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内在机理、现存问题与构建路径

2022-12-16孙加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员体制育人

孙加奇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2018年5月起,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高校在育人理念、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2020年4月,国家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

一、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内在机理

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既要明确育人的目标、主体、方法,也要理清其内在机理,从而能不断实现育人体系的上下贯通、各方协调。

(一)关键在全:确保全面性

三全育人,关键在全,其体制机制建设也要充分注意其全面性。这里的“全”主要可以从育人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料三个层面理解。

首先,从育人主体层面,也就是要求全员育人,即包括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等在内的高校工作人员全员育人。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明确主体责任,保障每一环节的教育主体都能尽到育人职责;另一方面要明确不同教育主体的重点任务,从而避免各主体之间出现工作重叠,以及由此带来的育人主体空缺地带。育人主体的全面性,要通过组织架构来明确、通过日常监督来保障。

其次,在教育对象层面,全面性主要体现在覆盖范围和育人目标上。覆盖范围要做到全面性,就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受教育资源。三全育人本质上内含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因此要坚决破除“四唯”的禁锢,不能对教育对象进行主观的筛选。

(二)根本在人:契合时代性

育人的根本是人,具体来说是当代大学生。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围绕当代大学生展开、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既契合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也契合教育之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曾经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也要全面坚持“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体来说,坚持德育,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智育,要求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坚持体育,需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体魄;坚持美育则是要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坚持劳育,需要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当然,在五育之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的培育。

(三)主旨在育:强调科学性

三全育人的主旨在“育”,这里的“育”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教育,二是培育。不论教育还是培育,都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强调科学性。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要紧抓育人主旨,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的总和。”这其实就点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政治导向性,二是思想性。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领学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高校教师既是全员育人的主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在大思政建设格局下,高校教师要在育人的过程中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所谓教书育人,一是教书,二是育人,这就要求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教好书一方面需要教师本身专业素质过硬,在教好书之前先学好书;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重视并用好课堂教学,要保障思政课堂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应时而变适应教育形势变革,不断增强创新性。育好人则是要求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最后,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尊重育人的重要要求。一是要尊重其主体性。在育人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并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激发其创造力与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二是要正确用好奖惩措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既要发现其优点、积极鼓励,又要对其错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同时也要有科学的容错机制,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现存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综合试点改革,三全育人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向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对三全育人的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明确体制机制建设中的现存问题,才能以此为导向,实现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日益健全。

(一)育人主体协同不够充足

当前,高校育人主体的协同仍然不够充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全员育人的意识仍须加强。不论是大思政的教育格局,还是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都在强调高校体系中的全员育人。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有部分高校全员育人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发挥各部门协同育人的合力。有些薄弱部门认为育人并非其主要职责,将育人停留在形式上;有些主力部门单兵作战,虽然内部较好地贯彻了育人理念,但是未能起到协调作用,只是孤立地完成育人任务。

二是在上层建设上缺乏科学明确的部署与规划。有些高校在权责分配上不够明确,就会形成某些地方权责交叉、某些地方却被遗漏的混乱秩序。有些高校在规划上不够科学,在制订规划时不实事求是,导致规划缺乏实践性与针对性,不能有效实行。部署和规划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协同,育人合力也就难以发挥。

(二)育人环节衔接不够畅通

强调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即是要增强系统性,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但是在当前的育人工作中,仍存在环节衔接不够畅通的问题。首先,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的不同,对育人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有些高校仍未能抓住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育人内容设计,也有些高校虽然每个环节都按时展开,但是过于孤立片面,不能有效衔接。其次,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仍然缺乏畅通有效的衔接。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固化,不论是什么专业学生都是一套理论,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差异性,使思政课堂这个主要阵地的育人功效大打折扣。有些专业课教师未能深刻认识育人责任,认为只要教好书就是完成任务,导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二者之间不能实现畅通有效的衔接,是影响育人实效的关键要素。

(三)育人资源利用不够全面

首先,育人的平台资源利用不够全面。当前,教学平台和学生管理平台丰富多样,但是其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利用度不高,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按规定使用相关平台,利用的主动性较差。另外,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度仍须提高,二者间相互作用仍须加强。其次,育人的场域资源利用不够全面。育人不仅仅是高校的使命,社会、家庭都是重要的育人场域。部分高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其家庭的育人功能,也错失了通过家庭场域了解学生的机会。部分高校虽然有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协同育人的合作不够紧密,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地融入社会。

三、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协同机制

为落实“全员育人”教育理念,解决育人主体协同不够充足的问题,要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协同机制。

一是要坚持党委领导,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育人过程的方向性和育人内容的政治性。高校党委要明确和落实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中的领导责任,实现全面领导。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在整体上把握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确保体制机制的方向正确与一致;另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切实发挥监督和引领作用,监督各部门发挥其育人功能,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组织引领和思想引领,引领各部门发挥协同合力。

二是要保障教学、管理、后勤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在高校育人体制机制中,教学、管理、后勤等各部门都起着关键作用,哪一环缺失都会对整体育人效果带来影响。因此,首先要不断明确各部门功能定位。教学部门要提升专业素养,契合新时代教育形势要求,创新教育方式,紧抓“五育目标”,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任务。管理部门在整个体制机制中承担着制度建设、规划部署、事务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管理部门要密切与学生群体的联系,以育人为本,了解学生的真正诉求,在管理过程中提升针对性,不断探索更具人性化、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模式。后勤部门要提升育人意识,明确育人体制机制中的重要定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增强不同部门工作之间的协同性。各部门要服从服务于体制机制的整体规划,做到整体步调一致、方向一致。同时,各部门也要互为补充、积极融合。

(二)构建全过程育人的畅通机制

构建全过程育人的畅通机制,是加强体制机制系统性的关键,主要有横纵两个层面的含义:

在纵向上,要形成贯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科学育人机制。针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要抓住不同时期育人的主要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思想发展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育人方案。在学生个体层面,要针对其在入学、中期、毕业等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制定科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育人内容和活动。同时,要在整个环节中贯穿“五育”培养目标,确保不同育人阶段的内容相衔接,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育人过程中实现成长。

在横向上,主要是指坚持课程思政理念,实现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的联系畅通。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专业相关案例、结合专业知识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专业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思想素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可通过联合备课、交流学习等方式,帮助专业课老师和思政课老师互相启发,形成教书育人的最大合力。

(三)构建全方位育人的资源利用机制

全方位育人要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切实发挥育人效能。针对现有育人资源的运用情况,构建全方位育人的资源利用机制,可以从平台资源和场域资源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平台深度融合。线下教育平台要确保开展质量,创新平台利用方式,线上教育平台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发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平台充实自我。要切实加强线上线下教育平台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其次是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场域,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种场域资源的良性互动。要通过辅导员建立起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定期进行育人效果反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引导家长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同时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同频共振。要积极拓宽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企业、机构、社区的良好育人资源,搭建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良好平台。

猜你喜欢

全员体制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