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测度研究

2022-12-15龚金斤黄莉芳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升级程度

王 芳 龚金斤 黄莉芳

(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简单说就是产业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生产模式。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测度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可以衡量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可以及时反馈政策实施效果。

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赵剑波和史丹等(2019)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与突破点,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1]。张永恒和郝寿义(2018)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供给,认为从供给层面研究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探寻在所受生产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化问题,而高质量发展是最终目标[2]。实证分析中主要采用门槛回归[3]、Copula函数[4]、向量自回归模型[5]等方法验证了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目前学者主要从以下视角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指标体系:一是从产业转型升级自身发展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曹宇辰(2019)构建了包含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合理度、高度、速度的评价指标测度山东省地市产业转型升级水平[6]。二是从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所做贡献的角度,构造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指标。管军和严骏等(2015)从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对环境的影响、对省内经济的产业贡献和产业自身高效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出发,建立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7]。潘为华和潘红玉等(2019)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指数[8]。三是从产业发展投入与产出角度构造的指标体系。何学松(2017)针对河南省的产业升级从产业结构高级性、创新驱动性、投入节约性、产出高效性、对内对外开放性等维度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9]。冯亮和陆小莉(2021)从结构调整、绿色生态、质量提升、协同集聚四个维度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刘钒和杨绍纯等(2021)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园区建设、绿色发展四个层面对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所在城市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投入和产业两大方面构建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11]。

已有的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刻画了产业发展的过程和效果,但较为缺乏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构建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并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引方向,本文基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从五方面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文献进行补充。(2)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新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从区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3)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来已有10年时间,通过综合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以掌握我国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情况。

二、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主要从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视域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可获得性、目的性、代表性原则,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即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水平。准则层是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产业转型升级评价目标分为产业创新程度、产业协调程度、产业绿色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共享程度5个一级指标。指标层从全面评价和数据可得性的角度,对各一级指标设计具体的评价量化指标,共选取22个具体指标来衡量。最终构建的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一)产业创新程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应用于产业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创新程度的度量,可以从产业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投入强度、产出成果、投入产出协调度四方面衡量。

经济效益方面,我国一贯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其为国家创造的利润情况可以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程度;投入强度方面,国际经验认为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则认为该国的创新活动进入活跃期,因此本文选择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度量;产业创新的产出成果采用专利申请数指标;产业创新投入产出的协调度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指标。

(二)产业协调程度

新发展理念的协调主要指“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产业的协调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协调,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等方面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产业间投入的资源要素相互协调,并能合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各可用产业重要程度为权重的结构偏离度即泰尔指数来测度。在配第-克拉克产业理论中,产业结构发展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的规律,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化趋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能较好反映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

(三)产业绿色程度

环境就是民生,要维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对产业绿色模式要特别重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衡量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一是能源、电、水等资源的消耗,具体包括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GDP用水量。二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压力,包含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三是维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水平,即环境保护投入,包含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

(四)产业开放程度

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经济高质量更大发展空间。产业开放指标主要选取贸易和投资两大方面。进出口总额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衡量我国对外交流的总体量。投资指标选取以投资方向分类的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分别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

(五)产业共享程度

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为全民所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业共享可以反映在就业机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共享、信息技术共享等方面,失业率可以反映国民产业提供的就业水平是否充分,收入增长率、居民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产业发展带给人民的收入红利;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及资源为产业共享提供了载体,选取指标单位GDP软件产品行业收入和单位GDP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收入来衡量共享载体的贡献。

三、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方法——熵权TOPSIS法

TOPSIS法又称优劣解距离法,它不仅能对研究样本的综合评价情况进行排序,还能精确反映各样本评价得分之间的差距。熵权TOPSIS法则是在TOPSIS运算中利用信息论中的熵值法确定权重,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排序的一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具体来说,对我国某一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熵权TOPSIS综合评价,先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各指标加权后,从全国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中找出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然后比较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得分与最高、最低得分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对该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客观评价。距离最高得分越近,说明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评价情况越好,距离最低得分越近,评价情况则越不好。

(一)熵值法确定权重

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就越大。熵值法是一种依据各指标值包含信息量的大小确定决策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

1.构建初始指标矩阵

本文选择m=30个省(区、市)作为评价对象,n=22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指标值为Xij(i=1,2,…,m;j=1,2,…,n),得到原始数据矩阵:

2.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为避免各指标单位不一致的干扰,通过指标值与最大值、最小值的离差相对数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1的各项评价指标有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当xij为正向指标时:

当xij为逆向指标时:

其中,Mj=maxi{Xij},mj=mini{Xij}。

3.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1)计算第i个省(区、市)第j项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的比重得到指标比重矩阵P:

(2)利用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比重pij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3)为便于熵权的确定,计算差异性系数hj。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4)由差异性系数来确定熵权系数ωj:

ωj取值越大,表明产业转型升级指标体系中第j项指标代表的信息量越大,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的作用越大。

(二)TOPSIS法综合评价

1.以熵权系数ωj为权重,对P矩阵中各元素进行加权Aij=pij*ωj(i=1,2,…,m;j=1,2,…,n),并构成矩阵A:

2.由各项指标最优值和最劣值分别构成最优值向量A+和最劣值向量A-:

其中:

3.计算矩阵A中各元素Aij与最优值A+j、最劣值A-j的距离:

4.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度Ci:

5.按相对接近度大小排序,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水平Ci越大,表明第i个地区越接近最优水平。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年鉴,研究对象分别为2012年和2020年30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和西藏)共22个指标变量。其中,2012年数据主要用于对比分析。

(二)熵权

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熵权详见表2。

表2 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的熵值(ej)、差异系数(hj)和权重(ωi)

从指标体系的指标层来看,产业创新程度中的专利申请数(X3),产业协调程度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5)、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X6),产业绿色程度中的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X14),产业开放程度中的进出口总额(X15)、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X16)、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X17),产业共享程度中的单位GDP软件产品行业收入(X21)、单位GDP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收入(X22)的比重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在综合评价中起到相对重要的作用。产业创新程度中的高技术产业利润额占GDP比重(X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X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X4),产业协调程度中的泰尔指数(X7),产业绿色程度中的万元GDP能耗(X8)、万元GDP电耗(X9)、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X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3),产业共享程度中的失业率(X18),收入增长率(X19)、居民恩格尔系数(X20),权重系数处于0.10—0.03之间,对综合评价的作用处于中等水平。产业绿色程度中的万元GDP水耗(X1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X11)对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的贡献较低。

将二级指标汇总可以得到产业创新程度、产业协调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产业绿色程度和产业共享程度的权重,如图1所示。根据图1,指标体系准则层中熵权系数的排序为: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共享程度>产业创新程度>产业绿色程度>产业协调程度,说明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中,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共享程度和产业创新程度的影响作用较大,影响程度累计为74%,而产业绿色程度和产业协调程度的影响较有限。

图1 一级指标权重分布图

(三)地区综合评价

根据熵权TOPSIS法,计算各地区得分与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的距离、相对接近度和排秩结果如表3、图2所示。

图2 全国30省(区、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表3 最优接近度

(续表)

从产业转型升级评价结果看,广东的相对接近度为0.632,北京为0.547,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天津7地的相对接近度远远超过其他省(区、市),取值在0.244—0.632之间,是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良好地区;福建、辽宁、四川、陕西、海南、重庆、河南、湖北、安徽、河北10个地区的相对接近度取值在0.105—0.172之间,是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较好地区;湖南、江西、山西、吉林、广西、黑龙江、云南、甘肃8地的相对接近度在0.063—0.091之间,属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一般地区;新疆、内蒙古、贵州、宁夏、青海等地取值在0.039—0.060间,属于产业转型升级水平需加快提升的地区。

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在全国居首,地区排序普遍在前10位以内;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处于中游水平;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基本处于后10位。从产业转型升级准则层指标权重看,产业转型升级良好的地区在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共享程度、产业创新程度上均高于其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较好的地区在产业创新程度、产业协调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产业绿色程度和产业共享程度上的表现比较均衡;产业转型升级一般的地区在产业绿色程度、产业协调程度上的表现相对较好,但由于权重较小,所以得到的评分值偏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提升的地区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对比研究

为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利用2012年和2020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从2012年到2020年,产业创新、产业协调、产业共享三个指标层面的权重在减小,产业绿色、产业开放两个指标层面的权重在增大(见图3)。

图3 2012年与2020年一级指标权重对比图

熵值法确定权重考虑了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权重小表明数据间差异小。产业创新程度从0.192到0.175,一级指标权重减少0.017,说明近年来全国各地区之间产业创新程度差距在逐步缩小,各地都重视创新因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产业协调程度从0.141到0.126,一级指标权重减少0.015,全国各地区之间协调程度增量发展的同时,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趋于协调。产业共享层面2012年和2020年变化幅度不大。

产业开放程度权重从0.286到0.320,一级指标权重增加0.034,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增加,全国各地区之间产业开放程度差距在逐渐拉大。产业绿色程度从2012年的0.120到2020年的0.136,数值增加0.016,表明在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各地区在产业绿色方面的效果差距在扩大。

表4给出了2012年、2020年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排秩变动情况,可以直观看出东部地区排名持平或者上升,保持稳定状态;中部地区排名以进步居多,而东北、西部地区排名波动较大。发达的东部地区大部分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排名不变,引领了全国产业转型发展。其中,天津排名上升2名,河北排名更是上升了6名,表明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把握住机遇,产业转型升级呈现良好的效果。中部地区除了安徽、湖南排名下降了1位,其余地区排名均在上升,江西和河南分别上升了7位和5位。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有力地改造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调整发展动力,发挥中部地区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东北、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加大步伐抓紧转型升级。其中,四川与辽宁整体排名在10名之内,但贵州下降了15名。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区位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仍是其薄弱环节。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了评价,得到如下结论及启示: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产业创新程度、产业协调程度、产业开放程度、产业绿色程度和产业共享程度5个方面共22个指标来体现。

二是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共享程度和产业创新程度在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综合评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明在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产业开放、产业共享和产业创新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只有缩小这些差异,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才能整体提高。

三是从地区发展看,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处于较好状态,但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综合经济发展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可以改变思路,如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中围绕技术创新,推动各创新单位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技术、生产要素、产出成果等的共享,进而对整个区域内社会、经济、生态产生影响,达到共赢。

四是从时间发展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创新、产业协调和产业共享程度在各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处于较好状态,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变动,表现出朝更加优化、更加合理方向发展的动态趋势。不同地区应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现状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优势,淘汰落后产业,布局新兴产业,不仅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升级程度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