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进地区苜蓿叶象甲的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2022-12-14浦杏琴凃荣文朱龙粉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苕子联苯紫云英

浦杏琴 凃荣文 朱龙粉

(1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农村工作局,常州 213169;2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常州 213172;3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常州 213100)

黄芪属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野豌豆属苕子(Vicia sativa L.)、苜蓿属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均为豆科作物,可固氮造肥,可嫩梢蔬食,亦可观赏种植,是中国主要蜜源植物。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太湖一级生态保护区严格遵循化肥减量使用目标的要求,实行农田有序轮作,将紫云英、苕子作为固氮绿肥作物[1],金花菜作为鲜食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表明,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ahl)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紫云英、苕子以及金花菜的叶片和新生嫩芽,造成大量孔洞和缺刻,破坏生长点,致其生长密度和产量下降,严重发生时造成植株干枯、不开花,影响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绿肥固氮效果[2-3]。鉴于此,笔者进行了苜蓿叶象甲为害习性、形态特征研究,并开展了10%联苯菊酯EC等5种杀虫剂在紫云英田对苜蓿叶象甲幼虫防治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为害动态调查

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设立紫云英苜蓿叶象甲观察田,每7 d观察1次,密切关注其为害动态。2022年3月26日,在武进区前黄镇蒋排村随机多点割取果树林下套种的紫云英、苕子以及金花菜(果园生草),调查3种作物上的虫(卵)量,计算有虫株率、百株虫量和百株卵量,比较3种作物上苜蓿叶象甲的为害程度。

1.2 室内形态特征观察

试验分2批采虫饲养,第1批为2022年3月26日查获的129头幼虫,第2批为4月8日田间查获的135头幼虫,分别放入养虫瓶中进行室内饲养,适当投喂紫云英、苕子和蚕豆嫩叶,观察幼虫、结茧化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历期等。

1.3 药剂筛选小区试验

1.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进行,连续多年冬季种植豌豆、紫云英、苕子等豆科作物,试验田沟渠配套、田块整齐、交通便捷,易于试验操作和调查。供试紫云英品种为常规种植品种“徽紫一号”,于2020年11月上旬播种,试验防治对象为苜蓿叶象甲幼虫。

1.3.2 试验药剂及来源

试验选择的5种供试药剂分别为10%联苯菊酯EW(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富美实公司)、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虱螨脲SC(安阳市锐普农化有限责任公司)、240 g/L甲氧虫酰肼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3.3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11个处理(每667 m2用量),分别为:(1)10%联苯菊酯EW 20 mL,(2)10%联苯菊酯EW 30 mL,(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4)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20 mL,(5)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20 ml,(6)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40 mL,(7)5%虱螨脲SC 30 mL,(8)5%虱螨脲SC 40 mL,(9)240 g/L甲氧虫酰肼SC 10 mL,(10)240 g/L甲氧虫酰肼SC 20 mL,(11)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7.7 m2。

1.3.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21年3月25日田间查见幼虫(多数低龄)为害时用药1次,按照以上各处理的药剂用量,每667 m2兑水30 L,采用背负式电动弥雾机叶面均匀喷细雾。施药当日晴天,偏南风2~3级。试验期间不进行针对其他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1.3.5 调查方法

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7 d(4月2日)、14 d(4月9日)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调查10株,统计有虫株率和虫量,计算害虫死亡率和校正防效。害虫死亡率=[(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100%,校正防效=[(防治区害虫死亡率-对照区害虫死亡率)÷(1-对照区害虫死亡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叶象甲为害习性

经试验期间观察发现,苜蓿叶象甲田间为害的寄主有紫云英、苕子以及金花菜,未发现为害豌豆和蚕豆,但室内饲养投喂蚕豆叶片,可食,造成缺刻和孔洞。3月初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叶片,导致叶片缺刻和孔洞,在距离地面4~8 cm的茎秆上有一个近圆形或梭形的产卵孔,多粒卵产于茎秆中。3月中下旬低龄幼虫从产卵孔中钻出,爬到新叶、嫩芽和花序上为害。为害高峰期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造成叶片大量孔洞和缺刻,甚至枯黄,开花量明显减少。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幼虫15~20 d;蛹8~12 d;成虫寿命较长,超过1个月,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另外,在紫云英、苕子以及金花菜3种豆科作物中,苕子的有虫株率和百株虫量最多,紫云英百株卵量最多,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3种豆科绿肥作物上苜蓿叶象甲虫卵量比较

2.2 苜蓿叶象甲形态特征

2.2.1 成 虫

苜蓿叶象甲成虫体长5~6 mm、宽2~3 mm,体褐色。头部延长呈管状。触角着生在头管前端,膝状,端部膨大。前胸背板与鞘翅上密布深浅相间的条刻,排列成8条纵行,且前胸背板和鞘翅中央均有1条深色条纹带,前胸背板深色条纹带中间有1条粗细不等的浅色线。足细长,腿节稍粗,上有小齿,爬行速度快。

2.2.2 卵

苜蓿叶象甲卵呈椭圆形,初期为乳白色、透明,后期变褐色,长0.6~0.7 mm,宽0.3~0.4 mm。

2.2.3 幼 虫

苜蓿叶象甲幼虫头黑色,低龄幼虫体黄绿色,老熟幼虫体绿色,体长12~15 mm,中背线1条、呈白色,幼虫受惊后卷缩成“C”形。

2.2.4 蛹

苜蓿叶象甲成虫大多结茧化蛹,茧为白色、近圆形、大小似红豆,茧内蛹受惊易动,少数裸蛹不结茧。

2.3 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对作物的安全性

据施药后7 d、14 d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紫云英均能正常生长,未见明显的药害症状。

2.3.2 各药剂处理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

据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为每百株55头。由表2可知,施药后7 d、14 d,各药剂处理的调查结果趋势一致,10%联苯菊酯EW 20、30 mL两个处理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防效最佳,均为100%,同其他药剂处理相比,处于绝对领先优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联苯菊酯EW 20、30 mL两个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显著。除10%联苯菊酯EW外,其他药剂处理间相比,得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20 mL、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40 mL、240 g/L甲氧虫酰肼SC 10 mL、240 g/L甲氧虫酰肼SC 20 mL 4个处理的校正防效相对较高,与其余处理存在差异显著。

表2 各药剂处理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苜蓿叶象甲为害紫云英、苕子、金花菜等豆科作物,其成虫、幼虫除了食叶造成孔洞和缺刻、影响植株生长外,幼虫还钻蛀花序,破坏花蕾生长,从而影响植株开花[4]。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稳定性上,10%联苯菊酯EC 20、30 mL两个处理防治苜蓿叶象甲幼虫的效果较为突出,防效均为100%。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农药减量等因素,防治紫云英苜蓿叶象甲幼虫,推荐每667 m2施用10%联苯菊酯EC 20 mL,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露地栽培条件下防治时间为3月下旬[5]。

常州市武进区绿肥作物紫云英、苕子于4月中下旬耕翻入土,苜蓿叶象甲转移至田外大巢菜、小巢菜、野生金花菜等豆科杂草上继续为害,直到杂草成熟枯萎。苜蓿叶象甲以成虫形态在枯草丛中滞育越夏、越冬。实验室饲养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寿命较长,常躲在叶片中滞育不动,当受惊扰时爬行活动,且滞育期不为害投喂的豆科作物叶片。设施大棚种植的金花菜(秧草)为害时间较露地栽培的早,一般在2月出现为害高峰,较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左右。因此,露地种植和设施栽培的金花菜要分类开展防治技术指导,应因地制宜适期防治幼虫为害,从而保护叶片正常生长。

猜你喜欢

苕子联苯紫云英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不同播期和配比对油菜与紫云英混播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自己开创蜜粉源
抗菌多肽改性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研究
“三道坎”的变迁
那一片紫云英的海
梁永英:盛开在田野的紫云英
不起眼的紫云英
4,4′-二氯甲基联苯自聚合树脂合成条件优化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