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2022-12-15钱洲军陈伟萍

中国德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学部导师制全员

■ 钱洲军 陈伟萍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顺应教育改革潮流,在教育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打破传统的班主任制,全面实施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让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的深度互动中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形成了师生双向成长共同体。

一、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的研判谋划

班主任制在学校运行上百年,已被广泛接受。要从根本上打破这一制度,绝不能一蹴而就。学校经过反复调研,充分研判,整体谋划,稳妥推进,让导师制从观念走向现实。

(一)充分研究,顺势而为

2014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之相配套的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这就提出了一些新课题。一方面,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凸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行政班模式下进行走班教学,势必遇到教学管理真空,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稳定的导育关系。

导师活动日带领学生参观高校

学校反复研究后发现,传统的班主任制下,教师工作覆盖面广,压力责任集中,工作很难深入。而且,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家庭状况和发展需求差异较大,也使得班主任遴选困难。而班主任制与学科导师制双轨运行使导师的育人功能无法真正落地。因此,学校决定推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推行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导师”。

(二)科学论证,广征民意

教育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意愿,达成广泛共识。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研讨,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分析利弊;组织多批次的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取经,研究班主任制与导师制双轨运行的得与失。学校集全体教师智慧,科学论证,广征民意,取得了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三)分步实施,由点到面

导师制分步实施,先由点到面,再全面铺开的。早在全面实施导师制之前,学校就已经在一些班级试点导师制了,一些经验丰富、素养突出的导师深度对接十余位学生,全方位关注学生思想品行与学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后来,又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班主任和学科导师双轨制运行模式,意图两者互相促进。2015年,学校在新高一彻底取消了班主任制,全面实施导师制。随后,后续年级逐年跟进,由点到面,完成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

二、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的组织实施

学校实施导师制,尽力让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担任学生成长导师,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长导师。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深入化、关爱学生成长全面化为发力点,致力于成就每一名学生的精彩人生。

(一)构建“德育处—学部团队—导师团队”三级管理框架

第一,建学部,选领导。各个年级建立学部,由校长室聘任学部主任,学部主任直接隶属于以德育处为主的各职能部门。学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水平,组建学部核心领导团队。

第二,小班化,均分组。学校将班额控制在40名学生左右,实行小班化管理。将每班学生平均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12-15人,并使每一组学生的学业水平、性别等大致均衡分布。

第三,聘导师,全员化。每个学部除个别教师因极特殊原因未担任导师外,其余教师均被聘为成长导师。每班配备三位导师,每位导师与一个小组学生结对。

第四,立“首导”,重团队。每三个班级的导师中,由一位协调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导师担任首席导师,重点负责解决疑难问题、调停班际矛盾、协调重大活动等。

第五,调关系,建体系。学部主任下有四位首席导师,四位首席导师分别为行政首导、教学首导、德育首导、生活首导,他们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每个班级三位导师分别为教学导师、德育导师、生活导师,他们紧密合作,同时与学部首席导师无缝对接。

(二)落实导师制育人目标和各级主体职责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第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谐师生关系,让师生互相促进、互相成长;第二,力图使家校沟通更顺畅,更好地体现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第三,尽力提升每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的育人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学部主任的总体负责下,成长导师遵照“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的总体要求,主要承担以下职责:第一,对学生生涯规划及学业选择进行指导与监控;第二,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与测定;第三,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第四,设计与实施个性导师活动日;第五,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第六,家校沟通交流;第七,本学科教学与辅导;第八,小组成员习惯培养与校正。

(三)完善学校导育配套制度

学校着眼实效性、制度化和常态化工作要求,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第一,完善导师绩效工资分配和优秀导师团队评定制度。第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编制导师工作手册,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第三,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以班级为单位共同会商学生发展。第四,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导师与受导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沟通。

三、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的日常管理

全面推行导师制,是教育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要巩固改革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尤为重要。

(一)实施学生档案袋管理

学校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记录育人工作过程和实效。每位导师都有一本《导师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导师制组织架构、导师工作职责、受导学生基本信息、团队工作记录、主题班会(导师活动日)记录 、学生约谈记录、家校联系记录等。这个手册为推进导师制提供了工作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学生成长档案手册》,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导师根据受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问题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制订发展方案。导师对学生阶段性表现和学业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并进行分析。

(二)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过程性管理

为了确保导师制全面落实,学校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构建了导师与学生互动的常态化机制。

谈心交流。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一次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通过交流,导师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

家访。为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导师在一学年内要对受导学生至少实地家访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一次,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

记录。导师对自身工作要及时记录,内容包括导师家访情况、导师与学生谈话情况、导师对学生帮助措施,也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

导师沙龙。学校德育处、学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开展导师工作例会,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不定期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三)完善导师评优评先考核机制

由德育处牵头制定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工作具体考评办法,由德育处、团委、教务处、年级组(学部)等部门具体开展检查考核,每学年评选出优秀导师团队。考核一是注重导师团队的整体合作,关注一个班级三位导师之间的相互配合支持程度,导师团队运行协调通畅程度;二是关注班级建设的实效,重点考查导师团队治班成果,包括班级常规工作实效、班级文化建设进展、班级学生精神风貌改观等;三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导师团队在一学年中的表现,动态考量导师工作常规和工作细节;四是注重多元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倡导发挥班级优势,开展特色班级建设,在学生学业、行为规范、体育艺术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

学校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制实施八年来,成效明显,学部(年级组)的领导力明显加强,学生管理更有力,师生关系更融洽,家校联系也更密切,班际差异大大缩小,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及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部导师制全员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绘画作品选登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