的: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县两当兵变旧址;甘南州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地处青海省的:果洛州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

1.红色景点空间分布集中性特征

14个景点分布于川甘青毗邻区的3个省份和5个州市,由于历史、地形、行政、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分布数量各不相同。鉴于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分布比重不同,可以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判断分析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空间分布集中性特征: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省红色景点数量,n为研究区涉及省的个数,取值为3;T为研究区红色景点数量,取值为14。根据公式得出地理集中指数约为70.71,G值在0~100之间,数值越大说明红色景点越集中。假设川甘青地区的71个红色景点平均分布在三个省份,则每个省大约平均拥有23个红色景点,则相应的地理集中指数G0约为55.17。G=70.71>G0=55.71,说明川甘青毗邻区的红色景点相对于川甘青整个地区而言是相对集中的。

图1 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分布图

为进一步直观描述川甘青毗邻区各市(州)红色景点实际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笔者绘制洛伦兹曲线进行分析。洛伦兹曲线的上凸程度,表示了红色景点的集中化程度,上凸程度越大则说明红色景点越集中于某一市(州)。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个数和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洛伦兹曲线(图2)可以看出集中化程度较好,图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实际分布”相对“均匀分布”的距离最大,表明红色景点在这两个州的集中程度最大。

图2 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表2 红色旅游景点在研究区市(州)的分布

2.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离散性特征

川甘青毗邻区内的14个红色景点,在四川省的最多,有9个,青海省的最少,只有1个,三省红色景点的极差为8。三省的平均红色景点数约为4.7个,在毗邻地区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两地的红色景点数量最能代表本地区的平均水平。根据标准差公式:

式中,S为标准差,n为样本个数,xn为每个研究区的样本数量,为研究区样本数量的平均值,根据公式计算可得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标准差约为3.3。根据上述资料整理川甘青整体区域拥有红色景点个数为71个,四川省红色景点拥有50个,甘肃省红色景点拥有16个,青海省红色景点拥有5个,平均每个省份约有24个,根据公式计算可知,川甘青毗邻区的标准差3.3小于川甘青整体区域的标准差3.9,说明川甘青毗邻区的离散程度较小,稳定性较好。

三、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一)严峻的革命环境

历史条件是影响红色景点挖掘和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川甘青毗邻区的红色景点绝大多数都源于红军长征时期,因而历史因素成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首要因素。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放弃南方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根据地的转移。红军转移过程中,红二、红四方面军行进经过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珍贵的革命斗争精神。

四川是红军长征途中行程最长和耗时最长的省份,红军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大大小小的战役地点都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见证。其中,红军在阿坝州的活动时间长达16个月,在阿坝州先后建立了松里茂赤区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同时,阿坝州的人民也为红军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阿坝州物产匮乏,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总人口20万,人均粮食拥有量仅仅500斤左右,牲畜量更是严重不足,却帮助红军完成了主力转移的艰巨任务。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伫立的全国唯一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正是国家对阿坝州在特殊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种认可。[12]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精神,推动了本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甘肃同样也是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重要省区,红军在甘肃完成了长征会师,甘肃同时也是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活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的地区。1935年8月,红军长征在甘肃部分的序幕在两当城下展开,红二十五军成为第一支进入甘肃的队伍,随后红四和红二方面军也进入甘孜汇合,随后北上,足迹经过了陇南、甘南等地区。在此期间红军行进所经地区,同时也完成了政治和思想的变革,成为后期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和知名的革命老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红色纪念馆和遗址。[13]

青海果洛班玛地区红色文化的影响深远。为保证红军在四川阿坝地区的生存与转移,朱德等领导人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果洛尽力开展筹粮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实施阶段进展顺利,沟通良好,留下了红色精神的火种,为后期革命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

(二)复杂的地形地貌

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选择的地域和路径多为山间谷地,为隐蔽行军痕迹也大多选择小村镇。川甘青毗邻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势为红军行军提供了掩护:甘孜和阿坝两州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势较高,境内垂直气候变化大,红军行进过程中经历了雪山等极限考验,险峻地势是红军在四川境内停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陇南市和甘南州地势上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沟壑纵横的地貌为红军行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保存革命火种和延续革命精神起到重要作用;果洛州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西北高东南低,多丘陵、高山,复杂地形为战略转移和开展后勤保卫工作提供了便利。川甘青毗邻区地形地势的复杂多样为阻击敌人和进行反击提供了有利的作战条件,同样也为红军的主力撤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不便的交通条件

川甘青毗邻区深居内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地方财力紧缺、国民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地形地貌复杂三重因素叠加效应之下,交通极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川甘青三省的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据红色景点消费报告数据显示,游客在红色旅游路线选择中以短距离为主,其中一日路线热度最高。红色旅游的主体人群是一、二线城市游客,随着珍贵文物和遗址的开发和开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借红色旅游追忆往昔岁月,年轻人也“打卡”红色景点缅怀革命先烈。而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度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基础条件,便利的交通是吸引客源的重要竞争力。[15]川甘青毗邻区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条件相对较弱,交通条件有限,对红色文化遗迹的发掘和开展工作不足。在甘孜、阿坝等红色景点集中的地区,要发展旅游产业,良好的交通是必不可少的,吸引到更多的周边短途游客,将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的挖掘和红色景点的建设。良好的交通是任何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对红色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如此。

四、结语

(一)结论

随着全国范围内各界人士对红色旅游关注度的提升,红色景点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红色景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空间分布在市(州)纬度上较集中,呈现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红色景点数量最多、空间分布最集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红色景点分布最分散。(2)从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阶段考究,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绝大多数源于长征时期,多为红军长征途中革命斗争地点和会址。其次,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空间格局受地势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山间、谷底等地形复杂地区。(3)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较强的特征。(4)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二)建议

红色旅游的兴起对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明显表现为在旅游经济中占比的提升。近些年,乡村振兴战略和红色文化的结合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不少地方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开发,真正地带动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此举不仅加快了红色民宿等旅游形式的兴起,也提升了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红色景点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从以下方面改进:(1)参照全国红色景点旅游开展与消费情况,川甘青毗邻区内红色景点集中区域可开展短途路线,满足周边游客对红色景点观光的需求。(2)在川甘青毗邻区建设通达度和便捷性良好的旅游交通网,以促进红色景点的发展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同时,提升和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争取吸引更多一、二线城市的红色旅游者,大力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快速发展。(3)注重红色景点的精神内核建设,挖掘研究区各景点的独特性。例如,青海省的红色景点建设可以从红色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合入手,结合当地民众对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工作做出的历史贡献,开展特色红色旅游。(4)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旅游的联动协调发展。

(三)讨论和展望

本文对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的空间分布做了一定分析和探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些红色景点并不是红色文化的全部。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握红色文化资源在各区的差异,明确景点的红色文化类型,进行统筹规划,把川甘青毗邻区红色景点发展成为有利于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红色基地。在带动地方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红色文化主题的渗透和弘扬,使红色文化具备更加坚实的底蕴,进而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要塑造川甘青毗邻区的良好形象,在一定范围内打造出较高的知名度,促进文化提升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在红色旅游的教育宣讲上做出改革和创新,寓教于游,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学习和传承贯穿于多样性的旅游观光形式,建设高质量的红色景点。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点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