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活教育理念,探寻美术教学新途径
2022-12-15孙希
孙希
[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生活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以理解色调明暗的调整,因地制宜地提升观察能力,就地取材并开展手工创作,结合细节以掌握透视规律。这些方法都融合了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关键词] 生活教育;教学策略;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之一是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美术知识更生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将生活中的美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推崇将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独创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的思想,积极探究美术教学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走进自然,理解色调明度
色调明度指的是色彩的亮度,颜色也会有明暗深浅的变化。教师若直接灌输和色调明度有关的知识,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若能基于生活教育思想,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通过观察周围来切身感受自然界色彩的变化差异,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色调明度,并能在自主创作时加以运用。
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让他们自主观察,看看如何认识与描述自然界中的色调。学生在观察不同时间段周围的景物时发现,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如果观察的时间段不一样,看到的色调也会有所不同,如在天色比较暗的时候,周围的草木呈现出了墨绿的颜色,但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草木的色彩逐渐变得明亮起来。教师则借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间阳光照在同一张叶片上呈现出的变化,看看阳光直接照射的部分和阴影处的部分的色调明度是否有所不同。由此,学生对色调明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此时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画作中展现出阳光照射在草木上折射出的光影变化。
教师要基于生活教育思想,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多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调色的方式展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不少美术创作的经验,如没有调配过的颜色白色明度最高,黄色比橙色亮,橙色比红色亮等。学生还能明白正是因为光线的色调明度不同,所以相同的颜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变化。
二、因地制宜,培养观察能力
在绘画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贯彻生活教育的思想,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来提升观察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注意哪些事物占据主要位置,它有哪些细节,它和周围的哪些事物能相互呼应从而形成美感。渐渐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构图创作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以五年级下册“茂盛的花”一课为例,教师运用因地制宜的教育思想,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坛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花的美感,并思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的结合来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细节,如辨别每一朵花的叶片和花瓣的状态,以找到细微的差异之处,还可以观察光线照射在花朵上呈现出的光影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土壤的色泽、植物上的爬虫等。学生梳理与回顾整个观察过程后再展开创作,就能画出更细致的作品,同时,他们也在因地制宜的教学情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就地取材,指导手工制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观察自己周围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材料,尤其要注意选择那些看似无用的废旧材料,尝试将废物利用,让它们发挥更多的价值。在手工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他们也认识到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生活环境。
五年级下册“自制小相框”一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相框的材料,如何设计造型,调整色彩,进行支架、背板的设计等。教師首先给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好的相框,让他们说说相框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并思考如何才能提升美感。之后,再让学生结合相框的每一个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并展开创作,如可以选择废旧的木板或硬纸板来制作小相框,可以用五彩的纸片、布条等作为装饰,还可以将冰棍木棒、牙膏盒、黏土、树枝等看似无用的物品也运用到小相框的设计中。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将相框想象成一张“脸”,放照片的地方就是“大嘴”,上面的边框大一些,粘贴了纽扣就成了“眼睛”。这样的设计既运用了废旧物品,又展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
手工制作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剪、折、刻、撕、粘、贴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有助于学生制作出更新颖的工艺品,并用来美化生活。这样的教学既符合生活教育思想,又能让学生提升创作思维。
四、揣摩细节,探究透视规律
透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如果能基于生活教育思想,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并积极揣摩,那么就能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透视的规律。
以二年级上册“好吃的水果”一课为例,教师事先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多种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橘子等,然后引导他们自主摆放,再对这些水果进行细节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将透视方面的知识借助实物引入课堂中,如观察长形的水果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以探究水果的形态是否不一样。学生试着观察了桌上的这些水果,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时看到的状态都是不同的,此时教师适时地将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概念引入,学生就会感到更为形象生动,学习效果也更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尝试摆一摆,将各种水果按照特定的位置摆放,并借用刚刚学到的透视知识来思考怎样摆放显得更为和谐。在这样的自主创作中,学生结合细节进行分析,尝试了解水果的结构,分析素描调子的走向,再尝试画出明暗交界的大致位置,并将所学的透视相关知识考虑进去,完成最终创作。
在结合生活细节加以感悟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主要分成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两种。成角透视指的是物体的一个角和创作者相对,而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和创作者相对。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进行设计,尝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多元视角来观察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积累素材,让他们在美化生活的同时激发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可促使学生用心、用双手来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爱婷.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四个小变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63,65.
[2]严春.艺术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如何用美术来表现生活[J].名师在线,2018(2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