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群低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2-12-14张大利
张大利
辽宁省兴城市温泉街油田路3号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125100
E-mail:lmyzdl@126.com
张老师您好:
去年我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蜂群春繁的时间相对较早,到洋槐采集期时,我的蜂群基本都达到十二、三脾蜂,比附近一般蜂场的群势都大。但是在采集蜂产品时,我的采蜜量却不尽人意,和周围不如我的蜂场的采蜜量相差无几,有人说是我的蜂种不好,也有的说是蜂龄不适宜。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呢?
读者:王海涛
王师傅您好:
您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很多蜂场也都发生过。蜜蜂饲养上讲究饲养强群,只有强群才能具备更好的采集力,也才能获得更多的蜂产品。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强群都会有好的收成,如您所说的强群低产的现象,我想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您可以根据蜂群状况,加以判断。
一、影响蜂群产量的主要因素
1.蜂种因素
(1)品种差异
蜜蜂的不同品种,采集力有较大差异。目前,从采集方向上区分,有蜜型王、浆型王、蜜浆兼用型王之分,虽然浆型王也是可以产蜜的,蜜型王也可以产浆,但是,它们各有侧重,如果用浆型王用于产蜜,其产蜜能力一般比不上优质的蜜型王,所以,采集的能力就有所差别。
(2)适应性
每一个蜂种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在适应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其优良特性。一旦环境改变其生产性能也就无法正常发挥。所以在某一地区比较优良的蜂种,如果引种的跨度较大,气候、温度、环境等发生了改变,就不一定能有优秀的表现。即使同一品种内,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蜂群所处环境不佳
(1)高温
蜜蜂的采集季节大部分是在盛夏高温时节。此时外界温度超过30℃,阳光强烈,如果不采取遮阴和通风措施就会严重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蜂箱内的温度会更高,蜜蜂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巢温,蜜蜂通过加强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及大量外出采水、巢门扇风等措施以降低巢温,加重了蜜蜂的负担。而蜂群通风不好时,不但会升高巢温,而且会延长蜂蜜成熟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蜂群内部高温潮湿,诱发各种蜂病。在这种情况下,蜜蜂自然减少了采集活动。
(2)蜂场位置及密度
同样采集一个蜜源,蜂场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对采集都会有所影响。有时虽然蜜源较好,但是蜂场的密度过大也会影响蜂群的产蜜量,而同等条件下,距离蜜源的远近对采蜜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3.蜂群的内部
(1)蜂群哺育负担过重
蜜蜂在采集期,如果蜂群中有未封盖的蜂子,就需要哺育蜂的精心照顾,一方面需要保证蜂子发育的正常温度,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不同日龄幼虫食物的营养需求。而在流蜜期,蜂群大多发展到鼎盛阶段,此时蜂群内会有大量不同阶段的蜂子,而封盖子一般只需要有足够的温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但大量的卵和幼虫则需要哺育蜂去管理,如果此时蜂群没有采取控产措施,蜂群的哺育负担较重,虽然蜂群比较强壮,但依然会影响蜂群的采集,降低产量。
(2)有分蜂情绪
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哺育蜂过剩时,就会出现分蜂情绪,也就是所谓的“分蜂热”,当蜂群产生分蜂热之后,就会出现蜂王产卵下降,甚至停止,工蜂采集懈怠,贮蜜增长缓慢的现象。
二、实现强群高产的措施
1.选择适宜的蜂种
在养蜂之初,一定要根据既定的生产方向选择适宜的蜂种,如以产浆为主还是以产蜜为主,还是蜜浆兼顾,然后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优质的蜂种。在选择蜂种时,考虑蜂种优良特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蜂种的区域性,尽可能选择环境气候条件相近地区培育的种王。
2.采蜜期适度控产措施
为减轻蜂群的哺育负担,集中力量采集,可以采取限制蜂王产卵的方法,采用立式隔王栅或蜂王产卵控制器在主要采集期来临前10天左右将蜂王限制在巢内1~2框的巢脾上产卵。待大蜜源来临时,蜂群内只有封盖子,已没有可饲喂的幼虫。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蜂参与采集,以取得更高的产量。
3.环境
(1)选择适宜的放蜂场地
在选择放蜂场地时,应尽可能的靠近蜜源,有树荫和水源清洁充足的地方,而且选址也应略低于蜜源地,便于蜜蜂采集后飞回。值得注意的是,蜂场不可放到干涸的水道上,以防止发生洪水时被冲。在高温季节,如果没有树荫,就要人为地为蜂群进行遮阴,并大开巢门和通风口,给蜂群降温,为蜂群创造适宜的环境。
(2)避免密度过大
无论是多好的蜜源,一旦蜂场密度过大,都会导致蜂蜜减产,所以,在转场之前要详细了解采集场地的落蜂情况,避免过度拥挤。
(3)防止分蜂热
在蜂群发展阶段,要认真防止“分蜂热”的发生,可以通过改良和应用好的蜂种、用处女王或新产卵王替换老王、及时加脾扩巢、适当控制群势、加础造脾、把繁殖群或弱小群中的卵虫脾调入强群,人为地增加强群工蜂的工作量、在流蜜初期提早取蜜,而且要多取少留,促使工蜂大量投入采集活动,减弱或消除分蜂情绪,以控制分蜂热的发生。
以上是我对蜜蜂强群低产原因的理解,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