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舞蹈模特编导与表演技巧》课程的改革创新
2022-12-16扈静雯
扈静雯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8
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消费者选择“宅家”,外出减少,购买欲降低,导致产品滞销,品牌实体店受到很大冲击。服装产销采用3D虚拟技术进行服装展示,取消现场订货和观众入场,只能通过“云上时装周”进行线上渠道销售,以直播或视频的形式进行服饰品的推销[1]。新媒体手段在特殊时期的广泛采用,对模特的拓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模特除了不断深化模特展示技巧,更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能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尚圈,这也对高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的手段,研究以教学多元化为主思想,将舞蹈的编创融合服装展示表演教学中,开展舞蹈特色化服装表演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体现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成果,达到紧密结合市场的可持续性高水平艺术模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主要走访的对象为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舞蹈编导(艺术模特方向)专业的在校生/近三届毕业生,通过课堂观察、单/多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调整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思考。
(二)亟需解决问题情况反馈
1.学生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及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课程设定初期旨在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练习与教师纠错的方式并辅助以实践课程的锻炼,来解决实操性较少的问题,缓解学生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的问题。在疫情影响就业的状况下,高校教师或培训教师岗位被很多毕业生青睐,理论教学内容的缺乏,加之专业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使得学生能力无法达到要求,在教学中只能通过依赖于现成的专业书籍恶补缺失的专业理论,“速成式”的学习无法有效地将展演技巧与实践行为结合起来。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性差。目前,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口诉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理解和参与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形式上对于学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①学生一味模仿老师,不具备创新思维、不会主动思考,无独立拓展能力;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内课外没有结合,不符合当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3.实践教学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时间课程内容陈旧且并未关注学生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方面的关注较少,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创造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应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特质。通过课程改革转变以往完全以教师为主导,无法体现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地位的学习状态,善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展现学习状态。学习形态以个人为常态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的模式,便于在学习中加强团队合作,且能及时地发现练习中的不足,具备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目标: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学习动力的增强,可以更好地投入专业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发掘学生的优势,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适合自身状况的道路上良性发展,得到老师最大化的帮助和提高。
(二)课程改革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模特舞台展示技巧(站立、行走、手势姿态)、服装风格性展示、动静态造型与产品展示、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课程,这些课程对应大学四年的讲授内容。根据当今社会经济趋势,将进行了课程调整如下:
1.模特展示技巧部分将舞蹈风格韵律训练。模特走秀本就需要音乐辅助,韵律教学通过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爵士舞、现代舞组合加入其中,既可以训练学生体态美感、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也可以增强对肌肉控制力的,最显著的是腿部、腰腹部及手部的控制明显提升。同时,舞蹈也对个人气质和风格的塑造起到帮助。
2.服装风格性展示部分将增强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理念的认识。关注课程思政方面的话题,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发展,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有力手段,例如“新中式”风格以模特表演的形式出现,将历史的记忆用时尚的手法表现,引发年轻人的关注,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了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识及民族自豪感。
3.动静态造型与产品展示部分结合当下的电商热潮,主体从人体美变革为关注商品展示,动态造型及展示使用广告表演的技巧、电商展示的手法及话术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具备视频制作的能力;静态展示内容通过局部展示进行课程的导入,如头部的“眼神”、手臂的“手指”等,通过细微的“微表情”或动作体现物品的情感,有利于接下来大片拍摄的学习[2]。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入手,将教学内容与新媒体形式进行连接。电子产品的利用,可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手机、Ipad等,将其转化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也是值得思考的方面。
4.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的部分主要的革新是练习内容与形式的调整。例如,结合湛江的以“海洋特色”为文化思路进行课程设计,服装设计与舞蹈表演为亮点,形成“舞蹈秀”的服装表演新模式,与传统秀场模式区分,将课堂技巧内容的学习与地方亮点的结合形成专业“亮点”。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1.教学模式
(1)“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为理论模块、课堂练习模块和实践模块,即知行合一的理念。笔者根据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导入为基础,此部分占课堂教学时长的三分之一,通过借助图片、动作示范、动作示意图的描绘等手段,将理论部分记忆,并借助艾宾浩斯记忆法规律反复提问的形式,形成牢固记忆;课堂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将理论转化为动态化展示,辅助理论知识的记忆,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动作规范性,反复进行动态化练习。
(2)以“小组化”配合实践任务的模式。每完成一个章节内容,设置有课堂练习任务单元,保证学生在课下的学习内容与课上的内容关联并引发思考的形式[3],故内容的安排上有主题实践和创新实践,均要结合课堂所学,能够与组内成员形成良好的讨论过程。
2.教学方法
(1)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传统的舞台展示技巧的学习中大多是老师为主体,通过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示范并加以练习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调整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交给学生,通过以两人或多人的讨论与配合的形式,去把握课堂中的技巧展示的多元化。例如,音乐对展示技巧的体现(定点脚位的选择、手部姿势的选用等)、不同的服装的展示技巧的差别性(选用的步伐形态、胯部动态化展示等)、用身体的体态准确展示服饰内涵等,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更高,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更直观地看到自我优势,课堂的学习手段变得更加灵活。
(2)示例分析方法教学。一是通过欣赏并分析时装周、模特大赛的视频资源来了解模特展示技巧的发展趋势;二是通过课堂录像形式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录像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并准确地发现不规范的动作,记录并及时纠正;三是通过互评的形式进行教学分析。借此将同学以两两分组的形式,明确观察主题的情况下开展互评的形式。
(3)引导激发式方法进行教学。除行走技巧学习外,动静态展示和舞台编导则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基础抛出主要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自或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实践重、难点,给予学生肯定思路的提示,树立对自己的独特见解的自信,并能够分析、分享、表述出来,形成最终思路。
(四)课程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考核内容的制定及评价的方式也是具有重要的地位,考评的完整可以体现学生在课程进行中的学习成果展现。《舞蹈模特编导与表演技巧》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包含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平时考核)的30%+期末成绩的70%=总成绩的配比,这种方式可清晰展示学习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中的课堂表现部分进行了主体性的调整,由传统的老师为主的考评体系转变为学生互评/自评的模式,并以理论知识指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形成良好的互动评价体系。
(五)课程改革的创新性
1.关注学习者与教授者之间身体语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会主动思考且能够直观了解受教者的状态,通过身体语言(手势、眼神等)的使用引导学习兴趣。这一变化可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2.结合课程教学计划进度采用“一课一赏析”。除了善用投影幕观看时装周、比赛视频外,利用多媒体平台以预习形式观看视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分析服饰风格与适应的技巧展示,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流行趋势及展示方式。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主要是营造自媒体账号或借助网媒平台,将课堂练习或专业知识进行分享与传播,尤其是在编导课程设计上,新媒体手段将多元化地展示教学成果。
3.采用主题任务模式,关注学生主体性问题。较多采用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模式,让学生可以做到快乐学习,在思维碰撞中,运用专业的知识在主题的设计上迸发更多的灵感,培养学生“能学、能行、能做”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能局限在大学阶段,通过符合经济市场及学生内心需求的教学设计及知识架构带来的专业自信心,必将长期给学生带来延伸影响。
三、改革成效
选取舞蹈编导(艺术模特方向)的2021、2020、2019级学生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现已初见成效。目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用于不同的课堂内容,成效如下:1.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明显的变化,学生不再被动式学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能举一反三,提出多样化的问题。课前课后形成积极练习、复习的习惯和风气,对专业知识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反馈较好;2.通过了解专业大环境发展,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的丰富,重拾对自身专业道路的信心,严格管理自身体态,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赛事、活动、能力拓展的培训和实践活动等,并能在参与实践后进行总结,积极与老师探讨注意事项;3.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协同模式的融洽对于展示内容的完成度有很大的影响,互动氛围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增强;4.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发展,教师教学手法有突破性、有成就性。
四、结语
课程教学多样化的探索,应在关注多元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立足于主干专业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心态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关注服装表演人才培养的新举措,注重学生能力的多样化培养,与市场环境不脱节,及时关注流行趋势的变化与市场对模特能力需求的变化,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善于借助新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