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动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2-12-15董黎明
董黎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统计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50)
一、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给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影响。此外,受投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等因素影响,近些年民间资本的投资增速逐渐放缓。出口和投资增速的下行使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动能已由投资拉动、出口带动转变为消费驱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数量为9936.55万人,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1385.60万人,老龄化、性别比等人口结构也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对河南省七人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和趋势,探究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对消费影响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晚。王金营和付秀彬(2006)对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和变量,解决了消费函数中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的困难,并将该消费函数用于对中国总体消费规律的分析和预测,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吴石英(2017)将人口变动划分为人口自然变动、人口社会变动、人口迁移变动,深入探讨了人口变动指标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实现路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刘真(2019)运用2004—2017年1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乐型消费转变的结论。王少辉和李富有(2021)聚焦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通过对城乡老年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展开调查,评估老龄化对消费的切实影响。贺菊煌(2003)基于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全面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得出死亡率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的结论,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进行了补充和修正。陈钰芬(2004)从人口、教育等影响消费的因素着手,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岭回归估计法建立消费模型,定量、定性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增长率、教育水平等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和内在规律。刘祖源和庞丽华(2021)利用199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人口结构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动态门限效应。
学者针对全国和联合区域层面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某省或市进行专门的研究相比较少,且大多文献选取数据较为陈旧,对当前政策和环境下的人口结构把握不够深刻,有待更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利用七人普河南省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结构层次系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以来河南省的消费结构升级指数进行测度,并运用主成分回归建立消费升级指数与城镇化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6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河南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结构升级指数的影响。
三、河南人口变动现状分析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常住人口为9936.5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4%,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广东、山东。与2010年六人普结果相比,十年共增加534.19万人,同比增长5.68%,年均增长0.55%,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02个百分点,比河南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人普”)到六人普的年均增长率(0.16%)提高0.39个百分点,河南人口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人口质量明显提升。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9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5年,分别比六人普增加0.84年、1.05年。全省常住人口中,2020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2.86万人,分别比2000年五人普、2010年六人普减少320.14万人、176.29万人;文盲率由2000年的5.87%下降为2020年的2.24%,下降3.63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2020年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66.9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的比重为11.74%,较六人普提高5.74个百分点;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4.23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5.24%,较六人普提高2.03个百分点。
(二)少儿比重由降转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从五人普、六人普和七人普数据可以看出,河南人口的年龄结构正逐渐从“金字塔型”转向“圆桶型”,如图1所示。五人普数据显示,河南人口呈现“金字塔型”,随着年龄增加,各阶段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少儿人口和青壮年(0—45岁)人口比重高达74.22%,人口结构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六人普数据显示,河南人口结构呈现底座宽的“花瓶型”,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至21.00%,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到8.36%,已迈入老龄化门槛,但25—3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有所上升,反映当时河南更接近成年型而非老龄化社会。七人普数据显示,河南人口的年龄结构几乎呈现“圆桶型”,各年龄层人口比重几乎相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至13.49%,少儿人口占比虽有所回升,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64.92%下降至57.36%。
图12000 、2010、2020年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三)城镇化步伐全面提速,与全国差距逐渐缩小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507.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5.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28.70万人,比重为44.57%。与六人普相比,河南的城镇人口增加1885.8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325.3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91个百分点。从历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看,2000年五人普较1990年四人普提升7.65个百分点,十年的年均增速为0.77个百分点;2010年六人普较2000年五人普提升15.35个百分点,十年的年均增速为1.54个百分点;2020年七人普较2010年六人普提升16.91个百分点,十年的年均增速为1.6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不断提升。
河南与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数据显示,2000年五人普河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3.05个百分点,2010年六人普与全国相差11.16个百分点,2020年七人普与全国相差8.46个百分点。五人普至六人普十年间,全省城镇化年均增幅高出全国0.19个百分点,六人普至七人普十年间,年均增幅高出全国0.27个百分点。
(四)人口性别结构逐渐改善,户均规模逐渐减小
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983.23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0.15%;女性人口为4953.32万人,占比49.85%。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102.06下降到100.60,低于全国的105.07,仅高于辽宁、黑龙江、吉林。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2000年五人普时,河南家庭户均人口为3.68人,2010年六人普为3.47人,虽下滑0.41人,但仍然维持在3人以上。而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6人。河南家庭户均人口已经跌破3人,不仅意味着家庭户平均规模持续缩小,而且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生育、没有生育。
(五)人口流动更加活跃,人口净流出格局仍未改变
人口流动更加活跃。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2563.9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443.79万人,流动人口为2120.17万人。流动人口中,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09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595.45万人,增长48.77%;同时,外省流入河南人口为127.37万人,增加68.16万人,增长115.09%。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587.55万人,增长162.59%,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71.18万人,增长157.11%,流动人口增加1316.37万人,增长163.77%。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人口净流出格局仍未改变。从河南外出人口流向看,仍然呈现主要向东南沿海一带流动的趋势。2020年河南外出人口流向最集中的前5个省市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77.36万人、246.59万人、219.72万人、134.3万人和127.19万人,占河南流出人口的17.2%、15.3%、13.6%、8.3%和7.9%,流入这5个地区的人口占全省总流出的62.4%。从外地来豫人口看,与10年前相比,总量增幅收窄,主要是来自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务工人员,这4个省份来豫人口共46.64万人,占外省来豫人口的近四成。与流出人口相比,河南人口吸引力非常弱。
总体看,六人普以来的十年间,河南省人口变动呈现出总量平稳增长、人口质量稳步提升、性别结构逐渐均衡、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人口流动更加活跃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进程加剧等现状和趋势,将从宏观上改变消费者行为和消费结构,引发未来消费新趋势。
四、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
1.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ELES模型是在线性支出系统(LES)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来。ELES模型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而且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个组成部分是额外需求,即超出基本需求的需求,往往和消费者偏好有较大关系。ELES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pi是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ri是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q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消费量;piri是第i类商品或服务基本消费支出;Y为收入;piq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消费支出;βi是边际消费倾向且满足0<βi<1;pj是第j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rj是第j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令Vi=piq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总支出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总支出。
(1)式变为:
写为计量形式:
其中,μi为随机扰动项。
采用最小二乘法可以计算出(3)式中αi和βi的估计值,进而可求出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也称主分量分析,先由Karl Pearson在1901年对非随机变量引入,后由Hotelling在1933年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情形。对p维随机变量情形,设总体X=(xi,x2,…,xp)T的期望为μ,协方差矩阵为∑,X的m个主成分为y1,y2,…,ym,二者关系为:
y1是X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达到最大的,y2是其他与y1不相关的一切X的线性组合中方差达到最大的,按方差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出部分主成分y1,y2,…,yk并且满足(1)y1,y2,…,yk保留原始变量xi,x2,…,xp的大部分信息:(>80%);(2)k<<p;(3)y1,y2,…,yk互不相关。其中k由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yi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λi为总体X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且λ1≥λ2≥…≥λp≥0,方差贡献率代表主成分yi概括原始变量信息多少的程度。
前k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通常取使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的k的最小值为主成分个数。
主成分回归分析是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合,基本思想是先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回归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然后将主成分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又可将主成分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还原为原始变量得到新的模型。
(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测算及分析
基于相关消费支出数据的可得性,选取1991—2020年全国和河南省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数据。由于2014年之前未统计全体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及连续性,1991—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根据历年全省城镇化率数据计算得出。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河南省统计局网站、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等。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运用SPSS22.0分别对2010年、2020年全国及河南省八大类消费和可支配收入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总体看,相比2010年,2020年全国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略有下降,河南省居民的总边际消费倾向略有上升,但全国及河南省居民新增收入仅有三分之二用于消费,消费意愿有很大提升空间。
表1 ELES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从消费类型看,2010年和2020年,全国及河南省食品烟酒方面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最高,食品烟酒支出仍然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食品烟酒类和衣着类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大幅下降,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再追求简单的吃饱穿暖,而是向更高水平的消费转变。居住类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幅度最大,其他类型边际消费倾向趋于稳定,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了此类消费支出的比例。
2.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说明收入的相对变动与由此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公式(4)计算出全国及河南省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具体见表2。
表2 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估计结果
总体看,全国及河南省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对各项消费的支出也在增加。
从八大类消费类型看,全国及河南省的食品烟酒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此类消费的增速小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全国及河南省的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五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五类消费的增速大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正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消费需求的提升潜力较大。
3.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测算及结果
为了度量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引入常用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结构层次系数。其基本原理为:假定存在几种不同的消费类别,将其层次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则可以定义消费结构层次系数(用S表示),公式如下:
其中,kj为第j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比重;n为消费支出类别总数。
对各类消费支出按需求收入弹性排序后,使用结构层次系数,可以进一步测算出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此时,n=8,k1至k8分别为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其他用品和服务和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基于1991—2020年全国及河南省的消费数据,对全国及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的测算结果见表3和图2。全国及河南省的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消费结构正处于不断升级和优化当中。此外,2003年SARS、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均对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冲击,对应年份或下一年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均较正常年份有所下降。这反映出每次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大危机出现后,居民消费习惯亦将受到较大影响,居民会收缩消费、提高储蓄,进而影响消费结构升级。
表31991 —2020年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测算结果
图21991 —2020年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
分时间节点看,1991—1997年,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高于全国。这一时期处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居民仍处于温饱阶段,食品类支出在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大,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供应充足,食品类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全国,消费结构较为优化。1998—2005年,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低于全国。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红利逐渐显现,沿海省市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居民收入快速提升,消费结构快速优化,而河南省作为内陆农业大省,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居民收入、消费逐渐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中部塌陷区”。2006—2020年,河南省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再度高于全国。200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于200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进一步部署。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承接了大量来自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带动了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进而对消费结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三)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影响的测度分析
基于人口数据的可取性、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2000—2020年的城镇化率(x1)、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x2)、劳动年龄人口占比(x3)、人口自然增长率(x4)、少儿抚养系数(x5)和老年抚养系数(x6)6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前文所得同时期消费结构升级指数(y)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SPSS22.0和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首先对上述6个解释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82,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895%,特征根分别为3.620和1.773(见表4),均满足条件,最终选取两个主成分。
表4 总方差的解释
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得2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主成分z1中,城镇化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老年抚养系数4个变量的载荷较高,由于这些变量与社会发展存在联系,因此称z1为社会因素。在主成分z2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少儿抚养系数2个变量的载荷较高,由于这两个变量与家庭存在联系,因此称z2为家庭因素。
被解释变量y和主成分z1、z2的回归结果如下:
y=3.67+0.06z1+0.08z2
经主成分回归,还原为原始6个解释变量的结果为:
y=3.186+0.005x1+0.017x2+0.012x3-0.043x4-0.018x5+0.011x6
由以上结果可得,城镇化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老年抚养系数等4个指标对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呈正向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对消费结构升级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越注重消费质量,对高质量消费的需求越大,追求消费需求的层级也越高,更注重提升对娱乐、旅游等发展型消费需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老年抚养系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次之,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年龄人口,这一群体也是消费的主力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不再满足于温饱型消费,而是转向享受型消费,随着老年群体的增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群体的消费状况,新的消费形式改变了老年人的传统消费观念。此外老年人口在以往生命阶段积累的财富和诸如经验、知识等其他人力资本要素也会使老龄人口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城镇化率对消费结构升级影响最小,主要源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互联网、5G、快递物流的普及,以及线上消费、数字消费进一步拉近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少儿抚养系数对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呈负向影响,且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负向影响作用较大,同时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少儿抚养系数逐年降低,对消费结构升级指数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少儿抚养系数逐年降低反映出居民生育观念的转变,更注重优生优育,居民在少儿方面的消费增加,特别是在少儿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支出无形中加重了家庭抚养少儿的经济压力。
五、新时期河南优化人口结构、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人口作为居民消费的主体和承载者,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需求和升级起到根本影响作用。因此,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需求,适应和调整人口态势,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是河南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出台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一是严格落实生育激励政策。尽快出台与生育政策相衔接的经济社会政策,适时提高生育保险报销比例;适当延长产假和男性护理假;对按政策生育三孩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教育费用减免等政策。二是加快出台生育配套相关措施。建立覆盖城乡的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财政向妇幼保健、托幼、学前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倾斜;保障女性就业权益,解决家庭养育孩子面临的生育医疗保健、教育、女性就业歧视和经济压力等实际问题。
(二)优化人口教育结构,促进居民消费模式升级
人口教育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优化人口教育结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升级。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快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学杂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制度的改革完善,缓解因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产生的预期消费支出压力,不断改善教育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二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农村教育环境,加强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通过提升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其收入和消费能力。
(三)积 极 应 对 人 口 老 龄 化,充 分 挖 掘 消 费 新 需求、新市场
过去十年间河南人口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从供需两端发力,充分挖掘消费的新需求、新市场,已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实现河南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一是积极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尽快为老年群体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打通通道,弥补未来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的缺口,支持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发展、搭建老年人才社会参与服务平台、鼓励老年人参与经济、公益事业等活动。二是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改革和完善养老政策法规,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立社区养老帮扶机制,提高养老待遇等,切实做到老有所养,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降低老龄化家庭的预防性养老储蓄。三是积极发展“银发产业”。开发生产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医疗保健护理用品、娱乐产品、教育旅游等相关产品,促使老龄化消费形成新业态,进而扩大就业、提升消费水平。
(四)进 一 步 提 高 城 镇 化 率 水 平 和 质 量,释 放 居 民消费潜力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促进河南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结构有积极作用。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2020年末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43%,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46个百分点,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城镇化不仅会直接提高居民消费,也会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消费的增加,加快城镇化,从而带动整体需求上升。尤其要逐步消除农村流动人口在居住、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方面因户籍差异而产生的差别,加速其市民化进程,提高其消费预期。二是推动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向农村流动人口扩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由于家庭抚养负担差异导致的消费质量差距,实现城乡人口变动与消费升级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