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导向下高校思政教师师德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2-12-16时万青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立德

于 洋 时万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我国高校传播正确价值观和专业化思想理论知识的主力军,而教师队伍素质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师德,这就要求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师德的提升和培养。同时,高校对思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重视与否,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进行师德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的素质水平,更符合“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后备军”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德育和全面德育[1]。2018年3月,国家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8—2022年) 》,明确了五年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计划是教育振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高校思政教师担负起这一光荣而又有挑战性的使命和责任,将师德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2]。由此可见,以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引领高校思政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是现如今高校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处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深化的同时,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3]。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曾在2019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凸显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的这一重要地位。

立德树人,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还要把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政课中的“立德树人”还包括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信念,这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站位,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

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思政教师师德提升的意义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师生都处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绝大多数教师也都保持着较高的道德素养、受到学生尊敬,但也有极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甚至严重违反师德,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主体。由此可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高思政教师师风师德水平是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一)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正因如此,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人才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以身作则的使命感,肩负特殊的道德责任。而高校思政教师是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专业化知识、培养学生道德水平的关键力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师德提升程度都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中,大部分院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提升的课程相对贫乏。高校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平,就必定要积极主动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优化课程模式。

(二)有助于帮助思政教师树立职业理想信念

思政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是进一步培养优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4]。道德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目前,个别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薄弱,认为教师仅仅是一个维持生计的普通职业,并没有真正地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伟大的使命和工程,也正是这种偏差导致了许多思政教师放弃了对职业道德的追求,也放松了对师德的追求。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师德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思政教师系统地了解教师职业道德,明确师德的责任和边界;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节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的领路人。

(三)有助于缓解当前师德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相继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再加上近年发生的幼儿园虐童案、粗暴对待学生等个别师风师德败坏的事件,都暴露了部分教师师德的缺失,使得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所诟病。现如今,拥有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教师行业对教师有基本要求,更是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这使得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积极提升思政教师的师德工作迫在眉睫。

三、高校思政教师师德水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个别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进取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思政课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拥有渊博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和优秀的品质素养。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一些年轻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后,只是急于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成果,却很少注意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在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中敷衍了事,导致放松了对自己的政治要求,难以真正地促进师风师德入脑入心。甚至个别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言行不谨慎、言语不健康,对学生和校园氛围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就是缺乏师风师德主题活动,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内容交流、知识竞赛、教育见习等少之又少,教师完全达不到职业道德的升华。

(二)个别思政教师对师德的认知和学习主动性不强

师风师德入脑入心,内化为自身职业道德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由于高校普遍没有将师德提升置于足够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思政教师自身对于师风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有所欠缺、未能熟知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职业认同感较差、对师风师德“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基本问题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甚至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才是立教之本这个基本问题。

我们都知道,只有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师德基本规范、有意识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才是决定其自身能否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现如今,一些高校对于思政教师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开发和引导都有所欠缺,导致思政教师普遍对于师德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对高尚师风师德精神的内化还不够深入,对一些师德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也仅仅是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的情感认同,没有形成“我要提升师德素养”的积极心态。

(三)高校师风师德校园氛围有待提高

校园内的优秀文化和尊师重教的氛围一定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但目前一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将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也并没有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出有效举措,校园文化氛围整体规划上也没有充分体现出身正为范等师德概念。另外,在校园师风师德文化的建设中也很少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单单靠师德教育课程的培养是不能充分地铸造高尚的师德师魂的[5]。高校应该积极营造崇尚师德师风的校园氛围、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生活和工作在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的氛围中,教师才会真正参与并推动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高校思政教师师德提升的实施策略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理论学习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认同摆在首位。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助于师德师风培养和提高的实践活动,同时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以提升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培训和社会活动。这样定期组织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广大思政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和道德修养,而且还有助于加强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最后,要加强高校思政教师的党建工作,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觉悟、青年教师的党性素养,全面发挥优秀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优化高校教师管理全过程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政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就要从落实师德师风制度入手。有些学校相关部门对思政教师职称晋级或评奖评优等考核中重智轻德,对师德考核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高校首先需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比如在组织教师评价和考核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学生监督评价等多项指标的分数占比。同时,设立专门的教师听课评课小组,对教师课堂中师德师风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和工资福利待遇挂钩。还可以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坚持失责必问,把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学术学风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整体建设工作和教学科研体系中去,提高教师自我约束意识。

(三)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高思政教师师德意识

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成果的好坏与思政教师思想素养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真正使教师积极意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并且发挥出积极作用,高校可以深入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以此来建立合理、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防止和纠正一些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行为。对于师德高尚、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教师,学校要对其进行宣传,并予以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应向此类教师予以政策倾斜。对于那些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不佳的教师,学校应及时地对其进行指正,使其引起重视,以严肃师德师风考核奖惩纪律,同时也能在教师心中树立起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制度的威信,推动教师自觉提高师德意识。只有思政教师真正地建立起师德意识,他们才拥有了自我提升和警示能力,并真正从内心和价值观上认同教师职业,从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师德意识。

(四)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优化校园师德文化

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积极优化校园文化及氛围,争取最大限度地营造便于师风师德理论内化的校园环境。思政教师持续受到外界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采用文娱教育活动、教师经验分享交流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师风教师的事迹;通过教师节开展以师风师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师德榜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师风师德警示教育活动、优秀教育类书籍读书交流会、在校园内悬挂教育法规宣传标语、在校报或校园广播站开设教育法规和师德榜样宣传栏目等方式,将师德培养真正地融入校园文化当中,调动思政教师建立正确育人价值理念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思政教师的职业道德,让校园文化成为思政教师成长的精神土壤。

综上所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育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不可否认的是,思政教师的师德素养决定着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因此,在面对种种违背师德的现象时,高校对于思政教师的师德培养要有所加强,在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师德提升途径。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