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12-16詹星
詹 星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新角色、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企业、行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SWOT态势分析
SWOT态势分析法中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分析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因素进行调查、列举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制定相应战略计划与对策等。
(一)优势
第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大多具有“双师素质”,不少还是“双师型”教师。他们了解企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这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使得高职院校大多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高职院校利用这些实践教学条件,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相对接,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和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相对接,把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职业文化熏陶相对接。通过这些对接,学生能在真实或仿真工作环境中实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做一体化[1]。
第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例如,“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等。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具有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
(二)劣势
第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作用。他们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层面,缺少有效落实。同时,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多考取一些职业技能证书,就能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有些学生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第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时代性。新时代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因长时间沉积下来的重技术的人才培养思维,部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时代背景联系不够紧密,缺少时代性。
(三)机遇
第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职业道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大特点。这些纲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3]。
第二,新时代为高质量人才提供新机遇。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能否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四)威胁
第一,复杂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日趋复杂,各类思潮包括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在社会上有所蔓延。高职学生大多刚成年,他们判断是非、辨别真伪的意识和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良思想与文化易对他们造成干扰甚至侵蚀。
第二,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出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并在信息传播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高职学生由于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稳定,很难在第一时间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言论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提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有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局限在普遍性要求上,针对性不强;有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没有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
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局限在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普遍性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要求上,没有体现出不同行业、专业之间的职业特性和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连贯性[4]。
(三)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与途径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上,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普遍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了职业道德本身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教学途径上,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课上教学(第一课堂)进行,缺少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延展和实践教学(第三课堂)的支撑。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制定职业道德教育有关政策来加强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通过举办专门会议、主题培训等活动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氛围,同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和激励。
高职院校应从根本上转变“重技能、轻素质”的办学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进入未来职场的重要基石,要想顺利就业并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就要增强职业道德学习意识,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努力成为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兼修的人才[5]。
(二)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行业、专业特性,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作进一步细化和区分。例如,财经、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应更加注重热情友善、规范服务;等等。
(三)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连贯性
第一,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新时代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需求,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基础必修课,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性、基础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二级学院结合本专业、行业特点,引进对应就业岗位群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开设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再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将一部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形成“课程思政”对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和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最后,借助网络资源和平台,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库,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各专业结合对应就业岗位群需求,引进专业、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可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教师一起,编写既符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又融入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彰显校本特色,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特点[6]。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连贯性。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一以大众化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理解为主,注重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理想信念培育;大二以专业、行业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立足点,注重职业规则习得和职业操守养成;大三结合实习、实训等活动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注重职业道德提升和职业行为规范养成。
(四)改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例如,运用案例分析法,借助真实经济犯罪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违反职业道德操守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环境模拟职场情境,将职业情感升华为职业意志和行为;运用社会调查法,让学生到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水平。利用慕课、雨课堂、智慧课堂、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引入职业道德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利用学校网站、媒体公众号、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载体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提高课程参与度、便利度、活跃度。
第三,积极延展职业道德教育空间。其一,丰富第二课堂活动。邀请职业道德模范进校园举办演讲、讲座或培训,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用鲜活的案例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和理解;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工作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生磨炼意志品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其二,发挥第三课堂优势。第三课堂指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是让学生成为真正职业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可利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把职业道德教育第一课堂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规范职业行为,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