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牌”为媒,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运算素养
2022-12-1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袁萍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 袁萍英
运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本文以“牌”为媒,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了探究。
一、与扑克牌的意外邂逅
灵感来源于笔者看到的一位家长发的一条微信,介绍的是可以利用扑克牌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认数和简单计算的启蒙教育,那些生动有趣的扑克牌游戏让笔者眼前一亮。笔者想,扑克牌游戏能运用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能让它活跃在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里呢?扑克牌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功能,让它成为小学数学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地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趣,启迪学生的心智”。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扑克牌游戏操作简单,作用颇大,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以下是笔者就其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个初步探索实践及应用体会。
二、与扑克牌的亲密接触
(一)让数学练习有声有色、不再枯燥
在新课标理念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乐中感受到成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扑克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数、口算能力,让巩固练习不再枯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笔者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扑克牌”游戏,并在数学课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实施。
1.大鱼吃小鱼
玩法:2人一组,每人拿1~10的扑克牌各10张。牌面朝下,每人依次翻牌,牌大的一方如果说对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这两张牌就归他;说错了,则各拿自己的牌随意插入原先的牌中,再翻其他的牌进行游戏。
游戏点评:这个游戏非常简单,适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1~10各数及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刚认识数及“>”“<”符号,借助这一扑克牌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从实物向符号、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提高学生的认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抢牌
玩法:2人一组,将一副扑克牌(拿出J、Q、K)洗匀,每人摸一张牌,同时翻开放在桌上,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报出两张牌上数字的和或者差(游戏前约定好),谁就能赢得这两张牌,最后谁的牌多谁就胜出。
游戏点评: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可以安排这个游戏。很多学生课后或午休时间也在玩抢牌游戏,有的还加大难度,把J、Q、K也放进去,把J看成是11,把Q看成是12,把K看成是13,然后再玩;有的自己进行了创新,输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增强了游戏的乐趣。
3.凑牌(“凑十”练习)
玩法:用1~9共36张牌,洗匀后两人依次翻牌,并整齐地放于桌面上,当有两张能凑成十时,就连带中间的牌一起拿走,谁翻的牌,就由谁拿走。最后谁手上牌多谁就胜出。
游戏点评:曹培英教授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过这种扑克牌游戏,当时他看到这样一个精彩片段:桌上牌为6、7、9,“第二轮翻牌,乙翻出4,本可以把四张牌都拖走,不料甲眼疾手快,立即翻牌,压住了4,乙只能遗憾地再次翻牌,翻出了1”,这时上面的牌为6、7、9、4、9、1。“上面有两张9,该怎样拖呢?乙在思考,甲不耐烦了,催促‘快点’。原以为乙会拖走四张,谁知乙只拖走两张,露出4,又可以再次把剩下的牌全拖走。”这样的扑克游戏寓算于乐,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既巩固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是名副其实的思维体操,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猜数
玩法:2人一组,将一副扑克牌(拿出J、Q、K)洗匀,每人依次摸一张牌,一人做加法,一人做减法。比如,一人看到对方的牌是7,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先不给对方看,而是告诉对方两张牌的和是15,让对方猜自己手中的牌是几。如果算对了,这两张牌就归对方;如果算错了,则归自己。摸完后双方交换。
游戏点评:这是在学生学完退位减法后进行的练习,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难一些,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逆向思维,可以突破难点,学生更易接受。
(二)让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焕发活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学校每学期安排的数学课时数相对于教材的课时数来说,还是比较宽裕的,所以每周笔者尽量上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扑克牌游戏穿插于活动课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扎实的运算能力,让计算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以下是笔者结合教材,通过活动课用扑克牌游戏进行教学的一些实践与做法:
1.满意100
活动方法:从扑克牌中取1~9的牌各两张,再添一张10,这19张的各点数加起来刚好是100,洗牌后,可以把各张牌上的点数进行连加,看总和是不是100。也可以做减法,从100开始连减看结果是不是0。可以个人比赛,也可以小组比赛,在全部正确的情况下,再看比赛时间。
活动点评:这个活动适合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由于增加了比赛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每次累加都须先记住前面的和,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记忆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
2.算“24点”
活动方法:人数不限。准备1副牌中1~10的牌。洗牌后放成一叠,摸出4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使结果是24,先算出的获胜,这四张牌就归他。如遇算不出24点的情况,将这四张牌放入这一叠中重翻四张,一副牌摸完后,看谁的牌多,谁就赢。这一活动如果在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展,可以要求学生列综合式子以增加难度。
活动点评:学习了加、减、乘、除后,就可以开展这一活动,看似普通的一个活动,不仅改善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品质,还提高了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在进行扑克牌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游戏进行改进和创新,有好的建议我们就进行实践,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创造性地思考、探究。
(三)让亲子学习精彩纷呈、乐趣无穷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一上小学就买了各种各样的练习册、提高卷,孩子有苦难言,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试想,如果用扑克牌游戏代替枯燥无味的口算作业,让孩子在“玩”中学,“趣”中练,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以上介绍的游戏都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戏中可以促进亲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可以针对孩子的薄弱之处,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另外,因为孩子小,计算能力肯定没家长强,有时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使其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对扑克牌的再认识
实践证明,扑克牌游戏与数学口算教学的结合,深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持续学习的时间较短, 在“寓教于牌” “寓学于乐”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了。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年级组口算比赛中,笔者所教的两班学生获得一、二等奖。最后,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扑克牌游戏中,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和教师、同学、家长交流、活动,学生更加阳光、健康地成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利用扑克牌为媒介的数学游戏还有很多,不仅可以运用在计算教学中,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应用分类知识,提高记忆力、专注力和判断力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地去发现和创新,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本质,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