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设计

2022-12-15牛青坡,刘文韬,李天翼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老挝旅客跨境

中老昆万铁路(昆明—万象,以下简称“中老铁路”)是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1],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我国技术标准、使用我国设备并与我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2]。伴随中老铁路建设工作的推进,配套铁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求日趋迫切,目前既有铁路客票系统并不完全适用于跨境运输业务,需要充分研究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架构、业务管理模式等需求,满足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及老挝境内旅客运输业务,根据面向国家的不同可分为中老铁路磨万段客票系统和中老铁路玉磨段国际列车客票系统,构建全新的中老铁路客票系统。中老铁路客票系统的建设将填补老挝境内铁路客票信息化系统的空白,提升我国铁路“走出去”软实力,更好推动中老铁路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辐射纽带作用,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3]。

1 既有铁路客票服务应用现状

1.1 我国铁路既有客票系统现状

我国铁路客票系统是旅客出行的核心信息系统,从建立之初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实时交易票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主动适应铁路客运服务的新模式发展要求,逐步实现了互联网售票、手机售票、站车无线交互、票额智能预分、席位集中等应用功能,推动铁路客运营销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变。在互联互通方面,2018 年9 月23 日,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开通运营,香港接入我国大陆的高速铁路网,标志我国高速铁路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4],为我国铁路客运互联互通业务开展打造良好范例。

1.2 OSJD 国际列车客票应用现状

铁路合作组织(Organisation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Railways,OSJD)作为政府间组织,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国际铁路运输方面协商一致的运输政策[5],其宗旨是促进铁路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合作。目前,OSJD 成员中俄罗斯铁路的国际旅客联运业务逐步向互联网化、移动化转变;白俄罗斯铁路移动应用新增用户通知等增值服务,并计划与匈牙利铁路、波兰铁路和捷克铁路等研究返程席位预留问题[6];我国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越南5 个国家铁路合作开行国际列车[7],主要由中国铁道旅行社通过线下售票点进行售票,售票渠道单一闭塞,旅客认知度不高,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票额固定没有共享,国际列车上座率普遍偏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国际旅客列车运输也将成为铁路客运新的增长点[8]。

目前,OSJD 国际列车处于信息化系统构建阶段,由国际列车客票应用系统从手工发售向互联网售票跨越的发展目标中可以看出,OSJD 各国国际联运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需要适应联运国家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程度,并与车票票额、车票票制、电子支付等发展因素密切相关,由综合因素推动国际旅客列车联运业务的发展。

1.3 UIC 国际联运应用现状

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UIC)作为非政府铁路组织,其宗旨是推动国际铁路运输发展,促进国际合作,改进铁路技术装备和运营方法,制定铁路方面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实现铁路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UIC 成员国中,俄罗斯已与我国、芬兰、拉脱维亚等多个国家实现国际联运,部分国际列车提供纸质车票,俄罗斯铁路境内及部分联运区间已实现电子客票[9]。我国铁路已经全面实现电子客票,但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列车联运电子客票业务处于发展阶段。从俄罗斯和我国铁路票务发展来看,亚太区国家比较适合开行跨境旅客列车实现铁路国际联运,各国陆续从可持续发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国际通道建设等方面考虑,实施新的运输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国际联运的发展。

2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应用设计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需以国际铁路的客运特征、建设依据、路网特点、组织管理方式等因素为基础,遵循两国对等原则进行设计,国内先进、成熟的客票系统不能简单照搬应用,需要依托客运业务特点和业务情况进行适应性研究,从业务需求、系统架构及专项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设计。

2.1 需求分析

中老铁路建设,在国际层面,通过加强中老铁路沿线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联运奠定底层基础[10];在国家层面,通过内联、外通,加快国际联运体系的构建,在政策法规方面已具备联运条件。为确保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客运服务,从业务管理、票务组织、车票票制、旅客服务、接口标准及隐私安全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

(1)业务管理方面。考虑系统使用者分别为老挝与我国业务人员,同时还需面向国际旅客多语言机制,并根据配置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使用和切换,适应中老铁路的语言国际化需求,为不同国家的旅客和用户使用客票系统提供便利。

(2)票务组织方面。研究列车、线路、车站等综合管理机制,适应国内、外铁路不同管理层级和票务组织模式的要求,中老铁路磨万段需支持调度中心、车站两级模式,中老铁路玉磨段需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级、铁路局集团公司级、车站级三级管理模式兼容适应。

(3)席位组织方面。研究基于不同车型、不同开行模式、不同开行区间等综合因素下的席位组织管理模式,适应老挝境内、中老跨境不同区间的特点,需具备未来与中老两国客票系统互联互通相适应的席位管理模式。

(4)车票票制方面。鉴于老挝境内铁路客票系统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客票系统已发展为电子客票阶段,综合中老两国技术标准、车票票制的发展历程、适用场景、防伪手段等因素,设计服务老挝境内及跨境需求的铁路票制,采用具备设备识读及防伪能力的专有票纸作为乘车凭证,并具备与电子客票体系对接的扩展能力。

(5)旅客服务方面。以便利购票、出行为前提,为旅客提供境内票、跨境票、往返票等不同车票类型;在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基础上,依托数字创新体系变革,研究电子支付、多币种支付、多币种结算的模式和技术,支持可配置的多个币种选择,通过研究跨境支付体系,为国际旅客提供便利、高效的支付服务。

(6)接口标准方面。充分借鉴OSJD 与UIC在国际旅客联运业务中遵循的国际运输法及相关约束性和建议性运输政策、章程,为未来中老铁路与其他国家铁路的互联运营、新技术推广等积累合作经验。

(7)隐私安全方面。需符合我国和老挝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在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等环节做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为系统后续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系统设计

充分考虑中老两国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按照阶段目标,逐步开展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建设,通过借鉴OSJD 和UIC 等国内外相关标准与规范,以标准规范的形式推动中老跨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具备与国际联运发展的接轨能力。

2.2.1 发展阶段划分

随着中老两国信息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可以划分初期建设、中期发展、远期展望3 个阶段,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发展阶段划分如图1 所示。初期建设阶段,目标是构建中老跨境铁路信息化系统,以线下服务模式为主,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满足旅客的个体位移需求;中期发展阶段,是进行线上、线下服务融合,通过拓展服务内容与形式,提升服务维度与品质,向个性化服务体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远期展望阶段,将以集成多种服务资源为基础,向集成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面打造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目前,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处于初期建设阶段,需主要从强基础、提升通道顺畅及信息化发展方面入手,立足两国信息化发展程度,以适度超前为原则构建信息化系统。

图1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发展阶段划分Fig.1 Development stage division of ticketing system for China-Laos Railway

2.2.2 系统总体架构

鉴于国内客票系统的规模、传统服务器-客户机(Client/Server,C/S)模式的运维成本、商业软件的版权限制、本地化多语言及设备应用等需求,客票系统以打造“平台+标准”的模式为目标,研究多中心、多级架构模式下的系统架构,设计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2 所示。

图2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总体架构图Fig.2 Architecture of ticketing system for China-Laos Railway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总体架构分为内部、外部2 类。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内部按照老挝业务组织模式由中心级、车站级2级组成,各部分具体设计如下。①中心级包括互联网服务区和客票核心区,互联网服务区为扩展设计区,未来负责互联网、手机APP、代售点、车站移动终端、路外其他系统专线访问的安全接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及共享,并对接入服务及相关数据接口进行安全管理。客票核心区是处理票务业务的核心功能区域,统一接入平台提供权限认证、安全管控、服务导航、流量控制等功能。接入请求通过统一接入平台后,访问部署于中心级的核心功能各微服务集群。数据统一存储于中心级,为服务层提供综合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存储、数据清理、数据管理等功能。安全管理通过统一的安全管控机制,实现对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保障客票系统安全可控。架构具备3 级支撑能力,面向国内中心级服务将上移至国铁集团级,由国铁集团级提供统一的业务服务支撑及数据存储。②车站级面向各类终端,主要实现售票、退票、改签、补票、交班结账等功能,包含售票终端、补票终端、应急终端、管理终端等不同类型。终端采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的混合架构模式,部署终端各类设备驱动,并提供终端版本更新、安全控制等功能。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外部是指与系统建设相关的各类影响因素,包括我国、老挝的国情因素、国家对铁路运输的相关政策要求、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发展程度及扩展能力,相关技术体系标准等,这些影响因素将作为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系统未来具备与其他国家跨境联运接轨能力奠定基础。

2.2.3 专项技术方案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总体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开放式体系结构、虚拟化集群技术、微服务架构的技术路线,构建平台服务模型,形成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应用服务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网络方面,老挝境内采用专网运行、两级架构模式,包括万象调度中心和10 个客运车站,调度中心和车站业务通过统一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保证各层级业务功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采用负载均衡并行处理技术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及可靠性。

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兼容共享存储及分布式存储方案,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读取速度。通过逻辑复制和流复制的方式实现数据同步。

终端服务方面,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涉及终端较多,包括证件读卡器、二维码识读设备、制票机、电子支付设备等,为实现B/S 架构客户端对设备的应用支撑,设计终端服务程序,建立上层业务与硬件、系统间的通信通道,通过网络协议与调用者通信,实现系统交互及硬件驱动加载。同时,通过终端应用实现终端身份认证,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对关键信息加解密等机密性保护。

2.2.4 特色功能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在实现客票管理、客票交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从应用便利性角度提供跨境交易服务、多语言切换服务、多币种支付及结算服务、多种席位组织模式等特色功能,各功能具体设计如下。

(1)跨境交易服务。系统支持老挝境内票、中老跨境票发售,支持相同列车不同运行区间的跨境业务,可适应本地短途列车席位的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跨境长途列车席位管理模式。

(2)多语言切换方案。为满足不同语种人员对系统便利使用的需求,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均支持老挝文、中文、英文3 种语言,实现界面静态文字、系统动态加载文字双重多语言转换,研究多语言显示适配机制,通过语种选项实现便捷切换。

(3)多币种支付及结算服务。初期系统支持基普支付,为适应汇率变化,中期优化支持基普、人民币、美元等多币种支付方式,研究计价币种、支付币种、结算币种单独管理模式,适应不同币种支付模式下业务统计、财务审核等需求。

(4)多席位组织模式。系统具备老挝境内短途列车席位管理能力,支持席位共用、复用等组合管理模式。未来中老双方跨境业务开通后,具备跨境长途、境内短途区分管理能力;提供席位交换功能,支撑两国往返票发售业务。

2.3 未来发展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基于老挝运营管理要求,已实现初期建设目标,完成业务管理、票务交易、收入统计、运营分析、系统监控、数据接口等主要功能,后续将从扩展业务办理渠道、丰富支付方式、提供检票服务、增强互联互通能力等方面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1)扩展业务办理渠道。系统上线初期,购票量较少,窗口渠道可以满足需求,但根据老挝车站大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分布情况,为避免旅客购票、乘车需两次往返车站,节约社会服务资源,未来将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形成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网站/APP 等线下、线上多渠道协同服务模式,满足旅客购票需求。出行前,旅客持购票证件或订单号等购票凭证,可通过车站窗口或自助终端完成乘车凭证打印。出行中,旅客需要经过乘车检票、车上验票、出站检票等多个环节,持纸质车票阶段,可通过自动可识读设备实现对境内票、跨境票的自助检验功能,预留未来对电子客票载体的服务能力,提升旅客在行程中的服务体验。

(2)丰富支付方式。完善既有支付方式,在现金基础上,丰富非现金支付方式,研究与电子支付配套的对账、财务统计、清算等相关机制,拓展系统多币种适应性,设计支持基普、人民币、美元等多币种支付方式,旅客在不同渠道购票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币种完成票款支付。系统提供与多币种支付配套的结算、统计等相关功能。

(3)提供检票服务。依托系统现有票制,研究自动检、验票技术,设计支持便捷手持终端检验票方案,在进站、乘车、出站等环节,通过自动设备验检票替代人工检票模式,提高车票真伪识别率,提升旅客进出站通行效率。

(4)增强互联互通能力。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初期按照跨境旅客联合运输管理规则要求,中老双方未实现系统级业务互联互通,为进一步提升跨境列车运营管理水平,研究系统互联互通,通过底层数据打通,在安全机制保障的前提下实现双方系统数据共享与互认,满足旅客跨国、跨系统办理客票业务需求。

3 结束语

中老铁路客票系统于2021 年 12 月 3 日在老挝境内磨万段开通运营,截至到2022 年7 月,日高峰售票8 000 余张,日高峰销售额16.45 亿基普,满足了老挝境内旅客出行和业务管理需求,系统具备日售票量万张级以上的扩展能力。磨万段上线运营,实现中老铁路客票系统“从无到有”的目标,是铁路“走出去”发展目标的探索,也将进一步推动中老铁路客票系统向基础资源共享、跨境产品多元化、应用集成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为多国铁路跨境联运发展奠定应用基础,将我国高速铁路推向世界,促进我国铁路配套标准逐步完善,开创国际合作新篇章,打造发展共同体。

猜你喜欢

老挝旅客跨境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非常旅客意见簿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候车大厅的旅客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我是人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