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引领黄山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2-14李永胜安徽省黄山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五化黄山市皖南

文│李永胜(安徽省黄山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陆骏(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

王雄杰(安徽省歙县畜牧兽医站)

当前猪价持续下跌,给生猪养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增多,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黄山市当前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情况,近期黄山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实地走访部分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调查显示:黄山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具规模,产业发展良好、相关配套完善、养殖特色鲜明,但也面临养殖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在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融合化上持续突破。

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具规模

为发展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冲击,2019年9月,黄山市人民政府发文支持生猪生产,统筹推进疫病防控、资金保险、屠宰加工、绿色环保及特色品种产销的生猪产业“五大体系”建设。全市经过上下努力,稳产保供成效明显,生猪产能恢复好于预期,产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黄山市生猪存栏43.68万头,同比增长28.98%。其中能繁母猪3.83万头,同比增长42.46%;生猪出栏40.38万头,同比增长28.52%;肉类总产3.95万吨,同比增长6.22%。

1.疫病综合防控得到加强。近年来,黄山市重视防疫力量的培养,目前在册防疫员468名、执业兽医34名,基层兽医室具备疫病检测条件占全市70%,继续实行非洲猪瘟Ⅰ级响应。全市存栏2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实现入场监测全覆盖。

2.资金保险惠农惠企。近三年,黄山市获上级部门生猪扶持资金逐年增加,2020年获上级部门生产扶持资金约7106万元,市本级安排使用生猪生产扶持资金1539.6万元。资金补贴主要用于环保设备、政策性保险、机械自动化、疫情防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生猪良种等方面。

3.屠宰企业应急保障有力。全市有生猪屠宰场7家,冷库、冷冻库各9座,猪肉冷藏能力达5000吨,均具备非洲猪瘟自我检测能力。2020年完成200吨冻肉储备任务,有效保障生猪安全供给。畜禽产品冷链运输率达82%、冰鲜上市率达40%,发展畜禽“养宰运销”产业化企业1家。

4.绿色养殖水平提升。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准备配套率保持100%,生猪粪污年产生量70万吨,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黄山市建有4条饲料专业化生产线,年产量可达60万吨。规模场中能够做到粪肥就地就近运输和施用大约占七成,规模场中配套建设粪肥田间贮存池、沼液输送官网、沼液设施等的大约占六成。

5.特色产销势头良好。全市有7家皖南花猪养殖基地,2020年皖南花猪出栏量3.5万头,年产有机猪肉1500吨,主销京苏浙沪等城市,已初步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如黄山徽州悠悠猪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全年调运皖南花猪2000头,用于长三角市场销售,销售额达1000万元。

二、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

黄山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对畜牧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皖南花猪、黟县黑猪为主的地方品种,正逐步打开长三角高端市场。但对照黄山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现代畜牧业目标,必须看到当前全市生猪产业面临养殖效益提升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化精品化特色化养殖成效尚不显著等问题。

1.价格快速下跌挤压养殖收益。据养殖户反映: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后,触底反弹,小幅回升,处于养殖盈亏平衡点附近。前期购进高价仔猪养殖户当前已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养殖成本在节节攀升。据了解,由于市场行情不佳,前期养殖户存在压栏惜售心理,后期“二次育肥”(养殖户推迟出栏时间,生猪出栏均重一般在150千克以上)后生猪集中出栏或将进一步压低生猪出栏价格,短期内生猪价格上涨缺乏一定支撑。

2.规模养殖效益释放不完全。规模养殖场对黄山市生猪稳产保供,特别是能繁母猪培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调研显示,当前规模养殖场在养殖环境调控智能化水平、畜禽养殖档案电子化上运用不够,日常养殖场管护还是以人力为主,成本较高,不利于规模养殖效益的发挥。同时,规模养殖场防疫很大程度需靠养殖场自身,当前规模养殖场自检能力偏弱、防疫检测设施装备建设不完善、防疫规模效益不强等问题也需尽快解决。

3.种养结合绿色循环不畅通。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应看到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粪肥就地就近运输和消纳所需土地的面积不够,加之山区利用机械化运输粪肥成本偏高,农户对有机肥接受度还不高,推进有机肥商品化,发展种养结合模式还不成熟。

4.特色养殖综合效益尚不明显。皖南花猪作为黄山市独特的畜禽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但离“绿、特、精”特色畜牧业目标仍有差距。以黄山徽州悠悠猪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能繁母猪存栏150头,种公猪存栏18头,2020年出栏量虽为全市规模最大,但也仅有3000头。其中原因,一方面由于市场销售价格偏高,本地市场难以开拓;另一方面受制于产能,难以与大公司合作,品牌效应未能凸显,对接杭州等高端市场时,只能成为其他品牌的供应商,利润空间受限。同时,全市特色养殖专业化人才缺乏,在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品牌营销上缺少优秀人才,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乏力。

5.产业化纵向发展不够深。从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上看,由于土地资源、粮食产量比较优势不足,黄山市规模养殖企业未向上游饲料加工延伸,同时由于生猪产能总量不大(黄山市2020年年末生猪存栏46.1万头,约占全省3.2%;全年生猪出栏59.5万头,约占全省2.8%),企业向下游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发展意愿不强,生猪发展一般以扩产能为主。随着皖南花猪特色养殖发展,在绿色饲料生产加工、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等环节需持续探索。调研显示,养殖企业(户)与饲料企业、技术公司等合作程度多为临时性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在提供饲料转化率、推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上合作不深。

三、突出“五化”引领,推动黄山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猪产业发展对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山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规模与特色并重。规模即把抓生猪生产作为市民“菜篮子”保供来源,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养殖产能、疫病防控能力和粪污利用效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生猪养殖“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特色即立足黄山市山区独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皖南花猪、黟县黑猪等地方特色养殖,走“绿色、精品、特色”的发展路子。

1.突出规模化引领,稳定生猪产业基础。立足黄山市实际,在兼顾环保的同时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确保本地生猪产能保持稳定。持续落实政策及资金扶持,出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土地使用、延长产业链、开展特色养殖、人才引进培养等提供专项扶持。同时,加强生猪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清洁化等财政补贴,提升生猪生产工艺、养殖效益和安全水平,并保持政策性保险补贴,扩大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覆盖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突出特色化引领,抢占高端消费市场。抓住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机遇,保护皖南花猪种猪“芯片”,推动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以皖南花猪种源地、保种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基因育种技术对皖南花猪种群进行留种选育,增加优质种猪数量。二是探索推广养殖模式。推广“公司+农户”模式,鼓励农村散养户饲养皖南花猪,提升粪污循环利用水平,解决山区土地承载力小、生猪养殖粪污污染环境的难题。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黄山旅游资源带动品牌建设,加快绿色猪肉有机品牌认证,利用大会大展进行品牌营销,加强与长三角销售地市场的合作,不断提升品牌认可度、附加值。

3.突出绿色化引领,写好生态养殖文章。绿色是黄山市的底色。全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鼓励引导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养殖,支持土地流转用于绿色饲料的种植生产前端开发,引导应用植物提取物添加剂、有机微量元素等产品,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消化率,落实抗生素等兽药使用减量措施。同时,突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末端利用,持续推进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与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新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深度结合,加快生猪产业绿色发展。

4.突出产业化引领,打造全链发展模式。依托现有规模养殖企业,鼓励开展种猪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品牌销售,探索集团化、产业化经营。随着全市生猪产能恢复和特色养殖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屠宰能力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或整合提升本地屠宰资源,加快冷却库和低温分割车间标准化建设,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提高本地生猪屠宰率,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实现“调猪”向“调肉”转型,逐步提升畜禽产品冷链运输率和畜禽产品冰鲜上市率。

5.突出融合化引领,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的趋势。数字经济的兴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叠加黄山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能为生猪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一方面,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运用互联网平台、短视频等方式,引导推广“电商+直播”,同时鼓励养殖户通过专卖店、超市专柜、社区体验店等方式进行体验式销售。另一方面,要丰富农旅融合业态,通过参观猪文化博物馆、体验徽州农耕文化研学、举办农家乐吃年猪饭等系列活动,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协会联动促发展机制,共同讲好黄山市绿色、优质、安全的产品品牌故事,让全市生猪养殖产业朝多元化、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五化黄山市皖南
张 勤
追梦皖南川藏线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皖南印象》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