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2-12-16赵露魏婷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赵露,魏婷婷

(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0 引言

输血作为临床常见辅助治疗手段,可有效纠正血容量丢失,有效避免失血性休克,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为近年医疗工作开展重要抢救措施。输血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补充血容量。当前阶段输血主要以异体血为主,在异体血输注过程中极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较多。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发热、溶血、循环超负荷、细菌污染、肺栓塞等,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若没有及时发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诱发死亡,为临床输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随着近年我国居民整体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加,临床无偿献血人数增多,为我国血库供给提供基础保障,以满足临床大量用血需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性,在血液制备过程中,临床学者发现,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用血时,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我院输血科采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可有效确保输血安全性,维护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2]。随着近年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维权意识增加,如何提高血液开展安全性尤为重要,本研究特针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技术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临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输血科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中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13-95(43.67±2.15)岁,输血量300-1000(582.50±56.50)mL。

纳入标准:本研究所选患者均遵医嘱接受输血治疗,对本研究项目知情,自愿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研究知情同意书,授权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比对;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成员统一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血液性疾病患者;非自愿性参与研究、或观察期间因不可抗因素中途脱落人员。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输注血液均来源本市中心血站统一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者信息血液质量进行评估后,排除血液污染、传染性疾病后,给予患者输注治疗。血液成分制备严格按照《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标准进行评估;血液储存及环境要求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血液储存条件,输注血液均依据患者年龄、疾病、住院科室、血型选取合适的血型,配有完整的血液信息,包括血液储存天数、血型信息等。

输血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输血反应分类》、《血液安全监测指南》等法律法规,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出现的新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并开展病例追踪,判断是否为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并评估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程度、类型等[3]。所有信息数据采集及处理均依据电子病历中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输血病程纪录表,由相同医务人员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总结。

1.3 评价标准

观察100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性别、输血类型、相关性及严重程度。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4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0%,具体见表1。

表1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统计

3 讨论

输血作为贫血、骨髓移植、血容量丢失常用治疗手段,可及时补充血容量,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但在异体输血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排斥现象,出现过敏、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通常是指在输血时去掉一部分白细胞,以此使白细胞数目下降,减少病毒携带概率,并且不会对红细胞造成损伤,其更好地保证预期输血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白细胞携带病毒因素造成的并发症,减少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近年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临床针对医疗安全性关注度不断提高,基于医患紧张的背景下,规范输血操作,提高输血安全性,为医学探讨热点课题[4]。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包括患者主观因素及血液因素,主观因素方面,主要受原发疾病、患者精神状况影响,在输血过程中,因患者过度紧张,易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除患者主观因素外,血浆成分与输血不良反应具有密切关联性,常见因素包括白细胞,白细胞具有异物吞噬功能,在异体血输出过程中,易产生抗体,发挥机体保护机制[5];若输血者血浆中抗体与供体白细胞、血小板上白细胞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会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进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依据上述因素,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选取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可有效预防同种免疫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同时,据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血液作为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传播因素与血液中的白细胞相关;白细胞作为病毒传播主要载体,在输血治疗中选取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或阻断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6]。基于当前医疗技术,现阶段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制备过程中,白细胞去除率可达99.9%,临床操作简单,可满足临床大量血液样本制备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4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占比4.0%,1例患者再次输注血浆后腹部出现散在红疹,1例患者再次输注辐照血小板后发生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均与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无相关性;1例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结束后发生寒颤反应,1例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后出现皮肤红色皮疹,伴有瘙痒,不良反应发生均与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有明确相关性;患者均为女性;输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均为1级,即非重度不良反应。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安全系数更高。输血治疗风险性较高,仅次于外科手术风险,临床输血适应症评估存在主观经验性,临床医生针对输血量把控存在主观因素,担心因输血量不足导致医疗风险。冰冻血浆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但大量输血会导致抗凝血酶Ⅲ缺失、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多以血浆代替球蛋白、白蛋白,将其应用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癌症输血中,部分用作于“营养血”、“安慰血”,血浆输血需求增多,因血浆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居多。

机体内白细胞为病毒寄生主要载体,例如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人体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血液采集及处理过程中,无法有效滤过上述病毒,在异体输血时,因血液成分中含有病毒,交叉感染风险性较高。经多部文献资料研究显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为输血中最为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因机体内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异体淋巴细胞,无法对其进行清除,输血后会无限增殖,从而影响输血者组织器官;该类不良反应发生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供血者与输血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不同,输血成分中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输血者机体无法自动清除免疫活性细胞,相较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死亡率高达85%以上;经临床研究发现,γ射线、X射线可降低淋巴细胞活性,故提出射线辐照血液输血,以减少免疫反应;本研究中存在1例同时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辐照血小板,因辐照血小板输入导致荨麻,考虑发生该类过敏反应与血小板制品存储过程中释放的生物活性因子相关,并非因血小板本身是过敏源所导致的。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技术可满足长久重复性输血治疗患者需求,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在输血之前,有效滤出白细胞病毒、T淋巴细胞、人体免疫缺陷性病毒等,可避免因白细胞相关疾病,预防红细胞自身形态、功能被炎症物质破坏,临床开展适应性广泛,通过该技术输血,与其他红细胞输血相比,可降低输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随着近年血液成分制作技术成熟,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为近年输血探讨热点课题。本文数据同时显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虽然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但仍存在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清学输血反应、过敏性皮疹等,主要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因出现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与供血者血液发生抗原反应,释放致热源,导致下丘脑体节调节中枢刺激,诱发寒战等症状。同时,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中,因少量白细胞同样具有传播病毒的可能,血液中白细胞可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会增加抗原抗体反应发生率,导致免疫功能改变,出现皮肤过敏等一系列反应[7];在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准备应急措施,开展早期应对措施,若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安排患者休息,联合抗敏药物,缓解不良反应症状。

同时需要注意,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血液储存过程中,易出现活性物质,主要是因白细胞破裂过程中与血液中不同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活性物质无法被机体滤除,直接影响血液质量[8];在临床用血之前,需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血液质量进行评估,考虑储存、时间、样本量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免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并于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过程中,预见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输血时需规范医务人员自身操作,有效避免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操作等因素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加强输血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输血安全重视度,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同时本研究显示,所有输血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均为女性,存在偶发性,本研究有一定不足之处,未针对不同性别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进行深度探究,考虑与病例选取、偶发性及心因性相关,选取的100例随机病例中女性患者居多,在输血治疗中女性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偏多,因心理因素影响,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更多因素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技术相较比冰冻血浆、辐照血小板输血安全性高,输血不良反应少,可于临床深化推广开展。

猜你喜欢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白细胞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