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2-12-16苗娜妮

山西青年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大学生

苗娜妮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晋城 048011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群体是推进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前,高校应通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提供能力保障。同时,具备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更好地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服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创业者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创新创业认知能力、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交能力等。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自身在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层面的优势,推进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二、当前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基。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驱动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召开时对其意义与价值予以肯定,认为这是国家发展中必须要实现的目标。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能为我国当前的信息化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重要契机。在实践中,要以最低的投入搭建灵活性强的“双创”平台,也要孵化大量专业化水平高的“双创”小微企业,同时也要快速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这是铺就创新之路且行稳致远的前提,更是国家创新战略得以落实的必然选择。

第二,有利于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我国在构建创新发展格局中,高校是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智慧、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撑,要以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把创新型人才输送到各个行业之中,这是“四个服务”办学的根本要求。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把每一个青年学子培养成敢于创新、善于创业的优秀人才,用短暂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建设最需要的人才。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把握住当前的发展形势,把新的发展理念渗透到每一项育人活动中,优化学科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带动社会发展。

第三,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创新创业活动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较强的机制,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在创业实践中,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引领他们总结实践经验,为他们更新就业信息,鼓励他们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优劣,辩证认识与剖析自我,为日后的发展谋求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双创”教育的引领下,一部分大学生能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行动起来,成为创业先行者,不仅能让自身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也能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当地社会带来较快的发展[1]。

三、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路径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日后才能在不同的岗位中开创性工作,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所以,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在阐述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下文侧重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路径,具体如下:

(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教学优势,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教育资源等诸多层面具备重要的优势。现阶段,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而言:

第一,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保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双创”课堂是主阵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企业、社会、家庭都拥有一定的资源,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使更多人员能参与“双创”教育之中,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管理人员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高校也要积极与企业、政府等进行合作,从整体上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所有部门都能积极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创建完善的“双创”培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高校必须要承担主导责任,也离不开企业与政府的配合,更要得到全社会的协助,把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集聚到一起。

第二,创建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形成良好的组织保障机制。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得到每一个部门的支持,更要实现全员参与,领导要对此予以重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助力学生成长。其次,从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实践教学具有内容繁杂、覆盖面广的特征,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要让每一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能找到有效依据。再次,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与教师要意识到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要创建多种类型的实践中心、实验室等,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以及实验仿真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实践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最后,建议高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双创”大赛,创新实践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双创”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思政教育紧密地整合到一起,以思政教育为导向开展“双创”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予以关注,例如在思政理论课中,要适时把与“双创”教育有关的内容融入其中,拓展教学内容,从思政视角出发激活学生思维。当前倡导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以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思政教育在高校已经产生了良好的亲和力、较强的针对性,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节课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精神,向他们讲述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分析国与家、国家建设与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站在全球化视角分析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拥有良好思政素质的同时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追随主流文化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带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进行创新创业[2]。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教师团队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具体而言: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高校要在教师群体中组织宣传活动,改变他们的理念,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正确的认知[3]。专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创新、教学能力,高校要致力于教师上述能力的培养,安排一些在“双创”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师上公开课,或是把教师安排到企业中,让教师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使他们能对实践工作建立正确的认知。

第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结构。例如,可以从企业聘请管理人员到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对象,进一步体现出实践教育的多样性。通过聘请具备较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较多创新创业经验的管理队伍担当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沙盘演练及真实实践,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充分利用产学深度合作的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产学合作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形式日渐多样化,合作深度不断拓展,在提升高校人才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当充分利用产学深度合作的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推进创新创业基金建设,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建立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内部应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奖学金,给予创新创业实践中成绩卓越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奖励。同时,应当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优化高校创新创业环境,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加丰富、可靠、完备的保障条件。在此背景下,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二,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高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合作形式,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打造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创新创意园区、专业实践平台等等。这些可以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满足创新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实践的各类需求。

(五)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校园文化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特色,是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有效体现形式,能起到充实人、引导人的作用,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心理品质、综合能力的形成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促进学校走向品牌发展之路。因此,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强化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推广,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增强稳定性。学校要树立先进典型,在其引导下产生“学优而创”的效果,对大学生的思想、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起到引领的作用。学校不仅要组织多样化的品牌学术活动,还可以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高层次论坛、社团活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进行典型宣传活动,分享优秀创业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学生讨论、分析创业热点问题,对典型事例进行学习讨论,把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准则与内心信念,增强他们对“双创”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强化校园文化的潜在影响作用,创造学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能发挥出隐性育人功能,师生双方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感受到物质文化的存在。学校物质环境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构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标志雕塑等,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物质文化建设,能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内部硬件设施,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高校要为他们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在国家号召下,在相关文件的引领下高校要创建服务团队、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及时到位的专业指导。组织创业培训班、训练营等活动,以多种形式鼓励大学生交流互动,分享知识与心得,互换创业信息,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呵护他们的创业灵感,同时也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获得支持,使之能得到孵化并走向成熟。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自身能力。

(六)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使高校进一步意识到在人才培养中有哪些不足,为培养工作的优化调整带来有效依据。为此,高校要构建一套与人才培养定位一致、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能力提升夯实基础,对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与诊断,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对教学质量起到监督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一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要参与评价以外,也要把企业、政府当成评价主体,各大评价主体要互相支持与协调,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评价,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注入新因子,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二要保证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双创”教育开展中,不管是理论传授还是实践活动的组织,都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情况作出评价,及时指明他们存在的不足、短板,适时优化培养工作;三要保证评价形式多元化,教师、学生都要自评与互评,增强评价体系的层次化与立体化,鼓励师生双方进行反思,让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4]。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