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自然材料的使用方法探析

2022-12-16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材料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高 辉

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进而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材料来自生活,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日常生活与美术学习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丰富的自然材料进入课堂,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为此,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材知识讲解上,而应该充分利用地域和校本的自然资源,尽力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将自然材料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挖掘美育价值,让学生深刻感受美术的无穷魅力,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通过将自然材料应用于美术教学,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实践,鼓励大胆想象与实践创新,培养其审美绘画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美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自然材料使用严重不足

自然材料是指非人为的、天然存在的材料。一般来说,就是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如蛋壳、豆子、树叶、石头等。鉴于当前的美育有强调回归自然的趋势,如果日常美术教学能够引入丰富的自然材料,就可以补上学生对自然缺乏认识的短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大自然的美,鼓励他们认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术元素。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然而,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以讲授知识和技巧为主的现象,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偏少,自然材料的使用普遍被忽视,应用程度不高。

(一)重视程度不足,自然材料使用少

从教学实践中可知,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自然材料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通常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美术教材为主,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授和技巧训练,而缺乏对自然材料在美术教学中重要应用价值的认识。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方式,小学美术教师不仅仅是美术教学工作者,更是美育的实践。优化小学美术教学,务必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美育价值,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刻理解美术的魅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还要充分注重开展地域和校本资源,尽力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深入感受美术的魅力。为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在美育目标导向下,紧跟美育趋势,不能仅仅满足于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拓展美术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二)动手操作不足,应用能力较弱

现实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自然材料的意识普遍不足,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教学中,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从教材配备的材料包中选材。或者是讲解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时间过长,没有给学生留足实践应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实践、感悟、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这些配套材料包数量少、种类并不丰富,很难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若不能有效取材,就不能优化课堂教学,也就很难有效应用自然材料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因此,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均不足,自然难以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还要培养他们的高尚人文情怀,提升审美创新和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教学中需要就地取材,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恰切可用的材料,并根据选用的材料安排学生课前熟悉,课上精准指导创作。

(三)教学反馈不足,制约教学效果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往往很少对课堂教学进行恰当的引导、小结和反馈评价。尤其是在应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引导,创作难度较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自主创作,也就影响了自然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较零散,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适时进行小结与反馈,并引导改正,给出建议。还要多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适时总结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系统学习的目标。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持续关注,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索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使用自然材料,强化应用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自然材料应用,是美育回归自然的大势所趋。事实上,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元,涉及范围非常广。二维空间的表达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三维空间和思维空间的呈现。具体到美术教学,教学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元,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材料。小学美术教学借助自然材料掌握课堂美学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丰富他们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素材,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而且,多种类的自然材料,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创作质量。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充分应用自然材料的意识,有意识地引入自然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感知大自然,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发现美,寻找美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

(二)精选学习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高效利用教材配套的材料包。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小学美术课程配备了相应的材料包。诸如水彩笔、版画纸、素描纸、橡皮泥、黏土、陶土、彩铅等材料都比较容易获取。教学中,应对配备的这些材料包高效利用,鼓励学生发掘和利用这些自然材料的共同点进行美术创作。“创造”一些不易获得或者不便使用的自然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创作思路,利用橡皮泥等“玩泥巴”,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有一些自然材料在教学应用中不一定方便,比如泥土,是可以指导学生用橡皮泥或者黏土来替换的。

二是精选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开发校本资源。任何形式的艺术都要扎根于生活,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保持美术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美术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情境和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小学生认识自身周边的事物多是靠直观感知。美术教学需要指导学生在收集筛选生活中的自然材料的过程中生成创作的灵感。如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意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落叶,在课堂上用落叶进行美术创作,进行拼接或者在叶子上作画等,或者经过加工将叶子制作成为书签。

学校中有丰富的自然材料可以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如校园中的花草树叶等,都是美术课堂上常用的材料,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善于应用校园内可随手获得的自然材料;也可在跨学科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从其他学科资源中寻找合适的美术自然材料,拓展美术校本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教学的各种人员、活动、人文、信息、物质方面的素材、因素和条件等,都是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与自然、与生活亲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的素材。

三是辨别材料性质分类应用。在引导学生收集自然材料后,教师还要教给他们辨别性质分类应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将自然材料带入课堂,会引发学生较为强烈的探究兴趣。鉴于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不足且学习能力较弱,教学中需要顺势向他们讲解这些材料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制作,以及在创作中怎么使用。教会学生辨别材料,指导他们正确、安全地收集自然材料,并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对材料进行分类辨别、清洗消毒等,促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自然材料应用于美术创作中的不易,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三)变革美术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自然材料种类丰富,有多种来源。因此,在美术创作中应用自然材料也不应局限于教学课堂,还可在课外活动或者社团活动中应用,也可以组织开展亲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多种情形、多个场合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家庭中和父母一起,利用家中的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果蔬等常见材料都是可利用的自然材料。积极应用这些资源,能有效丰富美术创作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开展美术教学。由于自然材料的特殊性,美术教学需要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针对难度较大的实践活动,应提前向学生印发学习任务单,引导他们在课前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熟悉活动内容,以便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任务单完成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最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玩转石玩”一课,就可以将原石与原石相关的创意作品引入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课堂上,实现激趣目标,确保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仍以“玩转石玩”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探讨并完成美术作品,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及时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意识,强化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四)开展互动交流,鼓励展示评价

将自然材料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于引领学生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创作。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美术作品成果,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学生在作品展示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和反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努力和成果,保持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对那些学生公认的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教师可以将其收入美术活动室或学校宣传栏中进行展示。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针对性评价,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及时指出,引导他们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完善、优化。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尽量使用正面语言,采用激励性评价用语。评价还要有策略性,如总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帮助小组进步,也指导个体完善创作。此外,教学评价还要注意对学生所学知识要点和技巧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从材料的应用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材料的应用过程,回想一下创作的经过,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自然材料可以应用、应如何改造,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能够举一反三,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自然材料的案例分析

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已不再是剪一剪、涂一涂、画一画那么简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制作中深入感受自然事物的美丽与神奇,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审美素养和美术综合能力,达到美育目标。以豆子这一自然材料为例,笔者将其引入美术课堂开展了实践教学。该课的教学主题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豆子完成动物拼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找准所要创作的拼画中的动物特征,用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豆子展现动物的形象、突出动物的特征。

这一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是,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将要创作的拼画的空间关系。比如,要是画面都是豆子,太过密集,不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还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动物的特征,也会让画面杂乱无章。为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画出动物的轮廓,突出其特征进行细描。而豆子具有一定的大小,所以在画特征的时候要注意预留空间位置,便于后续的拼贴。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布设豆子的方法。如在拼贴狐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狐狸的尾巴,重点突出尾巴的拼贴。尾巴部分可以使用黑豆、芸豆和红豆,红豆和白色的芸豆一层一层叠加拼贴,形成花纹装饰,使得整幅画都生动鲜明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拼贴过程,根据他们要创作的动物形象特点,指导他们明确空间位置关系、突出动物特征,合理布设多类豆子、精细处理局部细节等,最终制作出童趣盎然、生动活泼、色彩和谐的拼豆画作品。

综上,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特有优势,将自然材料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既能弥补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在大自然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想象力与培养创造力。进而,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美术篇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一墙之隔》创作谈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