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学成效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2022-12-16安徽望江县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情境游戏

◇张 燕(安徽:望江县实验学校)

一、注重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说,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小学科学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确指出,应该以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并且和科学课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作为重中之重。具体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角色是组织者、服务者,而学生是探究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开展一定的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帮助学生在科学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鼓励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扩展等。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枯燥地讲解理论知识,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如果教师为学生单一讲解的话,学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特点也无法充分掌握,会陷入死记硬背。这对于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学生能够发现不同小动物的叫声是不一样的,生活习性也是不一样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是不同的,不同植物适合生长的地方不一样。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对于动植物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这对于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二、寓教于乐,凸显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科学新课标强调,要促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要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的乐趣。而游戏化教学是落实寓教于乐理念的一个重要方式。大部分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投入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游戏,还应该切实结合科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小学科学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比较适合组织游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游戏,真正促使学生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相关性质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磁铁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玩磁铁的游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不同的磁铁,然后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磁铁的特点。在这样的游戏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对于磁铁的兴趣得到充分提升,在之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和教师互动。又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猜测天气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第二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这样促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感受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在科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分析差异,凸显教学的分层性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同或相近,有着共同的身心发展规律,但由于个人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性格、兴趣、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又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小学科学这门注重实践和探究兼具较大开放性、严谨性的学科而言,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考试成绩等各方面呈现的差异,有时十分明显。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并且较为显著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教学活动的关键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下,适当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就成为兼顾全体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相关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不同植物的类别,教师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可以互相带动,对于植物的一些特点、类别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促使全体学生都投入探究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种类植物的共性,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在这样的小组合作过程中,不同学生承担不同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凸显教学的生活性

科学和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这种联系,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和他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课程讲解的时候,应该融入更多的生活资源,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掌握一些抽象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化的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将科学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去开展小实验活动,比如,结合简单的白布和手电筒就可以设计光和影的小实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这两种物体去探究一些科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蕴含一定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报纸、易拉罐、体温表、杆秤、铁钉、饮料瓶、螺母、小石子等物品,亲自进行实验的设计。这样学生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真正提升自身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五、创设情境,凸显教学的灵活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是不适合学生开展的,存在一定的危险。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科学教师可以运用视频资源、图片资源,让学生去学习科学知识。这更能够促使学生直观理解。小学科学教师应认识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扩展。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灵活地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便利。比如,教师可以运用直播、录播、演示白板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方式都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多个方面出发将小学科学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多样化的情境中高效地学习科学。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的环节,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微课,将一些重难点的知识提前讲解,让学生提前实现预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录制下来,再剪辑成几分钟的微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让小学生在课前观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教师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视频情境、图片情境等,将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感、沉浸感。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在课后也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为学生充分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改善评价,凸显学生的发展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评价尤为必要。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进步和不足。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评价的时候,需要对以往的评价进行改善。以往教师可能过于重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取得的成果,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导致学生过分注重结果,难以发挥评价的有效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应该看到评价的甄别、激励、诊断等功能。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小学生提供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避免学生在唯结果论的评价下对于科学失去探究的兴趣。

例如,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为学生建立科学学习档案,将学生的各项数据记录下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数据档案中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过程表现、分数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基础内容,然后根据个体差异,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教师就要利用评价指出来;有些学生在兴趣方面表现不足,那么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指出来。同时,教师也需要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和同组的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等,教师就可以在评价数据档案中为学生做好记录,充分地表扬学生。这样从多个方面出发提升评价的精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