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和“输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2022-12-16安徽郁文标
◎安徽/郁文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身心特征,设置有效的“输入”和“输出”的方法,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求大求全。一些教师只是注重文本讲解,过度进行阅读拓展,致使输入信息量过大。(2)顾此失彼。有的语文课堂不能做到“输入”和“输出”等量、同步,致使课堂阅读与写作二者分离。(3)形式单一。一些语文课仍然停留在“讲授”的层面,缺少驱动性学习任务设置,致使学习形式单一、活动单调。
笔者认为“输入”和“输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的输入可以为准确全面地输出打下基础;输出也可以倒逼输入,倒催出这种成果所需的学习内容。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向更深、更远的地方漫溯,思维才能向更高、更远的境界发展。拟从文本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角度进行具体的阅读实践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与创新能力。
一、注重理解性输入,提升审美阅读与鉴赏能力
在经典的作品中,作者为了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字词、句段、篇章的组合,建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借助文本语言形式,及时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建构完整的、形象化的语言结构。同时,经典的文本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读、理解、鉴赏,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入,理解文本的意蕴和情趣。
(一)结合文本特点,进行理解性输入
不同的语篇有着自己独特的体式和结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文体语篇的思维去解读文本,激活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准确地进行语言输入。比如,在学习《狼》一文时,不少教师仅仅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不去辨识该篇文本的文体特点。细读文本,学生会发现《狼》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设置重重矛盾,制造惊心动魄的画面感。据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__狼”这一动宾短语,进而梳理全文的情节,体悟文本层层铺设的阅读效果。学生建构了“惧狼——御狼——毙狼——议狼”的语言框架,巧妙地对比了“狼”与“屠夫”的形象。由此,教师可以补充“草蛇灰线”的写作方法,迁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找学过的作品中类似的表述方法。学生很容易会联想到鲁迅的《故乡》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故意制造巧合,层层铺垫,埋下伏笔,从而不断地将故事的情节延宕出去,营造令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入阅读应该是阅读的通则,也是其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
(二)紧扣文本局部语段,进行理解性输入
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紧扣局部语段,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刻理解,进而读懂全篇。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语言知识点,善于将语言具体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语义。只有这样阅读才能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表层走向深层。比如,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抓住“说和做”将文本解读为一篇论说文。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不仅仅谈论的是“说”和“做”之间的关系,而且展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巧借文章标题的“说”和“做”这两个动词,在语义上分析其关联性,进而深度解读文本,进行文本的有效输入。具体为:将“做”的语义具体化,谁做?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何时做?做多久?做的结果如何?将“说”的语义具体化,谁说?说了什么?怎么说?为何说?说得怎样?可见,两个动词将“施事”具体化,把整个文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线性结构,这样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显性的语言输入大脑,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同时,学生形成了对文本的理解: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战斗的革命家。在生死关头,闻一多先生勇敢地游走在队伍的前头,以自己的生命证实了有价值的“说”和“做”。
二、注重体验式输出,提升语言表达与创造力
输出是指以说话或写作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的语言行为。输出是基于曾经获得的输入而成。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具身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地接受、转化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需要不断地唤起读者自身的情感,从而实现学习的突围,达成语言的输出。
(一)创设真实情境,进行具身体验
真实情境可以让读者入情入境地进行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体味语言的内蕴美。比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天地”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少年成长”创设以下学习情境:
学校正在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主题活动,九年级打算在本年级各个连廊处创建“小说天地 少年成长”的展区。请你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文本为素材,设计展区的展牌。要求:主题明确,凸显图文并茂、语言生动。
该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输入,建构三篇文本之间的联系,设置了以“故事展示栏”“人物特色栏”“主题文化栏”为主体的展区。在此基础上,教师细化学习任务,巧妙搭建学习支架,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及情感品悟。比如,笔者要求学生借助表格或者示意图梳理相关情节,并且选择其中一篇小说通过转换视角,叙述故事。这样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出练习,建构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三篇小说主题的共性特征,展开创意主题写作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笔者执教的时候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本单元为我们描述了“闰土”“于勒”“杜小康”的人生故事,作为少年的你,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有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无限困惑?请你以“我想对___(谁)说”为题,给本单元文本的某一位作者或者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写一封信,谈一谈自己的人生困惑以及学习文本后获得的人生启迪。
这个学习任务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深化了其社会认知,丰富了其语言表达。
(二)创设体验式任务,进行情感输出
认知在人脑,体验在内心。情感式体验离不开有效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中,教师需要巧设体验式学习任务,打通学生与作者的情感通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语言输出。比如,学习《〈论语〉十二章》一文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朗读+翻译”的机械模式上,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经典再创造。笔者执教的时候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用经典、化用经典,阐述自己对经典文段的见解。同时笔者给出习近平主席巧用金句的典范文段,引导学生进行模写、创写,做到准确地语言表达。具体为: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之江新语》
引用经典,化用经典,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更丰富多彩,更有文化韵味。
语言输入和输出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文本为载体,创设有效的读写任务,打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真正让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