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阳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2-12-16田宏恩马红娜肖敏艳乔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2年5期
关键词:合阳塑料大棚果农

田宏恩,马红娜,肖敏艳,乔瑜

(陕西省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陕西合阳 715300)

合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隶属渭南市,黄河中游西侧,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37 km2,总人口51万,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国家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国家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县、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县自然条件优越,土层深厚,含钾量高,pH7.5~8.5,平均海拔721 m,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500~2600 h,降雨量550~600 mm,无霜期210 d,年均气温11.5 ℃,春秋季昼夜温差9~13 ℃,所产‘红地球’葡萄粒大、穗美、色艳、香甜可口,具有极好的耐贮性,属葡萄优生区。合阳葡萄主要采用塑料大棚(称为冷棚)、避雨棚、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主栽品种为‘红地球’,适度搭配‘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新郁’‘甜蜜蓝宝石’等品种。2014年“合阳红提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并投入使用,2015年获中国公用果业品牌50强和“中国红提之乡”称号,2017年合阳获“全国红提葡萄规范栽植示范县”和“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合阳‘红地球’因“狂摔不碎”“狂甩不掉”于2018年两次荣登央视,在2020年全国葡萄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果品评比中获得“10金15优”,2021年“合阳红提”品牌价值达到8.33亿元,近日“合阳红提葡萄”又荣获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葡萄区域公用品牌20强”,“紫霞鲜子”“硕丰园”“果农人”“村里村外”和“古道御品”葡萄品牌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农业品牌名录。

1 设施葡萄栽培历史

1.1 试验阶段(2008—2011)

新世纪前后,合阳葡萄种植只有零星分布,且以露地栽培为主,收益较差。如,2008年合阳县夏季干旱高温,葡萄日灼发生严重,成熟期遭遇了20多天的连绵秋雨,霜霉病、灰霉病、酸腐病等大面积发生,商品果率极低,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果业技术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以及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学者经过多方论证,开始在合阳推广避雨栽培、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等设施模式。一是用竹片、水泥杆、塑料膜等进行简易避雨栽培;二是采用钢管、水泥杆、竹竿压膜等进行塑料大棚栽培。最初新池镇马庄村、行家庄村等部分村民选择栽培‘红地球’葡萄,建成了70 hm2大棚。棚架为冷镀锌钢管,肩高仅为2 m,拱高低于3 m,拱杆间距超过2 m,株行距0.5 m×2~3 m。虽然能预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病菌危害,但因钢管壁较薄,棚肩比不合理,拱杆间距过大,棚体抗风、抗压、抗雪能力较差,加之株行距不尽合理,手动卷膜器升降膜人工费用较高,机械化作业不便等问题,逐渐被拆除淘汰。

1.2 改造升级阶段(2011—2015)

在前期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继续对塑料大棚的结构、材料、株行距、架型等进行改进。以百良镇太枣村,路井镇新民村、乡情园,新池镇马庄村、南沟社区、坡赵村,坊镇乾落社区为例,大棚材料采用热浸镀锌钢管(管壁1.5 mm以上),棚肩高度至少2.5 m,拱高3.5~4 m,棚架拱杆间距不超过1.2 m,株行距1.5 m×3.0 m,架式多采用厂字形“Y”形架、飞鸟架、小棚架等,自动温控器、自动卷帘器、自动打药机、水肥一体化、温湿度监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形成塑料大棚、避雨棚、连栋式大棚等多种设施栽培模式。

1.3 全面推广阶段(2015—2022年)

合阳在设施葡萄生产中不断总结提升,积累了一定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棚搭建模式,果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随后在全县及山西等周边地区大范围推广。目前,全县共有设施葡萄面积3万亩,涉及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且有快速发展的趋势。棚体结构的优化和栽培技术的规范应用,大大提升了葡萄生产水平。一是棚体抗风、抗压、抗雪、抗冻能力明显增强,使用寿命达20年以上;二是有效阻断了雨水病源传播;三是冷棚内小气候较好,不易形成露水,无病菌传染载体;四是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每年最多喷药6次,比露地葡萄减少用药10次以上;五是由于设施大棚葡萄病原基数大幅度减少,果实硬度好,果面干净,耐贮运,一般10月份进冷库可贮藏至次年2月底;六是设施葡萄品质好,效益高,每亩纯收益达2.5万元;七是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带动了生产方式的更新和经营理念的改变。经过探索试验、改造提升、全面推广三个阶段,目前合阳设施葡萄产业形成了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2 设施葡萄发展现状

2.1 种植规模效益

合阳县委、县政府为促进葡萄产业发展,2005年把‘红地球’葡萄作为全县产业发展的重点,列入四大商品基地建设规划。目前,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专业村20个,设施葡萄专业大村10个,标准化示范园8万亩,国家级‘红地球’葡萄标准园1个,省级‘红地球’葡萄示范园2个,市级‘红地球’葡萄示范园5个。避雨棚亩均效益1.8万元,塑料大棚亩均效益2.5万元,全县葡萄年产值12.9亿元,拉动二、三产业年产值7.2亿元。

2.2 智慧农业系统和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合阳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实验示范站,强化科技支撑,现代果业管控技术在各产业园区得到广泛应用。园区内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灌溉系统、智能温室系统、温湿度及土壤水肥监测系统等逐步投入使用;埋土防寒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自动化打药机、弥雾机、开沟机等机械设备在规模以上园区普遍应用;水肥一体化、自动温控箱、电动剪、自动卷帘器等智能装备广泛使用,现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 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按照“主攻红提强品牌,适度发展新品种”的原则,坚持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生产有机果品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在合洽旅游专线周边重点发展采摘观光园;在合马路、合洽路、108国道南段等优生区重点发展优质红地球葡萄示范长廊”的产业规划,形成了“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户实施,科学管理”的种植模式[1]。在发展‘红地球’葡萄的基础上,先后引进‘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新郁’‘甜蜜蓝宝石’‘中华红玫瑰’等10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使葡萄品种布局更加优化,早、中、晚熟比例更加合理,设施葡萄产业效益进一步显现。

2.4 标准化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一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实验示范站,编制了《合阳县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渭南市鲜食葡萄地方标准》《合阳县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技术规程》《冷棚红提栽培技术画册》《葡萄病虫害防治历》等资料,指导果业生产;二是坚持“五新果园”的发展理念,按照葡萄生产“优质高效”的技术要求,对示范园进行统一品种、统一栽植、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修剪、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2];三是在露地栽培的基础上,推广实施避雨栽培、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等新型栽培模式。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的资金投入,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有效地增加了产值和收益。

2.5 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确定以“红提”为主的宣传定位,先后成功举办六届红提葡萄文化艺术节,2020年举办了“全国葡萄产业发展论坛”;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博览会、推介会,大力宣传“合阳红提”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安全监管,先后注册“绿太果蔬”“紫霞仙子”“塬上阳光”“果语宾心”“金水担”“旧时甜”“硕丰圆”“香村”等商标,有机葡萄认证面积达5000亩,“合阳红提”葡萄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2.6 产品销售

2021年,合阳露地‘红地球’产地价为每千克5.6~7.0元,设施‘红地球’葡萄10~13.6元,‘阳光玫瑰’葡萄40元以上,优果率均达到95%,主要销往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安徽、福建等地。同时,利用农村电子商务“三级”网络体系,采取“互联网+果业”“项目基地+电商平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快速物流网络,拓宽了果品的销售渠道,全县葡萄基本都能够顺畅销售。

3 存在的问题

3.1 果农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执行不到位

有相当部分果农栽培管理靠自己摸索的不成熟经验。一是架形、树形设计不规范,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及时,田间管理粗放;二是重产量、轻品质意识严重,缺乏不同物候期关键环节的管理经验,导致配套技术难落地,执行不到位;三是存在葡萄品质良莠不齐,如穗形不整齐、果粒大小不一、着色不均等,还有投资高、效益低、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3.2 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不高

设施葡萄生产中,大部分果园自动控制智能装备尚不配套,机械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目前,虽然配套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但在生产效率、适应性、作业效能、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3]。

3.3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期过于集中

合阳葡萄种植以‘红地球’为主,成熟期上市集中,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设施较少。果农引进新品种存在跟风意识,盲目引进的‘蜜光’‘红芭拉多’‘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等品种,由于缺少科学试验和评价,加上栽培管理不到位,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品种评价和筛选工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科学区划,近两年也出现‘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过热现象,给合阳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风险。

3.4 设施葡萄产业化程度较低,精品意识不强

由于设施葡萄生产具有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风险高的特点,使得设施葡萄发展仍存在规模小而分散,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部分果农只重视生产环节,不重视分级包装、市场运作及保鲜加工,精品意识不强,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技术规范操作能力差,缺少与果品品牌同等价值的精品果、高档果。有的果农由于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盲目追求产量,导致精品果率太低,普通果、残次果偏多,加之果品包装落后,无法大批量进入高端市场。

3.5 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尚未克服

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现象,无核化处理中的药剂使用不规范,少数果农滥用生长调节剂,盲目追求大穗、超大穗等现象。同时,葡萄埋土防寒费工费时等技术难点仍需要克服[4]。

3.6 设施栽培模式结构不够合理

设施葡萄发展主要以塑料大棚和避雨棚为主,虽然成本低,投资少,阻挡病原菌效果好,但缺陷也很明显,如:保温性能差、棚膜透光力弱、抗风雪能力低等[5]。塑料大棚‘红地球’具有适当延后上市的特点,目前促早温室栽培与观光采摘模式比例尚少,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一是在海拔较低的洽川镇等地选择早熟品种,适当发展促早温室栽培模式;二是塑料大棚以‘红地球’为主,适当发展‘阳光玫瑰’‘中华红玫瑰’等高品质中晚熟品种;三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开展品种评价和筛选工作,避免盲目引种。

4.2 建立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技术执行力

一是建立设施葡萄节本、提质、增效、生态和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6],进一步完善设施葡萄生产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二是强化培训,围绕葡萄产期开展高素质果农提升培养,重点抓好塑料大棚的棚体建设、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应用;三是以园区、种植大户为载体,建立技术推广体系,使果区每村有3~5名技术骨干,每户果农有1名技术明白人[7]。

4.3 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效率

面对现阶段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急需加快智慧农业如自动温控箱、自动卷帘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温湿度监测等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引进适合当地设施葡萄生产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攻克‘红地球’葡萄越冬埋土防寒费时费力技术难点,进而减轻劳动强度。

4.4 加强果品质量安全,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当前及今后更长时期,要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示范园区为载体,以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为抓手,积极发展生态果业,推行无公害生产模式,大面积推广“诱虫灯、诱虫板、诱虫带”等技术[8],继续开展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多途径、多元化推进有机肥源建设,力保每亩8 m3有机肥的使用量,提高绿色有机果业基地建设水平。同时,加强果园投入物质的监管和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全面保障果品质量安全。

4.5 建立健全销售体系,积极开拓市场

一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结合自己的品牌开展创名牌活动,树立“合阳红提”葡萄的良好形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二是加强果品包装的设计和管理,在包装上推行使用条形码、二维码,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三是加强专业经纪人,注重营销商的培养,建立一支头脑活、眼界宽、市场敏感性高的专业营销队伍;四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营销信息,为葡萄生产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营销网络,保证既丰产又丰收;五是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超对接、精品园艺、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多种新型的营销模式[9],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合阳塑料大棚果农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陕西合阳 “智慧人社”方寸之间显便捷
塑料大棚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
腰酸腿疼,点按合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