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3胡小玲赖婧婷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胡小玲,崔 玉,赖婧婷

(1.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3.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依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衔接,对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建筑专业群是由多个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其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某个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来进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双高计划”建设的任务及目标[2],为“双高计划”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为例,依托校企产教融合平台,探索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专业群基于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育人时遇到的问题,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以期为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一、产教融合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

(一)产教融合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一体,最终实现学校与行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办学方式。[3]通过企业反馈,学校可第一时间得知企业用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深入参与育人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与岗位标准脱节的问题。

专业群是相近的技术领域专业的集合[4],主要围绕某一行业进行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运用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周期,有组织、有目标地完成课程内容教学、实训项目操练、产业生产实践及其他提高技术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专业群人才培养实际是将多个专业看成一个单位,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有特定目标、高素质的毕业生。

(二)产教融合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前沿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能尽快满足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生成两个关系:企业是学校的实践平台,学校的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企业发展。产教融合大多以项目为载体,因此,构建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平台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企业与学校是育人共同体。人才培养、生产经营及科学技术的研发联系紧密。因此,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育三方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结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工作提到新高度。为此,依托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和构建人才质量保障机制为切入口,加快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步伐,构建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矛盾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行动准则、改革方式和主体构成五个方面。[5]以专业群为例,在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存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脱节、生产过程与实训过程脱节等问题,导致教育教学过程脱离企业生产,教学内容脱离岗位标准。目前,产教融合只是单纯重视“产”或“教”,并没有做好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及教学与生产的对接[6],导致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关系错位,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职业教育的规模与目标,理应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7]但目前,建筑业尚未向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等新业态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也未能为企业平台的人才培养锁定岗位目标,如未能利用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及行业需求,并针对人才培养做好实时监控及动态优化。这将会阻碍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教育教学过程未能与企业生产过程完全匹配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如果专业群教学内容脱离企业的工作流程,就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目前的产教融合实践并未能把教学工作过程与产业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专业群的课程标准未能对标课程目标及岗位标准,没有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充分融入课程模块教学,也没有将生产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思路充分渗透到课程内容中。此外,学生的实习训练未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达到企业的标准。

三、产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

我校专业群依托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契机,面向建筑行业及相关岗位的需求,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育了一批批高技术复合型人才。

(一)制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建筑专业群是以建筑产业为目标的服务群。建筑产业按职业岗位可划分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技术员、资料员、材料员和监理员。为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贯彻校企合作,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积极寻求企业实行产教融合战略。第一,我校首先与多家企业构建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发挥其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有效对接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共同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第二,我校利用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中多家企业的资源优势组织校企共育人才学术委员会,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与实训过程,如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进行修订。第三,我校利用企业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的支持下提升现有的实训条件并建设工程服务专业实训基地。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企业能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从而缩短学生与就业企业的距离。第四,我校通过设立校企共建大师工作站、企业教师工作站和科技研发中心,以校企产教融合为主线,分层分类对教师进行项目、科研、竞赛、技术服务等多元化培育,打造一支校企双兼、创新与技能“双师型”队伍。第五,我校通过构建“岗课赛证”教学体系,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开发课程与新形态教材,将岗位标准与教学标准进行融合;校企“双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做到以赛促学;校企共同培训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其实现“1+X”证书双证毕业提供有利条件。第六,校企合作研发技术,运用BIM技术、装配式技术,追求节能,推进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绿色节能设计、BIM技术应用、装配式技术应用方案等进展,有效提升我校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室内外设计及装饰装修等领域的岗位竞争力。

(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为了确定教学工作内容在专业群的核心地位,我校成立调研小组,通过走访知名建筑企业、造价咨询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等,收集建筑行业企业发展规划等信息,制作专业系列调研报告。同时,我校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明确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在专业群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根据建筑企业岗位标准的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施工员、造价员、设计员、监理员为主的课程体系,制订符合企业岗位实际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可分成以下四大内容,分别是:公共基础——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职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职业技术课和专业拓展——职业拓展课,具体如图1所示。在专业教学进程安排上,专业群将产教融合的课程按能力递进的方式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通识能力模块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创业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体育等有关职业素养、思想素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二是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模块设置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CAD、建筑材料、建筑法规、BIM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和水电施工工艺等能锻炼学生基本能力的课程。三是在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方向、不同岗位标准,侧重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学生可通过“教学做”三位一体、项目化实训和岗位的不同工种进行学习。四是在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设置包括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拓展专业群学生视野。这四个阶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图1 专业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课程方面,校企共同研究实践课程内容及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实训工作方案,营造真实的生产氛围,使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实训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课堂学习融入车间生产、工作任务融入实训任务、学生融入员工,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型的专业群课程实践体系。学校在实操课程中为学生实现初级—中级—高级的递进式提升提供条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校采用的是初级—模拟训练—工程制图专题实训、中级—实际项目—材料应用实训和高级—实际环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的阶梯式教学模式,而企业方则采用初级—观摩实习—企业提供施工现场供学生工艺观摩、中级—顶岗实习—按照岗位任务安排工地实习任务和高级—实际任务—采用学生对接工作任务(项目施工、监理等工作)的阶梯式实践模式。

(三)提高产教融合平台的人才实践能力

一是我校专业群联合广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七三公司校企实训基地和七三公司校企工作站。校企共同汇编《装配式建筑技术》和《BIM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等教材,同时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新员工培训和技能考证等其他拓展任务。近年来,七三公司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培训上百个通过BIM技术等级的人员,共同参加第四届全国“科创杯”并在BIM技术应用领域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共同组建“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等层次性团队。

二是我校专业群与广西建工集团智慧制造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训基地如教师流程工作站、BIM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研和申报创新项目,共建“课岗型”教学创新团队,共同研究BIM工程技术及装配式工程技术,共同研发“绿色节能、变废为宝”钢筋工艺品如实现工地钢筋废物可利用等,其中作品“流光溢彩——钢筋工艺精品”在2021年广西—东盟职教周中展出,获得企业及教育界一致好评。

三是建筑工程学院与基础良好、企业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职业教育的建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构建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工作站。校企联合举办订单班,企业从学校的录取新生中进行用工面试预录取,通过面试的学生进入订单班,以便企业对学生开展“学生角色→学徒角色→员工角色”的“2+1”分段式工学。该分段式工学的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两年在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一年到企岗位实习。通过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流失率,企业也提高了招工效率。

四、产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实现产教融合,关键要素在于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营造企业育人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首先,明确产业系统本质上与教育系统的不同,解决产业与教育体系的内部矛盾,从运行机制、改革方向等方面探索校企双主体管理体系;其次,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作用,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树立校企共同目标,在充分实现校企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制订相应的评价办法,完善校企人才培养机制。

(二)建立产教融合内外跨界“双师”队伍管理机制

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内外跨界的“双师”队伍管理机制对人才培育的模式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校内教师既要善于理论教学又要善于运用开发技术。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队伍配备政策咨询、创业教育等专家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学校选聘教师时不仅要瞄准跨专业教师和管理能手,还要从校外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产业专家中选择。此外,学校还应在企业内建设“教师工作站”,在校内建立“工程师工作室”,促进校企骨干双向流通、双向兼职,实现跨界专业融合,构建“双师型”队伍。

(三)完善产教融合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应实行课程教学校企三级管理制度。一是校企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实践,教师要合理安排公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企业安排兼职教师到学校上课,指导学生实训操作。二是二级学院直接对接企业。二级学院做好导师的聘请工作,前期为企业教师安排课程及实训,中期对其进行课前教案检查及课中听课指导,后期进行教学考核等,帮助企业导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企业要认真完成教师岗位安排的任务、考核的项目、学生的实训及实习评价等。三是教研室直接对接岗位教师。教研室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授课教师、组织开展课程标准的撰写与审核等;在岗教师的日常工作要贴合岗位标准、新课程标准、实训考核的标准等,同时要做好自查备课情况并在课后进行课程反思。校企双方各负其责,共同完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培育高质量人才。

产教融合的切入点是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桥梁。专业群人才的高质量输出必须建立在企业、行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要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导向,把企业与学校融合起来、把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起来、把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标准融合起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的浪潮下,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