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轨机电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
2022-12-16于杰
于 杰
为贯彻实施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城轨机电技术专业抓住机遇与挑战,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综合考虑专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专属思政元素,落实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思政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过程及考核方案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始终把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全学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工匠精神,加强学生的使命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担当。
下面以城轨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为例,分别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资源的整合、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与目标的实现、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巩固和提升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高职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以及当前所取得的一部分成效。
一、多渠道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围绕相关职业领域岗位能力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多渠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之适合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将实施和推进“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从地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
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选取那些贴近实际生活、易被接受、能引起共鸣的典型事例来作为思政资源的重要来源,从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进行思政资源的优化整合。2015年以来,吉林省涌现了一批李万君、罗昭强式的大国工匠,也有著名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等时代楷模,他们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可以渗透到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从校史校训中挖掘思政元素
校史蕴藏着文化精神,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重要的文化价值。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学校这些资源,从校史校训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教学资源,并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校情怀和爱国情结,培养学生拥有“修身琢业、匠人匠心”的工匠精神。
(三)从各专业课程的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通过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优化整合成与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点对应的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这一任务中,积极发掘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进程中,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事迹,通过他们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弘扬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甘于奉献的交通人的职业精神、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四)从时事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
中国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关注时事热点,从时事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来丰富思政资源。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领军人才、全国劳动模范郜春海,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不断前行,30年来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信号从无到有,再到世界领先;90后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曹治超,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在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从修理到钻研再到创造,体现了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维修工人砥砺奋进的精神之光。教师紧扣时代脉搏,合理选取这些重要的育人资源,在专业课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们,让他们认识到每个行业、每个人在社会上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全力以赴努力工作,立志要有勇气有信心做好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轨道交通发展添砖加瓦。
二、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有效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及考核方案设计中,把思政教育贯穿学校的教学全过程,是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力保障,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优选“课程思政”案例,确定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要求,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确定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紧密围绕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优选一些与专业知识关联度较高的“课程思政”案例,成为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内容的承载。所选的这些“课程思政”案例最好也是课程专业知识的典型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心理动态融合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中,选取了中国北车向美国出口两百余辆地铁车辆,并且向新西兰出口的首批六台自主改革创新的内燃机车,实现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案例,来作为实施思政教育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速度,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及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这样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就能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工匠精神、敬业意识等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坚定学习本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丰富“课程思政”资源,落实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借助互联网+课程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充分丰富“课程思政”资源。线上教学,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视频等思政资源,分时段或不定时分享给学生,突破了授课时间、空间、课时、课堂容量等方面的限制,线上教学模式显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线下教学,借助情境,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围绕专业技能开展的思政育人活动等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课程思政”目标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春风化雨般传递给学生,教育学生坚定研习和从事本专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念,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具体做法是主要采用“视频+案例+讨论+引导+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牢记专业使命担当;鼓励学生技术创新,树立职业精神;鼓励探索专业技术应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电工作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视频+案例+讨论+引导+启发”的方式,引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案例、火神山医院建设案例、中国中车地铁车辆出口案例等,既说明了电力供应在国家政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又展现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大国工程”,同时还彰显了在防疫战线上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民族自信心,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从事本专业的职业信念,加强学生通过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的责任意识。
此外,借助互联网+课程平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分享“课程思政”资源,线上将学生资讯、PPT展示、现场讨论、总结点评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度更高,教学活动更有效,教学效果更好,促进了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四) 构建多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1.过程性考核与成效性考核相结合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整体表现的体现,可以评估学生的考勤、纪律、态度、实操等情况。成效性考核是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可以通过项目考核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期末统一测试方式进行。在考核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组织纪律管理,训练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等。
2.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对于专业课中那些实践性较强的项目化课程和企业课程,以企业岗位能力对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为考核点,按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考核制度制订方案,与企业共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主要由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水平等方面组成,考核形式有理论考核、实践操作、技能鉴定等,促进学生对行业领域职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在各个项目任务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统一总结评价,师生共同就学生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交流,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与考核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及考核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等。
4.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考核评价模式,除采用传统线下考核模式外,同时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线上考核,包括学习任务的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拓展等全部环节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此外,对实践操作流程及规范等方面采用企业远程评价,给予学生更专业的指导。
三、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和立德育人目标的实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与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密不可分。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学习国家教育部“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将“课程思政”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意识。其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各种培训,凭借思政工作者的专业指导,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技巧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能力要求,正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和方法。最后,要加强专业教师关于法律法规与政策理论的学习,提升专业教师育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主动自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体过程中,要遵循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原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总之,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过程及考核方案中。通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实施品格培育,引导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