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对话·思辨·扮演
——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实践

2022-12-16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互动式角色扮演法治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蒋 芸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由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从“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等方面逐层拓展、科学编排。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发展相契合,突出了情感逻辑、生活逻辑、知识逻辑相统一的学习特征。

教师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应紧扣教材目标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辨、对话中,理解知识内涵,增强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德法兼修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智慧与情感相互激荡的和谐环境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具备高尚品质、法治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公民。

一、营造生动情境,激发道德认识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正是情境的内在的、独特的不确定性,才使探索得以存在。这足以看出,运用情境互动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道德素养的提升起着推动作用。

(一)走进情境,品味生活话题

情境是连接思维的桥梁。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基本判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交流互动中,将已经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课堂所创设的情境中,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时,课始,教师说:“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游览校园吧!”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播放学校环境视频时引导:“这里有挺拔的松树,漂亮的银杏树……”“咦,这里乱糟糟的,到处是果皮纸屑。”教师问:“你喜欢身处哪种环境?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继续追问:“怎样才能打造清洁、卫生、美丽的校园?你们愿意用行动去保护环境吗?”学生的道德认识被激发,迅速融入“保护校园环境”的情境中。

走进情境,品味生活,教师要扩大公共视野,将学生的思维经验置于实际的话题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的思考对话中,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的文明意识,明白保护环境既是一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走进情境,设计有效问题

情感与认知紧密关联。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情境素材后,要用有效的情境问题去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互动中,经历思考、体验、感悟这一完整的过程,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情境问题的设计要直接、要明确,更要逻辑分明、层层递进,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让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在感性与理性的互动中对问题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经验转化为良好的思想品格与思维方式,最终得到情感的升华。

无论是设计符合情境的有效问题还是品味生活的话题,都是帮助学生置身在生活场景中,在与情境的交互中感受生活、感悟情感,进行多样化体验,从而达到寓身于境的效果。这样不仅能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共同参与,还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走进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激发道德认识,为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二、对话交流合作,强化道德观念

对话,既是生生之间的观点交流,也是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情感互动。有效的对话,不仅能促进知识的内化,更有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对话,要找到恰当时机,教师要突出主题,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所见、所思,先独立思考,再进行组内交流,分享看法。

(一)小组合作,自由表达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从多角度感悟知识的价值。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时,教师提问:“你怎样看待身边的交通问题?”学生分别提出了“道路拥挤”“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不同的观点。教师趁机启发引导,请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举例说明,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激烈、生动的情感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正确观点,理解和体会这一课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当小组合作、自由表达陷入迷茫或沉思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反思相关经历,深挖问题的本质。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时,当教师抛出话题后,学生都知道生活中需要排队,但并没有掌握排队规则,不理解礼让排队是文明的更高表现。在学生自由表达争论得面红耳赤时,教师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考方向:“很多人挤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危险……哪些场所要排队?怎样排队更好?”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小组对话的热情又被激起。学生自由畅想:“不排队没秩序、不文明、不公平。”“游乐场、食堂、银行等各个公共场所都要排队,先来后到,保证公平,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大家。”“疫情期间,只要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或公共场合,都需要排好队,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

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明确了排队规则,强化了文明礼让的道德观念。

(二)生生互动,广开言路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强化对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内化。

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时,教师邀请学生到台上陈述生活经验和独特观点,说一说家中安全用电、防溺水、防摔伤等相关常识,同时台下学生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进一步明确安全健康行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家庭安全防范意识。此单元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我来问,你回答”的生生对话活动。教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隐患?怎样避免发生危险?”各小组在讨论交流后,派出一名代表到台上演讲。同学甲提问:“如果摔倒擦伤怎么办?”台上学生详细讲解相关安全预防措施,介绍“创可贴、纱布、红药水”等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教师可在恰当时机,依托话题情境,提出核心问题:“哪些行为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以此引导全班学生开展有效交流,从多方面相互汲取经验,掌握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三、思辨推理论证,深化道德意志

(一)头脑激辩,知法守法

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要强调学习的深刻性和思辨性,引导学生在分析、推理、判断中,强化思想道德意志。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生活,探讨环境污染的危害。课堂中人人都可自由发言,提出减少污染的有效办法。

教师问:“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哪些性能、哪些危害?”学生可以任意设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在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从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教师还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法治”意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学习法律知识,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辨别生活中的不恰当行为,知法守法,为未来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二)激发思考,贯彻意志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经历一场头脑风暴,了解相关法律的内涵。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时,教师围绕“遵守法律”和“维护权利”为学生创设了创造性思维辩论环境,组织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问:“观看资料,说一说你对高音炮对抗广场舞的看法。”教师主持,抛出话题指明方向,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驳与辩论中,正确选择合法、智慧的维权方式。教师说:“广场舞是否超越了权利边界,是否侵害了他人的权利?”甲方:“跳广场舞,侵犯了业主休息的权利,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跳广场舞的行为,化解引发的矛盾。”乙方:“社会公德与规范并行才能解决根本矛盾。老年人需要健身娱乐,只是迫于场地缺失的现实,小区业主以暴制暴的方法,超越了法律范围。”教师追问:“运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会造成什么后果?合法维权的做法途径有哪些?”教师以赏识的语气,激励学生多方面设想,轮流发言,引导学生掀起一次又一次头脑激荡,把自己想到的合法的做法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话题辩论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向思考能力,并在辩论和思考中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贯彻法治意识,逐步学会依据法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角色扮演体验,践行道德文明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是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角色扮演”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右脑的发育,以及语言的表达及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提升。

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学生通过扮演“阳阳”这个角色感知到“孕育,生命来之不易”后,小生命“阳阳”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随着“角色扮演”的深入,整节课来到“养育,生命成长不易”这个环节。通过设计“阳阳分享名字的含义”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的名字看似普通,其实都蕴含着父母和家人的希望和美好祝愿。此时,学生“角色扮演”的展示兴趣被激发。在课前已制作姓名牌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名字的含义,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角色扮演”将“阳阳”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践行道德文明,像这样指向实际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意义。

融入“角色扮演”,实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交会。学生可以沉浸在贯穿整个课堂的精心创设的角色中,根据教学实际确立角色,体验“阳阳”“冰冰”“兰兰”……的道德成长世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沉浸于教材中已经出现的角色里,也可以从课堂创设的“角色扮演”中走出,展示真实的自我体验。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以上论述的四种互动式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主体情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多样化的交流实践中,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生活化的生动场景,组织学生在思辨性、探究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践行精神文明内涵,让学生在丰富独特的对话思辨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互动式角色扮演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角色扮演游戏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角色扮演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