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思维下茶文化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2-12-16何兴超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王阳明茶文化

滕 杰,何兴超,刘 洋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迅速加深,大力加强文化自信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国家重要指导方针。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国家,迄今为止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茶,一片小小的树叶,经过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双手,加工制作成一种清爽可口的无酒精的世界饮品。同时,茶历经众多文人墨客的传承发展,升华为一种精神文化,逐渐演变出各具特色的茶风茶俗茶礼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底蕴浓厚的茶文化。对于当前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正视与思考。王阳明作为明朝时期哲学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论体系,主张实学真行、学以致用,批判空谈悬思、离行言知,该哲学思想能够为茶文化发展“知”与“行”脱节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策略,为当代茶文化繁荣发展诠释新内涵。他主张的“知到行”、“行到合”、“合为一”是对自我价值再塑造和潜在自我再出发的过程,三者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完美循环体系。本文基于此理念研究茶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1 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一词最早是1984年由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论文中提出,随后诸多研究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发展。目前,研究大致可分为茶文学与艺术、茶道与茶艺、茶史与历史、茶馆与茶具、茶俗茶风等方面。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的发源和繁荣之地,茶文化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和饮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当其作为物质存在时,其形态千变万化,随后茶又升华为一种文化内涵。现在对于茶文化的概念定义颇多,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总和,具体包括茶树育种栽培、茶叶加工生产、茶叶饮用到茶礼、茶艺茶俗,乃至于茶器茶具、茶馆和茶席等各方面;狭义的茶文化则特别仅指精神财富方面,注重内心精神层面的物质。而进一步根据茶文化概念和内涵界定,又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物质层面,即茶饮;第二层次为精神层面,即茶道;第三层次是物质与精神的相融结合层面,即茶俗、茶艺和茶礼等。

2 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合一”学说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的思想主张而提出的,是对将“知”与“行”相互割裂观点的批判。他主张的“知行合一”并不是简单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而是一种道德准则,为解决人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成圣之教。知行合一,可将其理解为“知到行”、“行到合”、“合为一”三个层面理解,三者形成良性循环体系,并且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也是“知行合一”的根本目标。

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关键在于“事上练”和“致良知”。俗语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形象生动说明了知行合一中“事上练”和“致良知”的二者重要关系。“事上练”是指通过具体的事情来磨炼自己,需要坚韧的道德意志力约束。而在“致良知”中,“良知”是最高级别的“善”,即正统朱子理学中的“理”,而“致”是极致、穷尽的意思,所以“致良知”是穷极这世间万物的“善”和“理”,是需要道德的学习及道德的践行去“致知”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王阳明哲学思想内涵,才能灵活的运用该思想体系去结合世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探索当前茶文化的“知”与“行”问题。

3 知行合一理念下对茶文化教学思考

“知行合一”的思路理念和茶文化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凝结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历经几千年的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内涵,对当今人们生活行为和社会思想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茶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引入“知行合一”的理念,有利于为茶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策略,将二者有机结合既可丰富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的现实意义,又可推动茶文化传播与发展。

当前高等院校想要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高校必须深入细致地掌握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认知能力。但由于很多学校对人文思想的忽略,不少高校开设的茶文化课程仅流于形式,无内涵实质,未能起到积极显著作用。基于此高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详细解剖茶文化对大学生影响作用,根据学生对茶文化的不同熟知程度分层次地设置茶文化课程,构建知识难度、茶文化视角差异,让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茶文化课程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此外,还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对茶文化课程进行精细划分,形成可供选择的体系,有利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学生内心中。

3.1 以知导行:提升茶文化认知水平

大多人认为有了好的茶和精美的茶具就会饮茶,其实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质的因素颇多,如需要知道茶叶种类、原料品种、老嫩程度、加工技术方式等,并结合不同茶具以及冲泡方法,才能品到一杯好茶。因此,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茶文化活动周、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茶文化,拓宽茶学知识。合理运用王阳明哲学思想,以知导行,只有提升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才能对茶有更加丰富理解和深刻体会,才更有利于推动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3.2 行而悟知:强化茶文化实践及反思能力

王阳明主张“行”是“知”的必然表现,“行”离不开“知”,反之亦然,二者相互依赖且不可分割,即仅提升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还不够,真正掌握茶文化内涵价值必须通过茶文化实践活动,即所谓王阳明所提的“事上练”。因此,为充分发挥茶文化精神价值的作用,必须要展开茶文化实践活动,如茶文化的演讲竞赛、知识问答,还可通过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节以及茶文化交流会等去更加深层次了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不断地茶文化实践,才能进一步认知与反思茶文化的精神价值,从而强化茶文化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理想状态。

3.3 知行合一:推动茶文化螺旋式发展

“知”与“行”本身指代不同的内容,“知”代表人内心的认知,包含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而“行”指的是人的行动。王阳明将“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知行合一”,茶文化发展也贵在“知行合一”。只有正确的学习和认知茶文化价值内涵,茶文化的具体实践才拥有其真正的行动意义,再能进一步深刻理解茶文化的精神,即“合一”也就是获得“真知”。可见,三者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体系,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也是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所在,更是茶文化发展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思路和策略。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静”“怡”“真”四字,其中“和”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核心,也是茶文化的核心,融会贯通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茶禅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等理论。“静”指的是认知茶文化的必由之路,修身养性,追寻清静安然的自我之道。一个小茶杯蕴含着宇宙的奥秘,淡淡茶汤包含人生的百味杂陈、人间百态。“怡”代表愉悦,指的是喝茶的身心感受,心旷神怡的体会。中国茶文化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既是寻常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之一,饱含民间烟火之气;又是文人骚客四韵七大雅之一,赋予文学艺术素养。“真”指的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最终追求,即返璞归真,大道至简之意。上述核心内容是学茶(或茶文化)过程的四种精神境界,同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了的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习茶文化仅仅纸上谈兵肯定不行,只有做到“知行合一”,静下心来反复的“知到行”“行到合”“合为一”,才能体会到茶文化的真谛,推动茶文化螺旋式上升发展,创造茶产业繁荣新局面。

在当代快节奏多元化的文化趋势下,人们的价值追求与信仰观念有些变化,需要优秀精深的茶文化作为载体,从茶文化中探寻“良知”,从践行获得“真知”,并进一步领悟茶文化精神内核。正是更多的人们去“知”茶文化,去“行”茶文化,将茶文化发展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本研究全面介绍了王阳明哲学的思想内容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以“知行合一”的思想为指导,探究了我国茶文化“知”与“行”的教育教学问题所在。“知行合一”的理论思想赋予了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强劲的生命力,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策略,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时代价值,汲取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全面促进茶文化持续繁荣与稳定。同时,将茶文化发展与“知行合一”的理论思想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当代茶文化蓬勃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王阳明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真正心平气和
茶文化的“办案经”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良知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