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教学实施路径

2022-12-16刘会荣甘肃正宁县西关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趣味性数学知识小学生

◇刘会荣(甘肃:正宁县西关小学)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基础应用学科,要保证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总体成效,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需要,必须深入分析现行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激活全体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不断将学生的探索欲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同时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积极构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高效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解决数学学习中的诸多难点,以实现自身综合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稳步提升。可见,开展趣味性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双向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相关政策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均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理论的相关教育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之,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复杂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若一味地采用单一、僵化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容易降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合理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弊端,重点突出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创建更具亲和力与趣味性的高效数学课堂,以充分激活全体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望及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依托各种形式的趣味性教学情境或活动,有效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下的枯燥教学氛围,在保证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双向发展。另外,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规范实施,能够利用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促使全体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立足认知任务,设计趣味性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课前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之一,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入学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摒弃陈旧、滞后的教育理念与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当前教学模式中的不合理之处,结合本班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可被利用的趣味性元素,并立足认知任务,合理设计趣味性课堂导入,如竞赛小游戏、猜谜语、故事导入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将教材知识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以缓解小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同时,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真实诉求,进而为其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 章“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为例,为帮助小学生加深对11~20 各数字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竞赛小游戏,通过在“被减数箱子”内放置11~20 十张数字卡片,在“减数箱子”内放置1~10 十张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自主抽取两张卡片进行加和减的混合运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和其他学生以评委身份进行监督,核验学生的运算结果是否精准。若结果正确,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若结果有误,给予及时的指导、指正。借助这种趣味性课前导入方法,可快速集中全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及相互合作的过程中,高效完成本章节的学习任务,精准掌握加减运算规律,以达到完成既定的认知任务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发挥趣味性教学的最大化效用,仅靠优化创新课堂教学导入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或智慧课堂,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积极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多元化教学情境,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实现趣味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贯彻落实,逐渐营造轻松愉快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多元化趣味教学情境时,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贴近现实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实现趣味性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的微课素材或课件,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枯燥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与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同时加深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分析、梳理,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构建起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数学知识框架,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数学知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多方面进步。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学习让小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正确掌握1 元=10 角、1 角=10 分等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元、角、分单位概念的记忆,教师可以创设关于“购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指派某一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顾客,使小学生在具象化的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具体来讲,教师需要标明铅笔、作业本、橡皮等学习工具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按照自身所购买的商品支付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以此搭建教材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使其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趣味性课堂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双向提升。

(三)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数学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实施趣味性教学活动,需在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数学教材知识,并依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和心理特点,合理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数学游戏,以增强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切实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自身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在“倍数与因数”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创设与本章节教材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系统化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如“逢2 必过”的游戏,即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遇到与2 相关的数字(包括含2 的数字和2 的倍数),学生就必须跳过;若学生报出与2 不相关的数字,则必须接受一定的惩罚。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让学生迅速掌握2 的倍数,进一步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关概念,同时能很好地锻炼了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利用趣味性元素,组织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为保证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落实,教师应深入分析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数学教材中的趣味性元素进行挖掘,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转变。具体可应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尽可能避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枯燥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应用优势,不断活跃小学生思维,使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小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讲授“小数乘法”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认知水平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然后结合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利用趣味性元素组织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使其能够加深对小数乘法相关知识及计算规则的理解,同时彻底改善以往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促使全体学生均能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尤为重要,是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与提高小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趣味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序实施,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对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和学习诉求,通过创设多元化趣味教学情境、设计多种趣味教学活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措施,充分发挥趣味性教学的应用优势,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及发展。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数学知识小学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