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古贤
2022-12-15张国钧
张国钧
刘 德
修学好古河间王
标签实事求是
题记修学而好古,卓立而不群。
实事须求是,千年熠熠辉。
刘德(前171—前130),祖籍泗水沛县(今江苏省丰县),世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父为汉景帝刘启,是景帝第三子。汉景帝二年(前155年)三月,以皇子身份封为河间王,都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他在此生活26年。
刘德自幼喜好读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达到几乎痴迷的程度,到了封地以后,刘德利用各种机会搜罗图书。西汉前期,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后,民间图书十分罕见。刘德为了搜罗图书,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凡从民间得到的善本书籍,一定要把抄本还人并给以金帛赏赐。由此刘德贤名远扬,四面八方的藏书者,常常不远千里,来向他献书。他所得到的古书几乎与汉朝宫廷的藏书相等。不仅常见的儒家经典、先秦诸子,他基本搜罗齐备,就连汉朝皇帝所没有的《左传》《毛诗》等作品,刘德也都得到了。
刘德对藏书刻苦钻研,曾与毛生等共同采《周官》及诸子说乐事的文章,编为《乐记》,还在河间王府设立了《左传》《毛诗》的博士官。他做河间王26年,将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些先秦典籍,特别是留传后世影响巨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的一大功绩。
刘德搜罗的大量图书,除了自己阅读,还派人把《周官》《左传》《毛诗》等珍贵图书送一份给西汉武帝。武帝刘彻元光五年(前130年)十月,刘德赴长安朝见汉武帝。汉武帝在三雍宫召见刘德,向他问策,一连问了30 多个问题,刘德逐一对答,发表了30 多通相关言论,所言无不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每次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以简练的语言阐发出深刻的道理,汉武帝听后甚为惊讶。此次策对传出宫外,长安城中无不对这位贤王钦佩有加。
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于公元前130年逝于封国。汉武帝念其献书功劳,赐谥为“献王”,当地人则俗称之为“献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