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梦得《石林燕语》版本源流考

2022-12-16

名家名作 2022年18期
关键词:燕语宇文四库全书

樊 星

一、引言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叶梦得少时即嗜学,绍圣四年及第,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死后赠检校少保。叶梦得历经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五朝,谙熟典制,代表作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其中,《石林燕语》是叶梦得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作品。通行本《石林燕语》共有十卷,内容涉及典章制度、风俗活动、奇闻逸事、皇宫建制、诗文、词章、奏议、考释等各个方面。《石林燕语》成书于动乱时期,加之作者身体和精神原因,本书存在一些谬误,因此后世又出现了两本纠谬之作,分别是成都宇文绍奕的《石林燕语考异》和汪应辰的《石林燕语辨》,这些文献版本众多,本文对《石林燕语》及其纠谬之作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厘清其关系。

二、《石林燕语》的成书经过及纠谬之作

根据叶梦得自序,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叶梦得归隐于卞山,远离世事,与故人亲戚多谈及朝中旧闻、典章制度、名流轶事等,作者有感于此,随笔记下。建炎二年(1129年),经历完靖康之难,叶梦得从缙云避乱回来,令其子栋把之前归隐时写下的见闻集为十卷,命名为《石林燕语》。《石林燕语》的主体内容成书于高宗建炎二年,然第二卷记载了绍兴六年(1136年)的事,说明该书在后来又有改动,故其序言和主体内容应完成于宣和五年,但是之后又有修改。

经历了战乱及作者本人的年老和意志消沉,书中难免会有谬误,因此后人撰写了两部纠谬之作,分别是宇文绍奕的《石林燕语考异》以及汪应辰的《石林燕语辨》。缪荃孙在《儒学警悟》序中说:“惟梦得当南北宋间,戈甲倥偬,图籍散佚,或有记忆失真,考据未详之处,故汪应辰尝作《石林燕语辨》,而成都宇文绍奕亦作《考异》以纠之。”①俞鼎孙、俞经辑刊:《儒学警悟》,中华书局,2000。

(一)宇文绍奕《石林燕语考异》

《石林燕语考异》的作者宇文绍奕,字卷臣,南宋成都双流人,曾以承议郎通判剑州,吏部郎,晚守临邛,有《临邛志》二十卷、补遗十卷及《原隶》等,现已遗失。

对于《石林燕语考异》,不同藏书目录著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卷数的差异,有些著录为十卷,有些为一卷。

将《石林燕语考异》著录为十卷的有如下几本目录:《直摘书录解题》著录为:“《燕语考异》十卷,成都宇文绍奕撰。”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文献通考》著录为:“《石林燕语》十卷……《燕语考异》十卷。”③马端临:《文献通考(上,下)》,中华书局,1986。《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为:“《石林燕语考异》十卷,旧抄本。宋叶梦得撰,子栋桯模编,宇文绍奕考撰。④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中华书局,1990。”

《四库全书》⑤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和《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⑥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华书局,1993。则都著录为“《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

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说:“今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合为一编。《书录解题》《通考》俱载《石林燕语》十卷,又载绍奕《燕语考异》十卷。盖即原书附以考异,故卷数如其旧焉。”⑦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北京图书馆出本社,2007。也就是说,《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著录的《石林燕语考异》是被附于《石林燕语》之后,所以前人著录时按照《石林燕语》的卷数将其著录为十卷。而在传抄过程中,可能原文与辨文分开,故被著录为《石林燕语考异》一卷。现在《考异》的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共五十八条,各附著在与《石林燕语》内容相关的条目之下。

(二)汪应辰《石林燕语辨》

汪应辰,字圣锡,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著有文集五十卷,流传至今的有《文定集》二十四卷,《石林燕语辨》十卷。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曰:“……旧闻汪玉山尝辨驳《燕语》之误,而未之见也①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南宋时陈振孙即说未能得见汪应辰《石林燕语辨》,说明《石林燕语辨》在当时流传并不广泛。

清朝四库馆臣纂修《四库全书》时,由于未见《石林燕语辨》一书,因此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云:“应辰之书,……仅《儒学警悟》间引数条,与绍奕《考异》同散见《永乐大典》中,然寥寥无几,难以成编。”②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这样的论断并不合适,《儒学警悟》并非“间引数条”,而是收有全书。其书共有辨文二百零二条,有三条有目录而没有辨文。到了咸丰年间,胡珽从《永乐大典》第一万四千八百卷“悟字韵”中抄得汪应辰《石林燕语辨》的条目二百零二条,但是有目无书,回去后根据文澜阁所收藏的《石林燕语》抄本,又参考南宋史学家李心传的《旧闻证误》和清《四库全书考证》等有关资料,对《石林燕语》和宇文绍奕的《石林燕语考异》进行了补全和纠正,写成《石林燕语集辨》一书。

光绪壬辰年,有书商从山西得《儒学警悟》全编六册,内有嘉靖壬辰吉庵王良栋录藏题识一行,明钞明装,要卖给缪荃孙,但是由于议价未成,被盛伯羲买去,缪荃孙希望借来一看,但伯羲只抄了一帙给他,也就是《石林燕语辨》,缪荃孙得到盛伯羲抄录的《石林燕语辨》后,将此书交给了叶德辉进行刊刻,但由于是抄录的,内容难免有误。后来盛伯羲去世,藏书散出,缪荃孙以重金购得《儒学警悟》,参校刊刻后公之于众。《石林燕语辨》序中曰:“嘉泰元年(1201年)辛酋正前乎百川学海七十二年也。”③俞鼎孙、俞经辑刊:《儒学警悟》,中华书局,2000。《儒学警悟》收录了《石林燕语》原序并将附上了每条辨目所辨《石林燕语》原文。后世的《石林燕语辨》多源自此书。缪荃孙在序言中说:“《儒学警悟》既为丛书之鼻祖又为海内孤帙,其中《燕语辨》一集更为《直摘》未见《大典》未录之书,一旦复出,不可谓非人生之幸事也。”④俞鼎孙、俞经辑刊:《儒学警悟》,中华书局,2000。该书在《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补)石林燕语辨十卷。宋汪应辰撰。明钞儒学警悟本。乌丝栏,十三行二十二字,盛昱遗书。⑤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华书局,1993。”

三、《石林燕语》传世版本

《石林燕语》各版本的卷数变化不大,多为十卷本。区别在于有没有宇文绍奕的《石林燕语考异》以及《考异》卷数的差异⑥雷兰:《叶梦得笔记三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考异》的撰著略早于《辨》,《辨》有因袭的成分。但当时无所谓著作权,且《考异》多有不足,《辨》因此对《考异》加以删改和增补。⑦罗凌:《〈石林燕语辨〉与〈石林燕语考异〉渊源小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第58-60页。

《石林燕语》现在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杨武刻本,《说郛》本,商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等。较为流传的是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的《石林燕语》,该书以叶调生、胡心耘的合校本为底本,参校了《儒学警悟》本、《说郛》本、《稗海》本,又复校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杨武刻本和另一明刻抄配,改正了底本的若干错误,并基本保留了阁本上的案语,他人的案语均加了名氏以示区别⑧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

(一)李淑渊抄本

李盛铎的《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序曰:“后序末题‘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奉敕督清军政监察御史杨武书于大梁’。序称得李淑渊抄本,托吴宪之、欧孚先二方伯梓行。”⑨李盛铎:《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即正德杨武刻本源自李淑渊抄本。侯忠义《石林燕语》序言中曰:“它(明正德杨武刻本)和明商濬《稗海》本都是根据抄本刊刻的。⑩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此本也是指李淑渊抄本。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得见此本,故不知其源流。

(二)明正德杨武刻本

明正德元年(1506年)杨武刻本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刻本。

《郑堂读书记》著录为:“……是本为明正德丙寅杨宗文刊于开封并为后序⑪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为:“《石林燕语》十卷,宋叶梦得撰。明正德杨武刻本,九行十八字,黑口,左右双栏。遇宋帝提行高一格。前石林山人序。本书首行上空一格题‘石林燕语卷一’,次行题‘子栋、桯、模编’后有正德元年杨武序。”①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宋叶梦得撰,考异宇文绍奕撰。明正德丙寅杨宗文刊大字本,无考异……从宋本出。②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华书局,1993。”

《中国善本提要》记载,北京图书馆存有《石林燕语》明正德刻本两本。一本为一册,九行十八字,“卷内题‘子楝、桯、模编’……末有叶树莲跋云:‘庚子岁夏五月,用青钱二百五十,贸于东塔钱当铺,随装讫。’③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对于另外一本,《中国善本提要》著录为四册,与上一本从同一版刻刷印,但是印刷时版片已经旧了,而且墨质稀薄,以至于对比之下看起来好像是两次刻印。卷内只有四卷六页,六卷十四页是补版(原版单栏,补页双栏),其他的都是原版。

根据以上记载,明刻本是正德元年杨武在开封刊刻,九行十八字,黑口,原版单栏,补页双栏,没有《考异》,十卷,从宋本出,可能由于刊刻的质量区别被分为了两册。又由于该书有补页,补页与原版不同,为双栏,导致傅增湘记录为双栏。

(三)明《说郛》本

《说郛》是明代文言大丛书,为元末明初的学者陶宗仪所编纂,多选录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集而成。《说郛考》著录为:“宋叶梦得撰;宋宇文绍奕《考异》……此本凡录燕语十六条,考异十一条,颇足以资校勘。重编《说郛》卷二十及五朝小说本所载,即出于此,唯《考异》与正文连续,混淆不清耳。④陶宗仪:《说郛》,商务印书馆,1986。”《说郛》仅收录了《石林燕语》一卷,以及考异十一条,无序。《说郛》本仅仅收录了《石林燕语》中的一卷,且《考异》与正文混淆不清。

(四)明《稗海》本

明万历间会稽商濬半整堂刻《稗海》本,共十卷。商濬,又名维濬,字初阳,别号石溪先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为徐渭门生。根据《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记载,其版式为:“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栏”。⑤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华书局,1993。此书无序,未介绍其源流。

(五)清《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所收《石林燕语》,系从永乐大典抄出,俗称“阁本”。《四库全书》序曰:“又梦得之书,宋椠罕觏。前明有大字刊本,摹印亦稀……今并参验诸本,以《永乐大典》所载,详为勘校。订讹补阙,以归完善。凡所厘正,各附案语于下方。”⑥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四库全书》本参校《永乐大典》本并订讹补阙,进行了完善,此本并有四库馆臣的案语。

四、结语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石林燕语》原书争议不大,多为十卷本,其祖本应该为李淑渊抄本。《石林燕语考异》撰著略早于《石林燕语辨》,《辨》有因袭的成分,由于被附于原书之后,早期与《石林燕语》分开著录,且被著录为十卷,后逐渐著录为一卷,或不作著录,仅在著录《石林燕语》时提及“宇文绍奕考异”。《石林燕语辨》一向少有流传,《永乐大典》仅有目录,直到从《儒学警悟》中抄出,才逐渐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燕语宇文四库全书
素笑
素 笑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早春
圆上的点
古惑仔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竹影垂帘
修电脑
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