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探索

2022-12-15王鸣洪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王鸣洪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其实质在于对比其成本效益。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耗费的成本,可通过货币进行计量,但难以完全通过货币对其收益进行计量。一般情况下,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涉及的各类经济效益指标,可以通过货币对之进行计量,但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涉及的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则难以通过货币对之进行计量。因此,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绩效评价,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公平、规范的绩效评价。

一、高标准农田概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构建的具有高产、稳定特点,且具有集中性和抗灾性特点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必须确保水源充足,且具有较高的肥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节水高效和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能促进农业实现良好的现代化发展,并推动乡村振兴。

1.粮食安全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且耕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不平衡分布。为增加粮食产量,有必要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农田潜力进行深入挖掘,据此保障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实现对耕地质量的有效改善,还能保障稳定的粮食生产,有力抵御粮食安全风险。

2.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耕地数量逐渐减少,且耕地质量渐趋衰退,破坏了生态环境,且导致外部环境包含的各类因素加剧了对耕地资源的侵蚀破坏,并形成恶性的往复循环,对农业生产和相关经营活动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还导致耕地日益贫瘠和荒漠化,不具备抵抗风沙侵蚀的能力。高标准农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涉及诸多因素,包括耕地、各项水力设施以及防护林等。其中,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营,能为耕地灌溉和防护林生长提供必要的水源,防护林能保护耕地免受风沙侵蚀,还能对水源进行改善。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增强生态效益。

3.社会稳定

在农业生产中,耕地占据着基础性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增加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能促进农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对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再以此为依据,遵循相关标准,利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程序,科学考核评价具体的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实施绩效评价,精准找出其不足,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改进措施,实现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改善,促进其效能增加。

确定绩效评价的具体种类,要以评价对象为依据,并结合评价目标。对高标准农田实施绩效评价,属于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此类绩效评价,通常是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绩效评估。在开展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规范的原则,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实施绩效评估。另外,应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涉及的信息,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才能促进既定目标的良好实现。

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特征:一、全面特征。实施绩效评价,要全面统筹和科学规划,并对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采取的角度和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虑,据此实现科学可靠的绩效评价。二、涉及较多影响因素。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外部环境包含的各类因素等均会对绩效评价造成影响。若仅考虑绩效评价对象或者外部因素,则难以保障绩效评价客观、真实、有效。三、动态性特征。开展绩效评价,可依据项目周期,还可依据真实准确的项目进展状况,开展阶段性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能动态化反映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四、区域性特征。绩效评价对象难免受到其所处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对此,实施绩效评价,要对区域因素潜在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保障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对高标准农田的具体属性、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相关公共产品的属性进行分析,可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绩效评价,是遵循相关标准,以规范有效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在此过程中,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选取,并严格按照各项评价准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并结合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依据,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出改进策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现良好发展。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1.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指标的原则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要对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要遵循如下原则对各项指标进行选取:一、科学性。为实现科学的绩效评价,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选取时,要确保所选取的各项指标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对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作出有效评价,避免各类主观性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而导致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对评价对象的实况进行真实反映。通常,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选取,要确保在衡量评价对象的过程中,个体因素不会对之产生影响,且不会受到评价时间限制。二、可操作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绩效评价,要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这就要求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要与高标准农田的实际建设过程相结合,选取含义准确、且易于获取相关数据的评价指标。三、完整性。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要对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具备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并展开全面有效的科学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联系性较强。选取评价指标,要尽量包含影响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的各类因素,保障绩效评价的完整性。四、可比较性。选取的同类评价指标要具备独立性和明确内涵。要求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均能反映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绩效,才能保障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2)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而言,其绩效评价呈现的综合性较强,受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因素的变化,其效益也会随之变动。本文选取经济、资源、社会三类指标,涵盖11个指标,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体系,如下表1所示:

2.数据的标准化及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上表1可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涵盖三大类效益,即资源、经济以及社会三类效益,共包含11个指标,各个指标对应的计量单位各不相同,无法实施统一度量。对此,采用简易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极差化法,通过归一化方式,对不同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

表1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

极差化法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各项指标相应的原始数据,Timin表示原始数据第i列的最小值,Timax表示原始数据中第i列的最大值,Tij表示归一化后的数据。

(2)指标权重的计算

对各项指标展开合理的归一化处理之后,其数据均发生转变,形成无量纲数值,各指标具有不同的上层贡献度。本文着眼于三个层次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选取,分别为计算资源层次、经济效益层次和社会效益层次,通过适宜的方法对各指标实际的上层贡献度进行获取,这就是权重。利用熵值法展开计算,能消除主观因素对计算的影响,所获取的权重能对不同指标数据蕴含的信息熵意义,展开客观真实的反映,据此完成绩效评价[9]。因此,本文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所采取的方法为熵值法,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以所得数据为基础,对信息熵进行计算,第个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对各评价指标相应的效用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对各指标对应的熵权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3)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其理论层面的基础来源于模糊集合理论的相关知识,对不小于2种的价值属性所构成的相应结合,实施绩效评价。该法能实现对各项指标的全面评价,并对其重要度进行确定,再根据隶属度,结合权重值,获取项目评价值,再判断评价效果。

四、相关案例

1.评价过程

对某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绩效评价,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隶属度函数进行构建,计算各指标值相应的等级隶属度,并将相关的各类评价标准作为参照,分析比较各类评价数值,对不同指标实际对应的各类标准化值作出准确的界定。测算得出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值如下表2所示:

表2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值

2.评价结果分析

(1)资源效益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视,促进单位面积土地大幅度提高其实际承载力,有效改善了土地垦殖率。这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并增加了防护林网建设,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能良好保持水土,并改善生态环境。资源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一,农田显著增加了节约集约度,实现了对耕地的高效利用,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通过平整土地,形成了较为规整的大面积田块,实现了对用地潜力的深入挖掘。二、显著改善了农田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了农田防护,增加了防护林面积,提高了绿色植被的实际覆盖率,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2)经济效益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益,帮助了农民增收。对耕地展开整治后,能有效改善其质量,并增加粮食亩产。对耕地展开机械化的生产作业,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还实现了对人力、机械成本的有效节约。通过综合整治农田基础设施,方便了机械化作业。对有机肥料的施用,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高。

(3)社会效益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惠及更多受益群体,具有较广的项目覆盖面,社会效益显著。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一、大幅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田块整治,方便了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全面建设完善水利工程,构建了通达的灌溉排水体系,增加了灌溉面积,拓宽了排涝范围,推动了土地流转。二、提高了农民满意度。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了农民的生产作业,提高了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满意度。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结论一:资源效益得到增强,但各项基础条件仍带来限制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改善了灌溉水利设施,增加了防护林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和收益,增强了耕地保持水土的能力,促进土壤发挥了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整治了农田环境,提高了农田的节约集约程度,明显改善了资源效益。但土地基础不同,且生态环境差异性存在,导致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产生不同的资源效益。

结论二:提升了经济效益,但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普遍提升了经济效益,通过对耕地进行整治,提高其质量,进而大幅增加亩产,促进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大幅度提高,保障了粮食增产,并实现了对人力成本的节约。对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促进耕地产值和农民受益得到了有效增加。但受到资金实际使用效率的影响,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三:提高了社会效益,但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缺乏充分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实现了对生产条件的良好改善,惠及了周边群众,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但农民群众未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缺乏充分关注。

(2)建议

建议一: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资金使用率实现大幅度提高。要增加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并注重提高资金使用率。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财政资金方面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支持,并按照规定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审核。

建议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展开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展开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土地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科学整治耕地地块。例如,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要注重增强土壤肥力,对土壤质量进行改善;对于山区耕地,要对耕地坡度进行降低,并避免水土流失。

结语

高标准农田能促进农业实现良好的现代化发展,并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建设。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构建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的指标体系,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可比较性的原则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再选取经济、资源、社会三类指标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数据实施标准化处理,计算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绩效评价模型,据此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绩效评价。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探索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未来展望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