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VR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

2022-12-14李爱梅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7期
关键词:馆内图书室虚拟现实

李爱梅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5G时代下,各种新技术与新业态的出现和应用,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也让读者享受着更加高质量的服务[1]。VR技术便是其中之一。针对VR技术的巨大发展生存空间,国内外图书馆都在积极尝试引入VR技术进行馆内相关业务。美国大学图书馆最早运用VR技术建立了虚拟现实馆,主要进行空间浏览、参考咨询等业务。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分馆也均陆续展开了VR技术业务,重点聚焦于虚拟空间漫游、虚拟参考咨询、图书架位置指引等业务,并经过不断摸索获得了相应的成效,为国内各院校进行智慧化业务提供了成功经验[2]。而VR技术已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重视,伴随着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馆内空间浏览、虚拟现实社交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都有着广阔前景[3]。因此,研究VR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1 VR技术的概念

VR技术(虚拟现实),亦称为虚幻环境、人造虚拟现实等,该技术手段是融合了数字信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传感、高画质显示器以及与网络并行处理等信息技术的虚拟仿真技术,这种高度成熟的先进科学技术目前已在高等教育、科技宣传等多个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与开发[4]。由浙江大学主持建设的CADAL平台,成为国内以及全球领域中使用VR的先河。而VR技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运用,同时呈现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形式、提供内容、业务领域等多样性,大大丰富了传统分馆的服务内容,并真实展示了该馆的文化历史、阅览氛围以及藏书资料等。

综合我国战略规划、智能图书馆建设等客观需要,和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前瞻研究结果表明,VR技术已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工程中的关键性科技,并在构建虚拟现实发展空间、改善阅读体验、提升使用感受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开发余地。

2 VR技术的优势

VR技术可以通过电脑生成真实的虚拟环境,最主要且其突出的特点就是3I,即:Immersion(沉浸)、Interactive(交互)、Imagination(想象)[5]。沉浸就意味当客户在选择虚拟现实资源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交互式的含义是客户与虚拟现实情境内的物件实现互动。想象是指媒体空间设计是假想起来的,当专业技术人员制作空间设计后,能够把真实世界的物理空间加以渲染、放大或处理后构成媒体空间设计,或是能够充分想象一种实际中没有存在甚至于不可能存在的虚构情境的现象。

2.1 立体感知

VR技术将具备更接近于现实的视野感受、听力感受、力觉感受、触摸感受,甚至运动感应等,未来还将能够达到味觉感应和嗅觉感受等新功能。受传统图书馆功用的约束,对藏书资料的保护与使用还具有一些问题。比如,贵重的书刊善本、贵重的外刊书本等,大多都是不能外借的。但利用VR技术,通过搭建虚拟现实书库环境条件与场地,以数字化的3D形态呈现这些书本,阅读者可以在不实际接触这些书本的情况下,从虚拟空间中检索有关书本信息,既保存了藏书资料,也可以满足馆内读者的阅览要求。如2016年世界读书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展销会现场上,一本大开眼界恐龙全球大冒险的VR书籍呈现在中国读者眼前,利用VR技术与传统文化读物紧密结合,让科普图书活了出来,只要中国读者佩戴VR眼镜,就可以体验到一次真正的恐龙野生世界。

2.2 无限逼真

VR技术能透过虚拟现实搭建的3D空间让用户得到犹如置身于真实世界的更真切的感受。理想中的VR设备和真实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近年来,全国许多公立图书馆也主动展开了VR业务经验,包括北京市西城区图书室少儿智能空间体验馆、厦门图书室VR感受、西藏图书室VR诵经典服务、辽宁图书室VR图书馆之旅等[6]。在2017年初,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手在全国各省市的公立图书馆中展开了VR贺新春数字文化虚拟现实感受项目,透过结合除夕的烟火环境,与图书福字、春联和诗歌等传统中国文化内容互动体验设计,既使广大读者体验了新春的气息,同时也增进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情感。

2.3 交互体验

VR技术是指虚拟环境中的人对虚拟环境内物品具有可操作并且能够在周围环境中获取反馈的一个交互体验。如日本动漫作品《哆啦A梦》中的任意门,就是利用了VR技术呈现于真实世界中,当感受者透过利用VR技术装置开启装有感应器的大门时,随即突破了时光和空间等截然不同的情景,仿佛自己往返于真实世界的不同角度,从而形成了非常真实的感受。2017年开始,宁波市图书馆先后举办了多种体验感受项目,如VR读书、VR观影、VR民俗、VR旅游、VR体育等,同时感受者还可以利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参观虚拟场馆,以便于全方位地了解馆内的空间布局、资源和服务设施等。

2.4 可操作性

VR技术主要可操作性特点是将使用者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发射、网络媒介等方式传递出去,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并能够进行720度无死角,即上、下、左、右、中、后地观看切换画面,用户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要看的信息,并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形成了一种真实世界所不具有的甚至不能用真实世界实现的虚幻物体。如在河北工业学院馆内就成功地实现了虚拟馆内全景技术,让广大同学可以远程得到真切感受,便于他们使用馆内的设备与内容[7]。便捷的实用性也使得各高等院校图书室都开始加紧了对VR技术的运用,如浙大图书室的知识共享空间设计、上海交大图书室的IC融合网络平台、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智能学习空间设计、安徽大学图书室的三维虚拟与现实智能图书馆系统、交大图书室的全景布局VR系统等,都提供了多样的VR技术、创新网络平台与空间设计。

3 VR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运用

3.1 协助导航

传统的平面图与指引牌等标志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导航效果不理想,读者在图书馆中获取导航信息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寻找所需要的书籍也比较困难。而在VR技术应用之后,则能够让用户参观虚拟/实物馆后,及时运用相关数据的推送功能,完成对馆内信息的可视化引导。在传统的导航模式下,读者查询后便能够获得图书的书架号,然后在根据平面图形的指引寻找到书架的大概位置,最终找到对应的图书。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对图书馆的情况非常了解[8]。相反,这个方法会对不了解书馆内构造的阅读带来很多麻烦,因为通常必须来回折返好几次才能缩小查找的区域。而通过AR技术就能够通过把各个书柜的序号,或者是目标图书的地址,以更醒目的方法进行结合到实景画面中,进而使读者更加方便地查询目标书柜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编写实现室内的导航与精准定位,最终把最为合适的路线呈现给读者,这样寻找书架的过程更加容易。

VR技术在图书馆的实际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情形:(1)VR技术将虚幻的空间为现实图书馆的再现。当阅读在抵达实地取书以前,能够通过VR技术手段,精准地模拟出图书所处的三维环境,提高了寻找的效率。除此之外,VR技术也可以用于最优路线的规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读者能够在来到图书馆之前,详细地了解图书馆的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快地找到对应的图书。(2)VR技术所形成的虚拟空间是完全没有现实依据的,而在这一情况下完全不涉及真实的图书馆环境,完全能够像在游戏中一样自由传送,以此来使用户自己跑到虚拟书架上浏览一些信息。

3.2 协助管理

实体的公共图书馆中的馆藏极为丰富,读者在借阅书籍时,会存在未能够将书籍放在原位置的现象。对此,馆员需要对图书展开归位、清理作业。大家在查找图书的同时也会遇到书籍并没有在检索到的书架位上,有的时候是读者并未及时将借阅的书籍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有的是馆员未及时将书籍归位处理。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读者故意将书籍放置于其他的地方,不但加大了馆员的工作量,还让其他读者的借阅更加困难。对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AR技术,更加快速地标示出读者的资料位置,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将书籍的库存情况传给馆员作为依据,并利用在图书上的附加射频识别(RFID)芯片和在室内定位的方法了解图书的实际位置。把两者进行综合对比以后,便能够快速定位到馆员的位置以及书籍存放的错误位置,进而明显地提高了图书整理的效率[9]。

计算机读取与纠错能力非常强,准确性极高,这也让馆员整理图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比如:迈阿密大学图书馆使用了ShelvAR,明显地提高了图书整理速度,也证实了计算机所体现出的优势。将VR技术运用到虚拟图书馆中,读者的借阅过程并不会改变图书所处的位置,所以,馆员则不需要将图书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技术手段的使用,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3.3 阅读辅助

首先,是通过AR技术在真实世界中叠加资料的功能,将其应用到资料的描述中。对于一些实物、相应的图片等资源,能够直观出现在一些信息的旁边,通过可互动的功能,使用者就能够对这些虚拟资源实现翻转、放大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用户的阅读乐趣,并提高对信息的吸收效果。与此同时,这个方法还可以在用户现场参观实物后,能够发现相应的图像信息,同时由于观看视角的改变产生不同的图像内容。其次,我们还能够通过VR方式,叠加与用户当前读书信息相关、在其他信息源上引用的知识,在关联信息丰富的前提下,还能够按照用户最近的读书信息、兴趣爱好等,自动个性化地对用户进行过滤和排名,让用户有效地把相关知识点拼接到一起,建立出科学、复杂的知识关系网络。最后,对一些实物中数量很少或者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信息,比如古籍等,也能够通过VR设备进行不触碰浏览。由于资料的虚拟拷贝本身不具有数量限定,使用者即可随意借用资源。对贵重的古书而言,通过虚拟拷贝的借阅不但让更多的人能够见到有关信息,还能够使文献实体变得完整,达到有效保存古书的效果。

3.4 远程服务功能

5G+VR的远程服务系统,使用户仅需要使用移动客户端就能很简单地参观数字图书馆,同时还能够在远程享受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采用5G与VR技术的公共图书馆远程服务体系,不但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业务领域,同时突破了人们使用馆内信息和技术的空间局限。VR服务更加缩短馆内和用户间的距离,使馆内的信息更为接近用户的实际需要,显著提升了读者借阅书籍的效率,也提升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水平。

3.5 个性化定制功能

VR技术支持下所实现的个性化订制功能,是近年公共图书馆在现代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一项全新的技术概念与业务模式,用户能够自主订制需要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存入私人互联网虚拟书库。如OPAC系统里的我的图书室、成都大学图书室的我的书斋等,使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享受并体验到通过VR技术所实现的虚拟的个性化的私人图书室平台。

3.6 虚拟社交空间

社交网站是现代人们网上交往方式的结果,也是图书馆进行资讯信息的主要空间。利用社区互联网资源能够发布馆藏资料信息,介绍藏品信息,获取客户需求,进行多样化资讯业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人人网等社区网络平台成立图书馆俱乐部,利用查询、发布、智能互动等手段,进行资讯的获取业务。VR、5G、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构建虚拟社会空间提供了机会,虚拟社会空间将作为虚拟图书馆中的重要部分,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关键角色。运用VR、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已有社会平台基础上创造的各类虚拟现实社会系统,能够满足各类社会需要。它既可能是认知型社会天空、工作型社会天空、也可能是玩乐型社会天空。在VR虚拟现实背景下,用户将能够发表见解、交流探讨、共享知识、进行交互,并透过新闻空间进行现实的社交活动。美国斯坦福大学分馆正是采用Second life技术开发的虚拟社区,使用户将能够透过虚拟现实社交空间自由漫游、阅读、进行交互,并可使用馆内信息。

虚拟社交空间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社区模型,它模拟了实际的社会环境,使互联网社会平台更加立体、现实,社会互动范围更广泛,功能也更强。而随着科技不断提升,社会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甚至可能实现使用虚拟社会空间替代了真实的社交活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VR技术的使用,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VR技术让读者成为应用主体的技术类型,一方面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凸显图书馆所具有的人性化特征,让读者能够更加高效率的借阅书籍。在未来,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创新,增强V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发挥自身的组织、技术以及资源优势,让VR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最终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场馆,使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馆内图书室虚拟现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书的尊严
岳阳楼记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