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C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以“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为例

2022-12-14俞冠伊江舫

科技风 2022年34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素养

俞冠伊 江舫

1.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近年来,“5C”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以下简称“5C”模型),是21世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e)、审辨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1]。随着21世纪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教育目标,环境设计领域也进入了一个社会变革的可持续转型阶段。[2]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主目标以创新性人才和实践性人才为主,弱化了真正适应于新时期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虽有近年来在专业上引用校企校政实践项目教学手段进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但单一的强化技能学习已无法有效满足现实需要。重技能表现弱文化内涵的情况不仅让我们再次思考本科教学的目的,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个经过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中国的设计教育还担负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并提供创新人才的艰巨使命,过度引用国际优势强调国际性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注重与本土化教育的契合。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理论知识输入,需更多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层面上,拉里·库班曾问道:为何学校发生了诸多结构性变化,教学实践的变革却依然很少?[3]它要求设计师掌握更多的软性技能(经验习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隐性知识对于学生的输入。核心素质培养不仅涉及学科课程内部结构重构,还涉及学科的外部主题的关联度,因而是课程构建制度问题。

一、基本概况

(一)课程设置

“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即基础课后,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践课程40学时。课程在建课之初,以理论构建为主导,在教学中融入虚拟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21世纪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团队尝试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将乡村振兴、地方服务、物质文化遗产等实践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并融入课程。任课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度与规模的把控,并制定设计教学流程和制定评价标准。同时,跨专业、跨年级协同培养做牵引,根据每个项目的规模和目标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申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能力,并针对性地拓展周边产品、品牌形象等专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将沟通与合作面最大化,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动态。课程项目制通常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方便管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目标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培养目标为宏观上设计理论认知、室内设计程序与步骤、方案设计表达、空间组合排序等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二是微观上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创新发展、勇于探索、善于思辨等能力的培养,即5C模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设定其主要目的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环境设计教学中不具备的深度上进行实操项目设计,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课程实践项目的导入能有效地促进跨专业、跨年级的团队建设与合作,让学生了解多专业融合的价值和优势。掌握设计步骤的同时,通过参与洽谈沟通交流;深度研究与调研的细节探索,设计与施工的流程联系;在课程规定时间范围内,创造可实施的设计方案。此外,教师的经验心得传授也尤为重要。

(三)教学准备

在对社会需求、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支持和课程学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寓知识学习于活动中,寓评价于过程中”的原则,设计新时期“5C”模型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与过程体系结构。首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前沿性,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5C素养培养理念,通过实战项目促进学校基建部门、企业、政府合作长效教研机制建设,以及教研促进科研建设,科研建设推动教学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教师关注培养学生“5C”素养以及实战项目是否具备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是否与课程性质相同等因素进行选择和把控,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组建专项梯队。最后,项目组由任课教师和社会教师进行参与,其中任课教师引导整个课程的方向、控制进度并确保项目完成度,社会教师则选择专业设计师或项目甲方配合项目进度审核。从改变师生固有灌输思维,到树立新的“5C”模型教学理念,最后综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培养过程。

二、课程培养设计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

“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分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个部分,分别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中“文化理解与传承”“创新”“申辩思维”“沟通”“合作”的“5C”核心素养能力。课程均融入本校、政府和社会合作项目推动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展开。

(1)理论知识部分。调整以教师一贯式课堂学习模式,而代之以发展“5C”素养进行引导。保留专业知识输出的同时,增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教育,梳理设计理论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对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将带来新的认识。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设计能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通过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方面的素养构成,培养“创新”“申辩思维”“沟通”“合作”的能力。

(2)实践应用部分。首先,规模较大的项目往往需要分解成若干阶段,自定节奏的课题模式,根据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类,不以学生年级高低进行划分,而代之以学习阶段进行引导。运用信息化教学授课(慕课、线上见面课堂、SPOC建设等)、校企政项目实践合作、考核评分标准多元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其次,课堂内部环境从布局上突破传统,引用工作室和办公空间的环境布局。将课堂搬入社会,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实战环境可以让学生与真实世界相互联系,毕业后能快速进入专业设计师角色。最后,依托专业前期夯实的项目实践经验基础,以“设计项目+真实工作环境+教学主题”相结合的特色教学与培养模式,开展旨在增强文化自觉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项目。即通过前期调研和概念陈述阶段增强学生的“审辩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更多地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项目小组合作和阶段性方案实时汇报形式侧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穿插于各个环节部分,如教师在项目是否具备民族特征的把控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等。在学习了如何获得深度的专业知识后,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社会服务,甚至高水平研究和创业中。创建“带有使命感”的学习,以影响并改善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3)总结反思部分。调整学习状态、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能力。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现有状态、民族文化特色、经济发展形式等现实条件和情况,充分吸纳专业设计师在相关领域的设计成果,并基于项目成果进行意见反馈,深入对建构和描述“5C”素养的内涵、结构和行为表现范式进行评价与反思,以期将“5C”模型打造成符合环境设计专业各类课程的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二)教学控制与评价

由于课程基于项目制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需要对所选项目进行筛查,选择可基于本土化、民族化、课程制度化的项目,除了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自信外,还能带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教师需对项目进行工作量和规模的整体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安排教学进度,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设定不同任务,如小组长、绘图员、汇报任务等,并以此进行分数分配。这样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依托自身所长提供设计手段,也能够在此期间进行合作、沟通、探索、创新等能力训练。最后,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明确方向与安排进度,指导学生并一起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教学案例

此次“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为我校纪委部门进行廉洁展厅设计,为校园文化环境提升改造。主要为帮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与设计基本方法。课程将项目以进课堂的形式同步理论讲授,过程中将教师的经验心得等多方面能力相融合,对学生的空间感、尺度感及环境认知能力有所帮助。首先,该项目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兼具我国廉洁“文化理解与传承”;选用动画IP形象“莲心宝宝”作为主线,从起源到形象、周边等由动画专业师生共同完成。(图1)环境设计专业师生也在前期调研部分搜集展厅场地及甲方资料,并进行小组整理讨论,锻炼其“沟通能力”;(图2)通过共同研究探索此次设计所需解决的展示流程、内容等问题,锻炼其“申辩思维能力”;再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提升方案;最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甲乙双方共同“合作”完成本次方案设计。(图3)

图1 动画专业教师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介绍“莲心宝宝”

图2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前期调研

图3 项目成果

次年,同样为该课程,为资源县中峰镇红色食堂进行文化提升改造。在原有初步设计基础上延续“5C”模型教学理念进行“室内设计专题1”课程学习。均由原大二学生进行设计,在原“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基础上进行整体巩固与提升,最终由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参与后续项目实施。该模式后续还在其他课程上进行了建构,且环境设计专业与各部门保持长期合作,用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为学校、企业、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5C”模型素养在环境设计课程中的落实与体现,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项目与各部分合作下,充分联合其各自优势构建三阶段渐进式教学模式(即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总结反思),为构建适应于新时期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维度教师教学梯队。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创新思维服务社会的意识等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最主要的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学会学习。在保持原有知识学习的前提下,依托广西民族地域优势,增补具备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实战项目的植入,让学生明白真正的设计永远只能源于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和根基;同时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切实增强“使命感”,实现培养学生“5C”核心素养加实践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转型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环境素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