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产资源监管数字化改革的探索实践
2022-12-13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张玉侠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张玉侠
□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杨俊杰
为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等相关要求,聚焦矿业绿色转型,探索矿山智慧监管。围绕“边坡监测、越界开采、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基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监管需要,以解决矿产资源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不及时、部门协同监管不畅等痛点为目标,推动构建“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的矿山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流程再造与制度重塑,着力打造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问题发现、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等矿山全流程管理闭环,确保矿产资源监管“智慧、高效、闭环”。
一、矿产资源监管现状
(一)传统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
矿产资源目前主要采用日常巡护、动态检测、群众举报等传统人防手段对矿山开采进行监管,常态化监管频率低,时效性不高;传统监管手段只能发现已巡查矿山的问题,对未巡查矿山的监管隐患难以发现,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定位,无法对违法事件进行定量分析,难以全面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二)矿产资源管控难,问题发现不及时
1.矿山边坡管控难
矿山边坡是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之一,边坡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矿山能否正常生产。由于露天矿山边坡环境复杂,边坡稳定性容易受到气候、振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边坡管控较为困难。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存在测量难度大、巡查效率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边坡安全风险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因此,亟需改善边坡监测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矿山边坡的监测监管。
2.越界开采监管不及时
随着各类保护区内的矿业权清理缩小矿区范围,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小型煤矿的关闭,部分矿山界外留下了矿产资源,受利益驱动,部分矿山存在越界开采现象。越界开采不仅盗采国家资源,而且脱离安全监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传统人工巡查的技术手段和监管方式很难发现,由此导致越界开采监管的不全面或滞后性。
3.生态环境污染发现不及时
矿山生态环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实际监管工作中,因矿山多处于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态环境破坏不易被发现。大气、粉尘、噪声、水土保持、爆破震动强度等生态环境管控要素多,难以进行全方位监管。
(三)协同监管力度不够,效率不高
一方面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未落实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思想认识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经常为经济发展让路;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分散,监督管理未形成合力,监管成效不明显。矿产资源监管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公安、水利、林业等多部门职责,但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联合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未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同时,基层管理部门日常巡查不到位,对辖区内非法采矿及有证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建设目标,确定顶层设计
聚焦矿产资源监管核心业务需求,以“边坡监测监管”“越界开采监管”“生态环境监管”为切口,围绕智能监测、日常巡查、动态监测、问题处置、协同监管等业务模块,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分析研判主动发现问题,并预警处置,实现“精准分析、预警推送、业务协同”闭环管理流程。
针对不同业务需求,通过模型展示、数据实测、对比分析、自动判别、预警预告、协同监管、信息反馈,横向上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机制,实现各部门数据监测进程共享、问题共享、评价共享、结果共享。纵向上接入市县级智能化矿山物联监管模块,实现矿区数据、环境监测等数据实时对接。在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准关键,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使矿产资源管理更加智慧,让矿山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二)重塑业务制度,加强多跨协同
明确各部门协同工作职责,建立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制度重塑、业务协作。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平战结合、反应灵敏的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确保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案件及时查处到位。推进法制建设,强化矿产资源监管制度保障,总结推广现行监管的有效做法,弥补薄弱环节,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内容、方式等具体要求。
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应急、生态环境、公安、水利、税务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明确矿产资源监管相关部门职责,强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内部矿产资源保护与规划、矿业权设置出让、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矿山生态修复、矿产督察、矿产执法等各环节监管职责,建立矿产资源数据共享和业务信息互通机制。同时,定期向矿企发布矿山开采指标预警,以促进智能化、统一的生态监管建设,实现对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形成监管合力。
(三)改革监管方式,实现智慧监管
围绕“边坡管理、越界开采、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着力打造巡查监管、智能监测、协同处置3 个子场景,基于“人工上报+智能感知+物联监控”的方式,实现问题“预警、发现、核实、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矿产资源智慧监管总体技术架构图
1.巡查监管子场景
打造“日常巡查”“动态检测”“日常巡查”模块,在以往日常动态巡查的工作机制上,依托“浙里办”“浙政钉”,利用两“浙”平台成熟的用户体系和线上办公机制,实现巡检问题上报、现场调查核实反馈,全程留痕辅助分析预警。“动态检测”模块,强化监管督查,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开展动态巡检,实现检测结果实时推送监管部门,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全面到位。
2.智能监测子场景
聚焦矿产资源智能化监管,打造“边坡监测”“越界开采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模块。“边坡监测”模块以三维模型为支撑,快捷量算边坡的宽度、角度、高度,通过算法计算与矿山的开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动态监测预警,杜绝超边坡开采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越界开采监测”模块运用矿山智慧钻机GPS 跟踪定位,定时计算钻机点位到矿山采矿权范围的距离,通过阈值对比自动判别进行越界预警;“生态环境监测”模块通过接入视频、粉尘等监测设备信息,对废气、粉尘、噪声等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相关指标预警模型推演、预判,关联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处置,及时发现、制止大气污染情形的发生。
3.协同处置子场景
打造“协同监管”“问题处置”模块。“协同监管”模块,打通与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公安、水利、税务等部门的业务协同核查、执法渠道,建立信息共享的联合办案模式,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执法成本,提高监管和打击力度。“问题处置”模块,通过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审批核查协同办理、查处整改记档公示三进阶,确保处置整改全留痕,实现矿产资源多跨业务的协同闭环管理。
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着力打造执巡查监管、智能监测、协同处置3 个子场景,分析研判主动发现问题,并预警处置,实现问题“预警、发现、核实、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三、改革成效
(一)重塑业务多跨协同新体系
结合实际需要,初步形成了矿产资源智慧监管协同工作机制,明确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水利等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对县域内矿山生产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会商、督办、总结和通报,共同开展矿山勘探开采动态监测、预警预报、灾害救助、生态环境监测、违法查处、整改核查等工作,形成横向协同纵向一体的多维度监管新合力。截至目前,已开展联合巡查3 次。
(二)创新监管精准分析新模式
创新监管技术手段,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视频监控、粉尘监测信息动态接入,辅以日常巡查、矿产督察,结合监测指标分析模型开展多维度分析研判和分级预警,实现科技监督、精准预警,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及早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矿产资源的健康开发。打造了“边坡监测、越界监测”等应用场景利用三维模型,量取任意位置边坡的宽度、角度、高度数据,与约定边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杜绝超边坡开采引发安全问题;运用钻机GPS 自动定位设备,实时定位数据,系统自动计算与矿山开采边界的距离,杜绝越界开采。截至目前,已完成三维模型更新4 次,安装钻机定位设备4 个,预警4 次,未发生1 起越界开采行为和超边坡开采行为,有效解决日常巡查效率低,边坡管控难、越界开采发现滞后问题。
(三)打造智慧监管闭环新机制
打造了“环境监测”应用场景,运用粉尘监测设备,每五分钟将监测数据与PM2.5、PM10 的预警值进行自动比对,如发现超标系统自动发送通知提示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制止大气污染发生。截至目前,9 家在产矿山企业均未出现粉尘污染情况。同时,建立了线上执法模块,系统预警后会自动上报问题,相关部门通过系统线上处置后,系统中自动记录处置全过程,做到有据可查。截至目前,已线上处置问题1 个。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目前矿产资源监管难题和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按照自然资源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要求,充分结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意见,针对矿山监管难点问题,结合矿产资源智慧监管需求,构建矿产资源智慧监管子场景,通过“人防+技防”,建立多跨协同的矿产执法监察体系,实现问题发现—预警—核实—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以期促进矿产资源智慧监管体系的形成,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维护,守住矿产资源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