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碳目标下减碳固碳建筑材料展望
2022-12-15刘志中王平
刘志中,王平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对全球变暖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建筑材料的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加深对建筑材料的了解,使减碳固碳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减碳固碳是改进建筑的材料的重要方法,需要对建筑材料的组成进行分析,增强建筑材料的固碳作用,同时确保建筑材料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材料滥用现象,使建筑材料能够满足碳排放指标。
2 双碳目标下减碳固碳建筑材料相关概述
2.1 碳排放特点
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建筑材料,需要对碳排放的特点展开分析,使碳排放能够符合指标要求。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建筑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碳排放的进行,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应对建筑材料的碳排放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精准计算,对建筑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碳排放量;Bi为能源i的消耗量,按标准煤计算;Ci为能源i的消耗系数;i为能源种类。
通过式(1)可以对不同资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据相关资料统计,建筑全过程碳排量如图1所示,在生产、施工、运行过程中,均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年均碳排量达到49.3 t,对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减排应进行全面控制,将碳排放量限制在一定水平,增强建筑材料的固碳作用,提高对碳排放的控制效果[1]。
图1 建筑全过程CO2排放量(单位:×108 t)
2.2 减碳路径分析
2.2.1 生产方面
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将伴随二氧化碳的生成,需要从生产角度对碳排放进行分析,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以钢铁建材为例,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需要煤炭来提供热源,不仅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会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不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传统的炼钢法对资源的消耗较大,需要进行降碳减排方面的控制,采用高效率的炼钢形式,提高钢材生产的节能控制效果。因此,建材生产应向减排方向改进,合理对减排技术进行应用,如电弧炉冶炼技术,能显著降低生产中的碳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控制的稳定性。
技术改进是碳排放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强对碳排放的控制作用。一方面,需要对生产原料进行改进,提高材料的固碳效果,防止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另一方面,需要对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注重生产过程的低碳控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量,提高碳排放量控制的稳定性。
2.2.2 应用方面
建筑材料应用过程中,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需要重视材料使用环节的控制,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效果,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节能型材料,减少施工过程碳排放量。碳排放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应注重材料的品质和性能,避免使用劣质高碳的材料,否则会增加碳排放量,不利于减碳固碳的控制。同时,需要对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另外,需要注重新型建造技术的推广,如装配式建筑、木结构等,提升建筑结构的固碳优势,采用绿色施工的方式。材料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施工技术使用的规范性,使建材能够充分发挥固碳作用。
3 双碳目标下减碳固碳建筑材料技术改进
3.1 混凝土固碳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需要注重固碳技术的应用,限制混凝土的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总材料中占据70%以上,因此,对混凝土采用固碳技术非常重要。混凝土固碳技术主要是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实现混凝土的固碳效果。混凝土固碳过程中,起到固碳作用的物质为钙镁组分,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其固定在混凝土中,而且能够对碳量进行锁定,防止二氧化碳溢出混凝土体系外,使固碳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固碳技术对混凝土性能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节约一部分原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碳含量增加后,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图2所示为固碳技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由图2可知,固碳技术具有显著的减碳固碳效果,在用量方面,水泥含量降低了7%;在强度方面,混凝土的28 d强度提高了10%,因而采用混凝土固碳技术具有可行性。
图2 固碳技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 混凝土添加剂
混凝土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固碳效果,需要注重外添加剂的使用,满足混凝土的固碳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剂有用量限制,即用量不能超过水泥的5%,否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导致其性能指标下降。以聚羧酸减水剂为例,需要将其用量控制在5%以下,并且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减水剂使用的合理性。混凝土减水剂检验指标见表1。通过检测结果可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表明减水剂的使用质量良好。然而,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增加碳排放量,因而需要对添加剂进行改进,通过添加剂实现固碳效果。
表1 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要求
研究表明,纳米级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固碳效果,可以作为添加剂进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优化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另外,纳米级二氧化钛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有显著的应用优势[2]。
3.3 碳负性水泥
碳负性水泥是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控制。传统的水泥材料由碳酸钙分解制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每吨水泥碳排放量可以达到0.8 t。经过对生产原料进行改良,采用镁铝盐取代碳酸钙进行生产,能从根本上限制碳排放量,将每吨水泥的碳排放量控制在0.5 t以下,提高对碳排放的控制效果。镁铝盐是生产碳负性水泥的主要原料,对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对其他材料的碳排放进行弥补,增强碳负性水泥的优势。以镁铝盐作为原料,能够对生产环境的温度进行控制,与碳酸钙煅烧相比,将生产温度由1 500℃降至600℃,能降低煤炭资源的消耗,降低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量。以镁硅酸盐为例,全球具有丰富的资源总量,储粮可以达到1×1013t,将其作为生产原料具有可行性,镁硅酸盐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MgCO3,进而起到固碳作用,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碳负性是建筑材料生产的重要指标,有助于生产工艺的全面改进,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效果,对生产过程进行稳定控制。
3.4 混凝土新型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重要物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胶凝材料进行改进,采用新型的胶凝材料降低生产中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在传统生产方式中,胶凝材料主要为粉煤灰、矿渣等材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减碳。对于新型凝胶材料,采用黏土、石灰石组成复合材料,能提高混凝土的绿色低碳效果,保证混凝土得到有效运用,并且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新型黏胶材料采用煅烧的方式进行生产,煅烧过程处于碱性条件下,即使二者的掺量达到40%以上,混凝土仍然具有良好性能,因而新型胶凝材料可以代替一部分胶凝材料使用,进而对碳排放量进行控制。新型胶凝材料能降低水泥熟料的用量,对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量进行控制,提高碳排放量的控制效果,构建完善的低碳水泥体系[3]。在新型胶凝材料的影响下,能降低30%~40%的碳排放量,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另外,在新型胶凝材料的作用下,能减少20%的热能要求,降低煤炭资源的消耗,使燃煤得到充分利用。
图3 新型胶凝材料碳排放量
3.5 低碳保温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低碳保温材料的应用,从工艺层面降低碳排放量,提高对二氧化碳的限制作用。低碳保温材料的种类较多,包括挤塑板、聚苯板、岩棉等,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合理选择材料,确保低碳控制的稳定性。以GRAMITHERM有机保温材料为例,其主要成分为草纤维,导热系数为0.04 W/(m·K),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与聚丙苯保温材料相比,该材料碳排放量少,并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每千克GRAMITHERM有机保温材料可以吸收1.4 kg二氧化碳,而且吸收量要大于排放量,使该材料具有碳负性优势,对空气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属于保温兼环保材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因此,需要注重新型材料的研究,提高建筑材料的技术优势,使碳排放量能够负增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碳排放量,会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减碳固碳技术作为基础,对建筑材料进行改进,提高建筑材料的固碳效果,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双碳目标得到落实。通过减碳固碳技术生产出绿色材料,便于采取综合化的减碳措施,保证碳排放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