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与实现路径*

2022-12-16彭辉辉汤桂容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技能

彭辉辉 汤桂容

(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系)

当今世界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积聚新增长动能。我国顺应历史潮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先机与变局中开启新征程,教育作为富国强民重要基石的使命担当日益凸显。新使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培养技能大师、骨干名师和高素质技艺精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而专业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是根本抓手。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概括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论精髓,这是对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形成并总结出来的工匠精神的科学定位,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

(一)执着专注

执着专注,就是把时间、心思、精力都凝聚到所选择认定的专业和职业上来,无怨无悔、锲而不舍地长期为之奋斗,把事情越做越专,即“干一行爱上一行”。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选择合适的专业,谋求恰当的职业,增强学习和工作的思想热情,提升一心一意朝着目标前进的精神动力,培育执着专注的新工匠气质。

(二)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就是在立足于做对、做好的基础上,用极致的耐心、细心去精雕细琢,争取做得更好、更完善,把事情越做越精,即“会一行精通一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无论大事小情、工作简单还是繁缛,都力求越做越好,始终坚持锦上添花的进取心态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品质。

(三)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就是坚持按规则和标准办事,甚至是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执行每个步骤,无论重复百遍千遍,都不投机、不敷衍、不缺位,特别注重细节,坚决不留瑕疵和遗憾,把事情越做越大,即“练一行成就一行”。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遵循规律千锤百炼,减少错误,完善细节,才能造就完美,才能推陈出新。

(四)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就是崇尚专业,传承职业,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引领事业发展,在追求领先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始终保持行业的排头兵地位,把事情越做越强,即“钻一行发扬一行”。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号召力、竞争力,保持奋勇前进的活力。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本质构成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本质上是由政治思想、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自主创新、服务实践、文化传承等七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维度构成的。

(一)政治思想维度

政治思想决定了工匠精神的高度,魂驰梦想,心醉沉迷,谓之匠魂。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第一考核要素。只有专业教师自身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优、师德表率强,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品学向好、德技双馨,才能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只有专业教师自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文化传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具备成为“四有”好老师的潜质,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二)人文素养维度

人文素养决定了工匠精神的广度,心之所想,念之所达,谓之匠心。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领会程度,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认同程度,对文化素养、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的修养程度,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由于阅历浅、经验少,人文素养不高是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短板,哪怕自身专业功夫再深,也未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挥不出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人文素养越高,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能力也就越强,通过旁征博引、举例解析、信手拈来,使教学内容更通俗易懂,其展现的高超教学艺术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更能引起受教者共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专业知识维度

专业知识决定了工匠精神的宽度,学之所至,共长天一色,谓之匠学。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并且还要“活水长流”才会不断供。掌握丰富专业知识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备的条件。教育不能光凭经验,还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储备更多的、更先进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进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与时代接轨。

(四)技术技能维度

技术技能决定了工匠精神的深度,通一技之长,受终生之益,谓之匠技。具备娴熟的技术技能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是对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只会纸上谈兵是教不好学生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当精通科学实用、新锐先进的行业技术技能,才可以培养学生熟练、适用的实践技能水平,并增强其职业竞争力、胜任力和发展能力。

(五)自主创新维度

自主创新决定了工匠精神的活度,主动求变,革故鼎新,谓之匠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研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具备所从事专业领域的自主科研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长期从事行业科学技术研发工作,有利于引领或促进行业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也有助于始终保持自身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活力。

(六)服务实践维度

服务实践决定了工匠精神的力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谓之匠行。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服务于实践,才能显现其优越性、实用性,才能产生实际效益,所以,勤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演练和提升技能,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必然的内涵元素。

(七)文化传承维度

文化传承决定了工匠精神的态度,唯有积淀和传承,方使匠之精神生生不息,谓之匠传。工匠精神是守正创新的职业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技艺修行的文化,匠之文化关键在于传承。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建设好、传承好、发扬好所在专业领域的工匠文化,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实现路径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思想态度,也是一种职业价值观念,其培育和实现需要从专业教师自身修养和外源管理激励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孕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端正自身态度,自觉进行价值观改造。首先是要通过反复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来加深对所选定职业的价值认知,不断刺激引发形成为之奋斗的内在精神动力,增强成为新工匠型专业教师的时代紧迫感、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发新时代工匠精神思想价值意蕴的自主凝聚和长期积累,并逐渐成为素养。另一方面,采取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分层奖惩、文化熏陶等管理措施也是必需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将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从七个构成维度进行行为考核和效能评价,从而确定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和达成程度。再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到专业教师奖惩机制当中,作为其分层奖惩的重要依据,以引导专业教师进一步增强培育工匠精神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并且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工匠精神教育文化体系,用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熏陶,激发专业教师新工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历深造

学历深造是最全面凝聚和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系统地培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文化底蕴,可以为专业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工匠价值认知和先进的文化底蕴传承夯实基础。建立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以提升学历,可以从意识、行为等方面全方位锤炼其工匠精神。

(二)职称晋升

技术职称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整体水平最直观的评价。要获得高一级的技术职称,需要专业教师在工作中从思想、技术、实践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产生发展成效方可实现。因此,激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升技术职称,并将工匠精神的考量作为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是培育其工匠精神的积极方式。

(三)行业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熟悉产业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驾驭专业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实际需求和发展形势。培育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有必要推动专业教师深入一线开展行业产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对行业产业的整体认知和全面把握。

(四)企业兼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想在教学和生产两条线上都成为行家里手,就应当到企业“前线”去兼职锻炼,力求在行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并通过实践熟练掌握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同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发技术创新研究课题,达成引领技术进步的愿望,做到技能服务社会、实践融入教学,以培育工匠精神中技艺精湛的特质。

(五)政府挂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当既懂专业,也懂政策。政策是行业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把有关所从事专业的大政方针、行业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都弄懂、吃透,才能更好地将其用之于服务生产和指导教学。而到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去挂职学习和工作,是培育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政策能力最好的方式,同时还有利于匠魂、匠心培育。

(六)创新创业

专业教师成长和工匠精神凝聚,既需要学校从整体层面进行培养,更需要教师从自我角度谋求发展。利用自身行业技术优势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既能尽展所长服务社会,也能经受市场考验和实践锻炼检视自我、提升自我,并且能够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增长,从而创造出更多绩效收益。

(七)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科研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拳头力量,是永葆匠技先进性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要能够传授技能,更要能够发展技能,才能保障教授给学生的技术技能跟上时代,给予学生永不落后的发展潜力。

(八)进修学习

通过访问学者研修、骨干教师培养、专题学习、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进修学习,是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素质、凝聚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科技发展、产业形势和市场需求,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九)担任专家

当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勇于去担当行业专家,承担起工匠精神传承之责任。一方面可以利用专家身份、专家平台去宣传推广正确的思想理论、前沿的科学知识、先进的技术技能,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能,保障行业沿着科学的道路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行业专家交流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保持对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度和敏感性,有利于更好地反哺自身、反哺教育教学工作。

四、讨论

“工匠精神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概念,同时又受所嵌入的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以新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意义。“教育实践在规模与质量、基础投入与软实力塑造、教育过程与职业要素、教育层次与人才成长规律等方面的失谐,导致了技能人才培养中‘工匠’与‘精神’的割裂。”[3]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应当是“工匠”与“精神”两者的完美有机融合,且两者当中更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应当是“精神”,是基于工匠的职业价值观。要想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具备这种工匠精神,应当从思想道德、学识能力、精神境界等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潜移内化,可以采取内源和外源两方面机制的引导、激励来进行培育,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修心养性等多种途径得以凝聚和提升。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技能
高级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