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生修到梅花
——从《梅道人遗墨》中领略吴镇作品的诗情画意

2022-12-14戴丽浙江嘉兴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吴镇道人八景

◆戴丽( 浙江 嘉兴 )

“君身自有仙骨,几生修到梅花。”这是清末嘉善知县江峰青为梅花道人吴镇祠题写的楹联,此联是吴镇一生高洁品性的写照。如今,吴镇祠原祠已毁,故楹联亦无存,联语收录于江峰青《魏塘楹帖录存》一书中,江峰青留于吴镇梅花庵中的墨迹唯剩清光绪丁酉(1897)六月为“梅花亭”的题额,梅花亭中现安放着明代华亭人陈继儒撰文的《修梅花道人墓记》碑。

从历代文人对吴镇的推崇,可知这位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家”的画家的艺坛地位。吴镇因画而享名于世,但清末邑人金安清在其《重修梅花道人墓记略》中写道:“按道人吴姓,仲圭其字。以画列元四家而为之冠……而不幸徒以画名,此可为道人悲者也。”金安清认为,将吴镇仅作画家看待,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吴镇精通“易学”,少习剑术,精推算天文历法,善画山水竹石,又工诗词和书法,每题诗其上,时人将其诗、书、画称为“三绝”。所以,善画仅是吴镇才学的一个方面。

吴镇的词还以“先正遗稿”的方式收入《柳洲词选》,这是他“工诗词”的一个印证。柳洲词派发源以嘉善为中心,《柳洲词选》收录的词人多为本地明清词坛大家,元代唯吴镇入选,说明辑录者对吴镇词学水平的认同。吴镇生前所著《梅花庵稿》多散佚。明末同邑画家钱棻辑其题画之作汇刊为《梅道人遗墨》二卷,《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目。

笔者藏有光绪二年(1876)岁丙子夏四月钱江葛氏啸园开雕于沪上之《梅道人遗墨》一书,共收录吴镇题画诗68首、词12首、偈3首、题跋20则,总103首(则),其中有一题句“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系录赵孟句。

梅花庵吴镇雕像 戴丽/摄

吴镇尤爱画竹,对画竹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古今墨竹虽多,而超凡入圣、脱去匠气者,唯宋代湖州的文同,因此其画竹也是学习文同。《梅道人遗墨》中涉及到写竹的57首(则),超过总数的一半。其中按老幼分,有笋、新篁;按形态分,有野竹、雪竹、露竹、一叶竹等;更有“题竹”,乃至成为系列的“竹谱”。

笔者的图像资料有限,手头唯有一本2006年吴镇纪念馆编印的《吴镇墨迹》画册。说起这本画册,不禁让我想起一件事,嘉善博物馆原馆长吴静康曾托北京唐吟方先生向著名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1915—2008)求题书名。杨仁恺先生题签有二,一为“元代吴镇画集”,后用于《吴镇墨迹》扉页;一为“元吴镇画集”,留在唐先生手中,庚子秋赠于我,说这对嘉善人有意义。

将《吴镇墨迹》与《梅道人遗墨》两相对照,图与题画诗对得上的有《仿东坡风竹图》《野竹怪石图》《松泉图》《草亭诗意图》《嘉禾八景图》等。《梅道人遗墨》中的《题竹》即《仿东坡风竹图》之题跋:“东坡先生守湖州,游何道两山,遇风雨,回憩贾耘老溪上澄晖亭,命官奴执烛,画风竹一枝于壁间。后好事者刻于石,置郡庠。余游霅上,因摩挲断碑,不忍舍去。常忆此本,每临池,輒为笔想而成彷佛万一,遂为作此枝,以识岁月也。梅道人时年七十一。至正十年庚寅岁,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日也。”记录的是苏东坡游湖州时,曾画风竹一枝于壁间,后被人刻在石头上。吴镇游霅上(湖州的别称)时,看到了苏东坡残缺的风竹碑,他摩挲断碑,不忍离去。此后,他经常想起这块风竹残碑,于是仿苏东坡画了一幅风竹图。这幅风竹图后来被刻为“八竹碑”之一。

仿东坡风竹图拓片

元吴镇画集(杨仁恺题)

“八竹碑”是吴镇所画墨竹刻石,共八方。原是明嘉兴书画家、鉴赏家李日华根据家藏吴镇八幅画竹,勒石置于梅花庵内,后被宦游者如数携去。现在置于梅花庵碑廊的“八竹碑”,是清康熙年间钱石耕根据钱黯收藏的原拓本重刻的。“八竹碑”原作的题画内容都被收入《梅道人遗墨》一书中。除前述《题竹》外,其他七则是《一叶竹图》《东山月光图》《轻荫绿苔图》《潇湘雨过图》《霜中挺节图》《四时清风图》《野色高秋图》上的题句。

《梅道人遗墨》中还收录了吴镇《嘉禾八景图》题画词。《嘉禾八景图》作于元至正四年(1344)吴镇65岁时。当时,还未析置嘉善县,吴镇的出生地魏塘还属于嘉兴。吴镇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于是参阅图经,选取胜景八处,学范宽《长江万里图》形式作成此卷。在《嘉禾八景图》中,吴镇用生花妙笔描绘了古时嘉兴著名的“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水幽澜”八景。笔墨以点缀作小树,围绕其间,断续远近,层数稠密,一一以树为眉目,而城堞楼台、山峦湖泊、庙观桥梁,都一一标了名称,在“吉祥大圣寺”旁边,还标注了“魏塘”地名。

卷首有长题:“嘉禾八景图。胜景者,独潇湘八景,得其名广其传唯洞庭秋月、潇湘夜雨,余六景,皆出于潇湘之接壤,信乎其为真八景者矣。嘉禾我乡也,岂独无可揽可采之景与?闲阅图经,得胜景八,亦足以梯潇湘之趣。笔而成之图,拾俚语,倚钱唐潘阆仙《酒泉子》曲子寓题云。至正四年,岁甲申,冬十一月阳生日,画于橡林旧隐。梅花道人镇顿首。”

“嘉禾八景”每景都有题句和注释,前七景都在嘉兴境内,惟第八景“武水幽澜”在现今嘉善境内,可惜也只剩一口“幽澜泉”井了。

“武水幽澜”题曰:“在县东三十七里武水,景徳教寺西廊幽澜井泉,品第七也。一甃幽澜,景徳廊西苔藓合,茶经第七品其泉,清冽有灵源。亭间梁栋书题满,翠竹萧森映池馆。门前一水接华亭,魏武两其名。幽澜泉乃嘉禾八景之一,而亭将摧,在山师欲改作而力不暇给,唯展图者思有以助之,亦清事也。梅花道人劝缘。”题句中记载嘉兴县东三十七里有武水(魏塘)镇,镇上景德寺中的幽澜泉水被陆羽品列天下第七。幽澜泉上建有幽澜亭,来访者在该亭的梁栋上题满了诗词,四周翠竹掩映,环境清幽。景德寺门前是市河,连接华亭塘称“魏塘”,又称“武塘”,地以水名。幽澜泉乃嘉禾八景之一,而幽澜亭却快倒塌了,景德寺住持在山师父想维修却“力不暇给”,吴镇希望展观《嘉禾八景图》者能结善缘,出力捐资助修幽澜亭。

《嘉禾八景图》寄托了吴镇对家乡的深情,是“元四家”作品中唯一描绘具体景物的画作,客观再现了古代嘉兴这八处风景名胜的真容,也成了嘉兴欲恢复古“嘉禾八景”参照的“底本”,现实意义非凡,也是吴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在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梅道人遗墨

八竹碑

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吴镇作品)有势力者求之不得,唯贫士则慨赠之,使其值焉。”吴镇品性孤傲,从不趋炎附势,却礼待贫寒之士。金安清评吴镇:“其贞心浩气无所发抒,寄情于烟岚竹石间。故所作夺造化之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断非纵情诗酒声伎自豪辈所可比拟。”吴镇的人品、画品、词风,都凸显了其作品 “文人画”的特征和底蕴。

明时,吴镇得到推崇。李日华在其《味水轩日记》中记载,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三日,他受麟溪(嘉善杨庙)北山草堂沈豫昌、沈师昌昆仲之邀,做客北山草堂,不仅观赏到了该草堂“面山临池、修竹映带、栝松九树”的美景,还欣赏到了沈氏所藏的夏圭、赵子昂、管仲姬、沈石田、倪瓒、吴镇等名家真迹。其中吴镇作品是一本12幅的画册,分别是《宋人诗意图》《董源寒林重汀图》《削壁临水(上生筿竹)》《枝竹》《悬崖竹》《竹枝》《风竹》《竹》《寒菜》《笋》《松枝》《闽兰》。作为吴镇故里,嘉善原先收藏的吴镇作品应该不少。惜世事变幻,如今嘉善一地已无吴镇真迹保存。

2020年,恰逢吴镇诞辰740周年,为纪念和弘扬这位前贤风骨,嘉善博物馆向天津博物馆借展吴镇作品《古木竹石图》以飨乡里,对敬慕吴镇这位画隐的同里后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学习瞻仰机会。史上绘画技艺高超者众多,而吴镇作品最打动人的无疑是其墨沈淋漓、直抒胸臆、不染一丝匠气的风格。

2020年11月9日

猜你喜欢

吴镇道人八景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书法作品欣赏
上“班”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吴镇力作沪上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